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民主管理,从我做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制订和执行纪律的保证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是不能没有纪律。一个负责人组织教师制订本校的规章制度,在不违背上级精神的前提下,凡自己做不到的条例,一般不应要求教师做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事例在学校中不能出现,否则上行下效影响到学生,后果不堪设想。学校的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处在动态过程中的系统工程,说到底是人的管理,心的管理,思想的管理,智慧的管理,形象的管理。现在提倡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校园管理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经验启示,管理要体现人文精神,关注人的生命发展,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和全面人格的管理,这比靠权威压人、制度压人的管理更重要,更管用。前面提到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纲”、是“大道”,如何通过人的运行发挥效益,焕发出生命的火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寓方于圆”、“刚柔相济”达到“无为而治”的最佳效果。在管理过程中要达到这种最佳效果,应尽量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想欲,慎施于人;己所能欲,才施于人;做到“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努力营造和谐、真诚、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让教师心情舒畅、自觉愉快地工作。与此同时制度面前要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工作作风更是不可缺少的。
(五)不谋私利、让誉于人是合格校长特有的风格
学校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事情,为了把工作搞好可得依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要调动教师工作的一切积极因素,作为负责人除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外,还应善于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使每个教师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自觉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做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以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尤其每年评选先进时,领导要有让誉于人的风格,多一位教师进入先进行列就多调动了一份积极因素,你就多了一个助手。如果将一切功劳归于自己,就会产生教师为校长而工作的错误思想,久而久之所产生的副作用对工作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对于校长来说,他应不怕艰苦、不谋私利、不贪图安逸、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同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让誉于人的风格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学习提高,成为学校所有成员在道德品质方面的楷模和表率,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六)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是协调同事间人际关系的艺术
校长在执行上级指示、安排教学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与同事之间难免产生意见分歧,并可能出现矛盾,这是不足为奇的。解决矛盾就是协调双方的关系,这时如果能开展“假如我是对方”的活动,把自己摆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别人的感情,形成彼此间的共同感受,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心底无私天地宽,设身处地想着对方”,若能做到这点,校长和教师就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处境和要求,消除偶尔的成见和隔阂,从而建立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共同做好工作。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一个合格的校长还要有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的胸怀,打击报复不是合格校长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校长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想问题,这样能化解很多矛盾或心理不平;要以平等态度待人处事,给人以亲切温馨、至诚宽容的感觉,和教师之间也就很自然形成和谐、团结、互助、协调的关系,成为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七)合理流动教师是学校永葆青春的奥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学校工作也是如此。一班人长期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自己习惯的想法与做法,这些做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将不适应于新的形势。这时,向外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的合理流动为校长提供了好的经验。新教师可能会带来新方法,校长可以从中找出适应学校发展的东西加以利用,教师本身也可以借鉴不同学校的不同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正如一塘水一样,只有流动的才会活,学校才有生气。教师并不是单向的“流动”或者“流进”,而是在做有价值的流动,这种“流动”表面上看会给学校的工作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和一些额外的麻烦,但其实是一个有价值的过程。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