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指南 > 论文写作参考

对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思考

时间:2016-04-09  作者:佚名
针对会计准则导致的类似问题,有学者甚至提出疑问:中国会计准则是否阻碍生产力发展? 也许占过其实,但确实值得深思。

 

3.2 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相互协调不够,甚至彼此矛盾

主要表现在对于经济形式不同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交易或事项,不同的具体准则作出了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处理规定。例如,《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而坏账损失却计入管理费用,其实一者性质相同,都是没有收回的应收款项。《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规定,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对未确认融资费用应按期分摊井确认为当期费用。如果融资租入资产是需要建造或安装的,建造或安装期间的融资费用同样费用化处理。而《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规定,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借资费用应当资本化。都是为取得固定资产而发生的融资费用,两个准则的处理原则却完全相反。又如,在修评后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等准则中,严格限制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却要求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

计提资产减值准各必然运用公允价值,这使人感觉到各项具体准则之间的制定基础相互矛后。再如,《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井完成的劳务应在劳务完成时确认收入。但《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指南”却指出,企业在中期也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等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和计量方法确认和计量收入,不能够在会计年度的各个中期内随意预计或递延收入。这意味着对一个会计年度内开始井完成的劳务收入,如果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中期,在每个中期将被视为跨期劳务,并应按完工百分比法在相关各中期分配确认收入。这给实际操作带来堵多困难。类似规定,还有很多。

3.3不必要和不合理的“中国特色”较多,国际化力度不够

目前,会计界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态度己基本达成共识,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一致;当条件不具备时,可以保持一定的“中国特色”。但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中有些所谓的“中国特色”却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合理的。例如按照IAS和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作法,存货采购成本除了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以外,还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可直按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区分了商品流通企业和其他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仅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进货费用直按计入当期损益。这个“特色”是毫无道理的,存货的采购成本没有理由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并且对于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计价标准,也不符合可比性原则。又如,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月不提折旧,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本月要提折旧。这被有些学者认为是我国会计准则应当保留的一个“特色”。而按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流行做法,上半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和下半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本月要计提折旧;下半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和上半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本月不计提折旧。相比之下,显然后者更为合理,不知我国会计准则的“特色”优势何在?

4 对策与建议分析

4.1正视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全面考虑各方经济利益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一般只考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认为会计准则“旨在促使企业提供相关可靠、清晰可比的会计信息”。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不同会计准则不仅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也会对信息生产者(提供者)—企业经营者的经济利益产生重大。企业经营者根据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会直按影响甚至决定其报酬、升迁等切身利益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尽可能地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除了改再经营管理、扩大销信等正常途径以外,他们可能利用有关“游戏规则”来提高账面业绩,如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关联交易,甚至发生减少研发支出等“消极怠工”的短期行为。作为会计准则的基层执行者,企业经营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准则能否成功实施.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因此,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该全面考虑各方利益,特别是不能忽视企业经营者的利益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推动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2 制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从一开始就缺乏坚实的理论指导,这造成了不同会计准则之间缺乏一个共同的基础,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同时也造成了准则制定者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表述没有前后一贯。我国在开始引进公允价值的时候,准则制定者列举了若干理由说明我国己具各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但在2001年修评会计准则时又说我国不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这说明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迫切需要逻辑一贯的概念框架作为理论指导。

目前,制定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时机己经成熟,财政部应该及早着手这一工作。概念框架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氏期的过程,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的工作方式,逐个问题研究解决。可以借鉴美国FAS13的制定方法和经验,成熟一项,

发布一项,最终形成整个框架体系。

4.3 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加强准则制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1)增加起草阶段的公开性。起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准备和完成讨论稿。我国会计准则在这一阶段一般是不公开的。但是,这一阶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会计准则的最终质量,以及对某些问题的倾向性处理。在美国,各利益集团往往就是通过对这一阶段的“合理”干预,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2)实行“投票表决制”决定会计准则是否发布。我国会计准则是由“会计司按规定程序报送财政部领导审定”。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委员只有提供咨询意见的权力,没有表决权。这与FASY和IASB的做法都不一致,不利于调动各委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3)在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以前,增加试行阶段。可以考虑在正式实施前先发布试行稿,仅在小范围内(如上市公司)实施,试行期满经修改后正式实施。这样可以避免准则的频繁变动,维护其严肃性;也可以避免绝大部分企业经常变更会计政策之苦,减少企业和会计人员的负担。

在完再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准则制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基本上都是通过独立的准则起草组完成的,这造成了各项会计准则之间的阐述风格完全不一样,或者不够协调,甚至相互矛后。因此,有必要加强会计准则制定的统一管理.增加准则起草组之间的工作协调。

4.4正确处理会计准则国际化和国家化的关系,加快国际化进程

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但会计准则保持一定“中国特色”也是必要的。近几年我国会计界研究“中国特色”的论文很多,但一般都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研究其表现。

“差异”不代表“特色”。特色必须是先进的,并与我国会计环境相适应。除了对土地使用权等少数问题的处理体现了中国“国情”以外.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的其他差异是否称得上我国的“特色”?确实值得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在以下几种情祝下,就没有必要保留“中国特色”,而应采用国际惯例。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汉初法律思想初探-从贾谊的《治安策》说起
下一篇论文: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的护理体会
论文指南分类
论文怎么写
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最新论文写作参考
读者推荐的论文写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