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说课。
关键词:楞次定律,说课
一、教材分析
楞次定律是电磁学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分析解决电磁学问题的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楞次定律比较隐蔽,涉及的物理量多,关系复杂,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是“通过探究,理解楞次定律。”因此,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总结出感应电流方向所遵循的一般规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安培定则和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基础,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不成熟。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始就演示实验(磁铁块、木块分别从铝管中下落):木块哗就掉下了,磁铁却下得很慢,好像很困难。为什么呢?新现象、新问题初中物理论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情绪高涨起来,对接下来的探究跃跃欲试。
三、设计思路
以探究感应电流方向遵循的一般规律为目标,把规律的得出过程和方法放在首位,重视学生的情感价值体验,为解决每个问题创设情境、明确任务,在组织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中促进意义建构、分享体会。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感应电流与磁通量变化的关系,并会叙述楞次定律的内容。
②通过实验过程的回放分析,理解楞次定律中“阻碍”二字的含义。
③通过深入分析和演示实验,认识到楞次定律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
①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会收集、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实验能力。
②在选择“中介”(磁场),将因(原磁场磁通量变化)果(感应电流)联系起来的分析过程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科学发现过程中的苦与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学会与人有效沟通的合作精神。
②体会物理规律的表达因高度抽象和概括而表现出的简洁美。
五、教学用具:
1.ppt课件、计算机、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 灵敏电流计;
3.磁铁、铝管;
4.铁架台、两个磁铁做的弹簧振子;
六、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得出结论。
突出重点的策略:教师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探究活动加以必要的干预和引导,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让学生在规律形成过程中学习,学到形成规律所用的方法。
难点:1、得出楞次定律;
2、理解楞次定律。
突破难点的策略:1、教师要做有效的引导,步步为营:第 一,复习“磁通量的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以板书的形式体现,贯穿全课。把学生的思路集中到“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关”上,这样在猜想影响感应电流的因素时,学生容易把握住关键点,从磁通量的变化角度来设计实验。对于确定的线圈,学生能够关键词表述的是同一效果初中物理论文,概括一下,升华为“阻碍”!至此,学生完成了规律的得出,并在不断的修补过程中形成了分析问题的思路,为将来正确使用定律奠定了基础。
2、也是四步:第一,弄清最基本的因果关系。这个关系是始终体现在黑板上的,探究之后我们有新的认识:结果又以“阻碍”的方式反作用于原因。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这样的回环不是很有逻辑性吗?第二,多角度理解“楞次定律”毕业论文格式。探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的“增反减同”,“来拒去留”是阻碍的具体表现,可升华概括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在实际分析问题时,我们不妨还回到初级结论上:从阻碍磁通变化的角度,用“增反减同”;从阻碍相对运动的角度,用“来拒去留”。这样思路更具体。第三,重点是对“阻碍”二字的理解。“如何阻碍”是学生理解容易出现偏差的。要明确:感应磁场的存在只是“延缓”了穿过电路的总磁通量的变化时间,而不会改变原磁通量变化的特征和方向。回顾开始的演示试验:磁体从铝管中下落得慢,正是受到了阻碍。学生体会到“阻碍”不是“相反”,不是“阻止”,是“延缓”。第四、为什么要阻碍?“阻碍”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时演示弹簧振子的电磁阻尼的实验。 “看得见”的能量转化帮助学生认识到:楞次定律的实质就是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七、教学过程简述
1、展示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是调动情绪的演示试验,教师指出,铝管可以看成是绕得很密的很长的线圈,磁体从中通过,其实就是上节课做过的实验:
学生已经知道这个过程有感应电流产生,这节课就要更进一步: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规律。知道这个规律,就能解释为什么磁铁下落得慢了。
2、给出线索,猜想假设
复习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把思路集中到“磁通量的变化与感应电流方向的关系”。重复上面的实验,有助于学生想到按ΔΦ增加和减少初中物理论文,磁极的方向不同来设计实验。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怎样知道感应电流方向?学生应该能答出用电流计的方法,教师也可以指出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判断,开阔学生思路。要求学生完成电流计偏转与电流方向关系的探究。教师给与实验指导:用旧电池试触。
4、制订计划,记录数据
待学生有了思路后再发实验记录表。学生根据自己线圈的饶向选择合适表格,直接画出电表的偏转。由于减低了记录难度,学生会做得很顺利,且不易出错,为后续分析打好基础。
5、分析数据,遇到困难
6、提示中介,补充记录
启发:能否利用磁场这个“中介”找到规律?设疑: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中有几个磁场?感应电流是否也要产生磁场呢?它的方向呢?学生补充原有的记录表格,将原磁场方向和感应磁场方向填出。
7、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比较“两磁场方向的关系” 后得出结论,并将结论不断简化。
8、深入交流,加深理解
帮助学生理解“阻碍”的含义。
帮助学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遵循能量守恒。
9、牛刀小试,总结方法
简单的练习,让学生总结做题步骤。
10、回顾小结
板书展示
八、板书设计
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