因此为更好弄清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需选取合理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实现。
(一)指标选取
根据客观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选取指标。本文教育规模选取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作为指标,经济发展水平则选取人均GDP作为衡量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因为这一指标能很好的反映一个国家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具体见上表1
(二)全国高等教育规模关于人均GDP的回归分析
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代表一个国家、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人均GDP与高等教育在校生数的关系代表着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的高等教育规模,为了对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建立高等教育规模与人均GDP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Y=a + bX
X——人均GDP Y——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
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 其散点图见下图2:

图2 人均GDP与高等教育规模
计算得到一元回归模型为:Y=669.1240801+0.038510545X
t值:(4.559543)(6.692486)
决定系数R = 0.60699
解释变量的t=6.692486能通过t检验,拟合优度0.60699也很高(由于是横截面数据),说明每10万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对人均GDP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效果显著。
由上面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即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与人均GDP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即人均GDP越高 ,则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就越高,两者相关系数为0.60699,由此可见,2007年我国省际间高等教育规模的差异,受到人均GDP重大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均GDP大)的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也相对大,反之则小。
由此看来,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互动发展关系。经济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高等教育的巨大投资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后盾,因此,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规模等。教育的发展同样会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有效性,没有一批高等院校快速而有效的发展,没有强健高教体系的支撑,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经济。
(三)东、中、西三大区域高等教育规模与人均GDP的回归分析
全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很强,那各个区域又如何呢?下面笔者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高等教育规模与人均GDP分别作回归分析。以揭示各个区域教育规模与经济的关系。
对三大区域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结果为:
东部: Y1= 318.8157+ 0.046109X1
t1值:(0.522666)(3.094803)
决定系数R1 =0.577749
中部: Y2= 1422.179+ 0.003753X2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 t2值:(2.492086)(0.106687)
决定系数R2 =0.001421
西部: Y3=647.6882649+ 0.031147199X3
t3值:(1.703218)(1.169217)
决定系数R3 =0.120266
由回归计算结果我们可知,解释变量X1的t值为3.094803, 能通过t检验,决定系数R 为0.577749,说明拟合优度比较高,因此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然而中西部的解释变量X2、X3的t值分别为0.106687、1.169217,都不能通过t检验。并且两者的决定系数R 分别为0.001421、0.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