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通例

多核”协同

时间:2016-04-17  作者:佚名

摘要近年以来,“融媒体”在业界的出现频率正以几何量级递增,媒体融合的理念也逐步浮出水面让业内人士所认同,国家也适时提出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文章结合广播电视台的现实提出“多核”协同的理念,以期抛砖引玉,引发业内人士的另类思考。
论文关键词:融媒体,协同,广播电视

反观当前“融媒体”时代的拓展趋势,声、屏、报、网、移动互联等多平台、多媒介、多表现形式的融入也在短期内给传统媒体带来过多的“热量”,如果不能以“多核”的思维巧妙地消化,那么传统媒体这颗处理器,要不是被“融媒体”后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给压垮,就是让不断增长的“融媒体”运营成本给耗穷。

1 是越界还是融合

有人曾分析过媒体业界的“融媒体”发展的两种方式:一是“扩张式”的融媒体,即注重手段的丰富和扩展,如传统媒体结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移动互联、出版、广告等多种表现形式;二是“融合式”的融媒体,即在拓展新媒体手段的同时,注重多种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也就是现在很多“报网结合”“台网结合”的模式。其实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下,这不是两种方式,这甚至是存在于我们很多“涉全”媒体的“融媒体”业务拓展中的基本手段而已。

所谓的“扩张式的融媒体”不过就是传统媒体“涉全”时的对外表现形式,也就是多平台、多媒介、多种表现形式的越界扩展。而“融合式的融媒体”在实际操作中,被简化为传统媒体“涉全”时的对内表现形式,也就是将越界之后的“中央厨房”的形式,比如把新闻中心整合了让记者出去一次就把图文以及音视频内容也采回来,或者把广告中心整合了让业务员把电台、电视、报纸乃至各种新媒介的广告谈回来。这种内外分明的整合方式并没有让我们真正看到一种“融媒体融合”的理念,当然,这种整合不能说没有成功案例,但是这种成功整合的案例并不多,更多的传统媒体在这种整合中表现出盲从。也就出现了在报网结合、台网结合之后,就是传统媒体的相互越界,比如报纸做网络电台、电视台;广播在直播间加上几个摄像头就变成网络视频播出;电视的节目同步一份到网站或者手机移动互联平台上,再把音频送给广播、又或者二者加些图文发到报纸上在就号称融媒体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2 融合之难

现今国内省、市一级的广播电视合并成广播电视台已成为趋势,新建立的广播电视拥有或者逐步拥有声(广播)、屏(电视)、报(广电报)、网(网站)、移动互联(微信公众平台、app应用等)等资源,于是上述两种整合方式也在一些新组建的广播电视台有所体现。

初级的融合并不是对所有媒体来说都是好事,对于传统的广播或者电视来说,放弃自己在音频、视频方面的“所长”去涉足自己不擅长的网络、报纸等“所短”的领域,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何况在大多数地方,广电的“报”乃至广播电视台自身都无法直接和地方报业传媒的“报”匹敌,更不用说在网、移动互联这类开放领域,稍有不慎,广电媒体累计多年的优势就将逐步丧失殆尽。

然而双向融合在实际操作中却是知易行难。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即便是在广播电视台内部,以最基础的广播和电视的合并来说,各地的整合过程不尽相同,但是进程却同样不是太顺利。要么还是内部各自核算、各自发展;要么就是一边倒,弱势媒体被边缘化,成为附属品。更不要说是广播电视同报纸、网络的融合了,而如果已经完成体制合并的多个“官媒”的整合都如此之难,是否省、市级的广播电视台还有余力去整合所谓的“社交媒体”和“个人自媒体”吗?“融媒体”的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如果没有差异化的特色内容,同质化的竞争只会让各个领域的弱者体无完肤。

3 多“核”协同

现在一说“融媒体”,大家一哄而上就是“新、全”,就是互联网、app、OTT。其实无论是音频、视频、图片、文字都只是表现形式,无论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移动互联也都只是不同传输媒介,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台,真正的融合,应该是从内容开始,是从能充分利用跨平台、跨媒介、跨表现形式的越界节目内容开始。

3.1 并行,在特定时间内执行更多任务

我们先来看一个台网结合的案例:2012年有某省级电视台精心准备了一期特别节目,并结合现场直播,用了将近2个半小时直播揭露加油机短斤少两问题,节目中现场连线记者实地采访中石油加油站一个多次有问题的加油机并在监督局配合下准备现场检查加油机是否安装了可遥控解码芯片,结果,最终因为节目时间问题,直播只能在有结果前停止。据了解,该节目用了2个月,13名记者参与,前后累计了87小时素材,做了前后28次试验,这么一个精心策划筹备的节目,最终因为直播时间的关系结束,而破坏了节目的延续性实在令人可惜。但是电视台的节目是线性的,很多情况下是不能说改就改的,而网络不是。如果当时,台方采用网络、电视同步直播方式,就能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电视节目直播结束前将观众引导到互联网(甚至手机电视)上继续直播进程,而且87小时的素材在2小时直播中肯定无法用完,完全可以把素材中其余可用部分剪辑上传到网络,丰富特别报道的相关内容。这就是利用“多核”的并行思维,依托非线性平台拓展线性平台的节目时间,利用传统电视和网络的特性跨媒体协作在特定时间内执行更多任务。

3.2 分布,充分利用多个执行单元

传统的广播和电视在理论上说是两个不太搭界的媒体行业,一个强调音频表现力、强调互动、伴随性,以主持人为核心,节目以直播为主;一个强调视频表现力,讲究团队合作,以编导为核心,节目以录播为主;所以无论广播节目上电视还是电视节目进广播都不会是理所当然。但是是不是就无法通过广播和电视的深度合作产生一个1+1>2的新的节目形式呢?比如广播的政风以及百姓热线节目一直是亮点,此类节目方式和广播的结合会比同电视的结合更有实效。但是组建广播电视台后,这类节目合并也有现实意义。通过电视较为强势的媒体属性以及视频表现力,在某些情况下,对节目的张力将会有更好的支撑。然而传统广播和电视的协作又是艰难的。比如在广播直播间播出往往无法兼顾视频表现力,在电视演播室播出又改变了原有广播热线节目的基础形态,同时主持人对镜头和视频效果的过分关注,直接影响了主持人的现场把控能力,热线类节目的特殊性也不利于电视整场直播效果。从传统角度上来说,广播和电视涉及节目内容上的整合的确是两难。但是是不是广播和电视节目的整合就一定要把广播搬到电视或者电视搬到广播呢?因为我们还在以传统思维来考虑问题,为什么不能是另一种各单元既能统一,又独立工作的分布格局呢?如果以“多核”的分布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假设这么一种场景,广播的热线节目格局还是不变,以主持人为核心、以即时互动、三方对话为节目的主要形式,电视使用另外一个视频演播室,电视主持人在节目中将广播直播间作为现场进行必要的视频互动,在电视的角度就是现在流行的新闻事件直播连线中双主持人的形式,保留电视基本形态。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丑闻爆料群体性特质研究
下一篇论文:班级干部管理中的柔性管理与自主管理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通例
最新论文写作通例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