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天津临空产业现状。天津空港经济区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东北部,是天津临空产业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连接市区与港口的生态工业园区的载体。天津临空经济区分为现代化新城区和科技园、工业园、物流园“一城三园”。近年来,在航空、电信、装备制造、软件服务外包、总部经济五大产业初步形成的基础上,正着力打造“三区九组团”:分别是高新产业区,内有航空产业、先进制造业、空港物流三个组团;研发转化区,内有电信、生物、光电三个组团;商贸服务区,内有商务、商业和生活配套三个组团。临空产业类型丰富,包括空客A320总装线、美国古德里奇等20多家世界知名航空企业,涉及飞机总装业、零部件制造业、航空租赁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
三、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集群模式选择
(一)发展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集群的意义。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航空都市群日益迫切,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国家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战略高地,在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中担负着科技引领和产业支撑的重要使命。北京的临空产业是区域现代制造的研发和创新中心,处于产业链条的高端位置,呈现服务和创新主导的特征。天津正着力打造先进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呈现高端制造和技术集约特征。而河北临空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为主,正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产业带和沿海重化工产业带。京津冀地区区域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0%以上,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京津冀三地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强区域的整体功能优势。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资源要素是产业得以顺畅发展的保障。临空产业集群以利于整合区域资源互补、加强区域合作联系、协调各方诉求为重点,以共同建设临空产业园区为抓手,使跨区域的产业有效分工,着力推进京津冀的改革开放,全面提升整体经济实力和协调发展水平。同时,临空产业集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试验区,将不断加快京津冀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有利于提升京津冀对内开放的程度,打破京津冀区域壁垒,有利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加强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发展协同,搭建统一市场,积极培育市场化创新主体。
(二)京津冀一体化的阻碍因素。京津冀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导致区域内经济差异显著,从历年GDP来看,河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远低于北京和天津,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种背景下,京津冀地区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并非易事。地区竞争模式仍然存在,不同地区利益诉求存在巨大差异,互相之间存在激烈竞争,导致不同区域以邻为壑的发展观念盛行,由此产生过激的市场分割和行政壁垒。京津冀地区作为地理位置相似的地区,双方持有的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理念,在招商引资、争夺项目资金、抢抓发展机遇上,很难形成一种合作共赢的氛围和理念。行政力量的过分干预也是阻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瓶颈因素,在不同区域竞争模式中,地方政府才是最重要的竞争主体,直接参与各种博弈。最后一个因素是缺乏公平、合理的区际协调机制,相关专家表示,缺乏公平、合理的区际利益协调机制也是影响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京津冀地区临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京津冀临空产业集群的发展强调形成区域内各城市的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北京的主导临空产业包括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天津的优势产业包括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商贸、金融、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河北省的优势产业包括原材料、现代化农业和旅游度假业,京津高新产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