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初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小实验”三种类型。新课标中的初中物理课本中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小实验”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作用。其中“小实验”指的是那些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的一些内容简单、材料易得、操作容易的物理小实验。新课标中的初中物理课本中增加了许多有趣的物理小实验。以人教版教材课本为例课文中就出现了30多个物理小实验;加上课后习题中的就更多。这些物理小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安排。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云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的教育思想,想方设法的让学生自己参与动手做实验和体验学习;新课标中的这些物理小实验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但有些老师却忽略这些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教材中精心安排和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小实验的特点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小实验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下面就对这些小实验的特点进行归纳:
1、内容紧密配合教材,贴近学生生活
初中物理的小实验都是伴随着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在进行,穿插在物理课文中或课后习题中。其内容都紧密配合了新课标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题材大都取自于日常生活。例如:九年级课本中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节中的硬币“跳高”比赛实验等。
2、实验材料取自日常生活,容易实现
这些物理小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非常容易得到。例如:硬币、筷子、尺子、鸡蛋、玻璃球、易拉罐和包装盒等。这就保证了学生在课后或回家也有条件制作、设计和研究这些物理小实验。
3、实验形式灵活多样,便于操作
初中教材中的物理小实验主要有3种类型:制作型(如: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等)、研究测量型(如:测量自己的步行速度、探讨真空不能传声等)、应用思考型(如:找重心、纸锅烧水、筷子提米等)。这些都是很容易操作、设计和完成的小实验内容。
二、课程设计中安排好初中物理小实验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实验大都是内容贴近生活的,用的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能见到的东西教学设计,操作起来又简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论文范文。所以学生做起来会具有亲切感。小实验的效果也都是比较所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初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过渡阶段,相对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还比较占优势。学习的内容要通过形象的实验才能更好的理解。小实验都是紧密联系课程内容的,所谓“所闻不如所见”学生通过小实验能形象生动的将教材内容展现出来,亲自操作小实验能够更生动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另外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有更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巩固。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课本来就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初中课本中的物理小实验都是比较适合学生自己动手去操作的,这对调动学生的双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鼓励学生多课本上给出的小实验进行改进,在自己生活中发现替代物品或自己设计实验,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好机会。
4、有助于养成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小实验的内容和所需要的器材都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学问。在进行小实验的教学时,鼓励学生从自己身边发现题材,寻找替代材料进行实验,这使学生养成留心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三、怎样在课程教学中设计好初中物理小实验
由于小实验的数量很多,可能老师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再者,小实验的内容也比较简单,所以用以课下学生自己练习比较合适。所以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就是在家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己操作这些小实验。
1、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
课程中的物理小实验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可以留给学生回家进行实验。(1)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里找一个小角落作为一个自己的小实验室,专门进行这些小实验。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的机会,说服家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2)在学校每个班级可在教室的一个角落设置实验角,用来展示同学们在家进行的小实验的成果。可以利用课间,课外活动时间由作者向同学们解释实验步骤。物理课上大家也可以一起来讨论这些小实验。(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运用Moodle、Claroline等教学平台进行教学。使用这样的教学平台教学设计,无论学生在不在学校都可以随时进行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得到拓展。
2、组织多彩的实验作品展览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小实验作品展览和评选活动。从学生作品中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小实验。学校的评选可以分为三个水平等级。能够按照课本上的例子进行小实验并能解释实验现象,说说心得体会的算作初级水平;能够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包括对仪器结构或者使用替代材料等)效果良好的算作中级水平;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自己实际小实验并展示给同学的算作高级水平。
3、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
多数初中生虽然有对物理实验很有兴趣,但物理理论知识还不够,实验操作能力也不强,目的性也不强;所以要开展家庭小实验,教师的辅导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教师的精心辅导,学生做实验会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不能深入地从表面现象分析科学原理,也就不能从家庭小实验中获取知识;开展家庭小实验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之前,最好对下列问题做出指导:①实验目的;②实验的原理;③实验材料的选择;④实验操作中的要点;⑤安全注意事项;⑥观察的重点;⑦实验现象的记录与实验总结等。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两个家庭小实验设计的例子,让学生参考教师的例子去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按照老师的例子去做、对老师的例子进行改进和自己设计实验。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家庭小实验,学生才能真正的从家庭小实验中获取知识,家庭小实验也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
四、初中物理小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传播一课中有观察小孔成像这一实验。在一个空罐底部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口上, 做成一个针孔照相机。对这个小实验的教学,教师可以作如下的实验设计:
1、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1)实验目的:自制教具,观察小孔成像现象,探究小孔成像规律。
(2)实验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3)实验器材的选择:选择生活中的常见的、容易加工的材料论文范文。因为课本例子中的铁罐或铝罐打孔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寻找其他替代材料。
(4)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小孔与屏之间的封闭性,不要有其他光干扰成像。小孔不要扎的过大。
(5)安全注意事项:注意不要被使用的尖锐、锋利的工具伤到。
(6)观察的重点:观察像的方向、物距的大小对像的影响、孔的大小对像的影响。
(7)实验现象的记录与实验总结: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小孔成像的规律。
2、布置作业教学设计,让学生回家进行实验
(1)利用家中现有的器具自制一个能观察到小孔成像的针孔照相机。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装和重新设计。
(2)利用自己制作的针孔照相机观察小孔成像现象。
(3)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①观察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②观察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与所成像的大小的关系。③观察小孔的大小对所成的像的影响。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并自己总结小孔成像的规律。
3、对学生作品进行评选
让学生各自展示家庭实验的作品,并组织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效果进行评选,选出最佳实验作品奖,给予学生鼓励。
4、给出教师作品示范并组织讨论该实验。
教师提供一两个设计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一下每个实验作品的优缺点,并进一步讨论像是怎样形成的,最后一起总结一下小孔成像的规律。
安排好物理小实验的教学可以有效的辅助物理课程教学的进行。物理小实验的进行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所以初中物理小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杜艾琳,浅谈初中物理小实验.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6(0):第558-559页.
[2].刘瑞琴,浅谈开展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做法和体会.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第104页.
[3].左芳,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作用.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2):第127-129页.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