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的调查与教育对策_策略

时间:2012-08-30  作者:陈美璇

论文导读::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中职时期是中职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促进中职生多元成才提出对策。促进其多元成才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成就动机,中职生,多元成才,策略
 

成就动机是指对自认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1]以成就动机为主题的研究普遍认为,成就动机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乃至未来成就密切相关,是其学业与事业成功的关键[2-4]。中职时期是中职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若能在其入学伊始就有计划地进行成就动机培养和训练,将对其三年的职校生活及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厦门工商旅游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进行调查与分析,了解中职生成就动机方面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进而对培养成就动机,促进中职生多元成才提出对策。

一、意义:

鉴于成就动机显著的社会和个人意义,学校教育理应把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作为重要的目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中职生多元成才有着更为迫切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⒈改变中职学生现状的迫切要求

大学和普高的扩招使大部分的初中毕业生涌向了普通高中,随之带来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出现明显滑波。学生学习基础、学习习惯较差,厌学情绪较为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对学习成功不抱期望,对于未来的规划和成功的渴望较弱。当前困扰许多中职校教师和家长的问题依然是:“孩子不学,我该怎么办?”动机问题是职业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策略,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其主动发展、多元成才成为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2.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关键内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公布为职业教育多元成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该《规划纲要》在其第六章明文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已开始进入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宽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任务论文提纲格式。要培养这类人才,从外部条件的创设要求构建多元成才的体制,从内部因素则要求“激活”学生,引导学生建构多元成才观,提高成就动机水平,激发和调动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生成就动机现状调查与分析

㈠调查方法:

⒈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厦门工商旅游学校1~3年级学生中选取3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92.6%,其中一年级100份,二年级100份,三年级100份,男生150人,女生150人。学生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⒉工具:

《成就动机量表》(The Achievement MotiveScale,简称AMS)

《成就动机量表》由挪威Oslo大学T.Gjesme和R.Wygard于1970年编制,叶仁敏等人于1988年修订完成。本量表共30题,包括两个分量表:追求成功动机(Ms)(共15题)和避免失败动机(Mf)(共15题),合成动机为二者强度之差(Ma=Ms-Mf)。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5]

⒊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随机抽取一年级到三年级各100名被试,现场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8份策略,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专业等。

⒋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编号,并将空白卷、填写不全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进行剔除。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㈡结果:

⒈中职生成就动机水平

由表1看出,中职生追求成功动机水平较低。

表1中职生成就动机水平

 

 

 

Ms

Mf

Ma

平均水平

43.27

36.34

6.93

⒉中职生成就动机水平及各因子间的年级差异

表2 中职生各年级成就动机描述统计结果

 

年级

追求成功

回避失败

合成动机

M

SD

M

SD

M

SD

一年级

41.08

6.53

37.51

9.06

4.29

11.95

二年级

42.49

5.40

36.23

9.00

6.26

11.69

三年级

46.23

5.07

35.26

8.01

10.97

11.82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追求成功的得分上,年级差异显著(F=7.055,p<0.01);在合成动机的得分上,年级年级差异显著(F=2.917,p<0.05);多重比较发现,中职二、三年级学生的动机水平显著地高于一年级的学生。在回避失败的动机方面年级差异并不显著(P>0.05)。

⒊中职生成就动机各因子间的性别差异

表3 男女生成就动机描述统计结果

 

性别

追求成功

回避失败

合成动机

M

SD

M

SD

M

SD

43.74

6.38

35.69

7.79

7.15

12.53

42.49

6.59

36.08

7.56

6.71

12.32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成就动机各因子的得分上,中职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㈢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较低。一年级新生中45.56%的学生避免失败的成分多于追求成功的成分,部分学生属于阿特金森所说的“避免失败者”。有研究显示,成就动机的高低与个人的家庭文化环境,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中职生成就动机水平较低的原因从外部因素来看有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老师及同伴的消极评价、社会偏见的影响等,从内部因素分析则主要与个体消极的归因模式有关——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且不可控的因素(如低能力)。

避免失败的一种极端形式就是“习得性无助”——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6]中职生大多是以“应试教育”失败者的心态步入职校的,他们身上存在有太多的自卑和失望。相当多学生因种种学习障碍而在学习上屡遭失败的打击,沦为学习差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对学习成功不抱期望,从而厌倦或放弃学习,产生习得性无助。德韦克(1987)发现,习得性无助的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无法获得成功,因此,什么也不做会使他们感觉更好。中职生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还可能泛化到对自己各方面能力都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可见,习得性无助是中职生成才的极大障碍。

以上调查还显示,中职生在追求成功动机和合成动机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在避免失败的动机方面差异并不显著(P>0.05)。这与中职生入学后所处环境的改变是有关系的。多数中职生进入职校并非出于本意策略,而是因为初中成绩落后、中考失利,他们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自我效能感低,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对未来的规划和成功的渴望很弱,成就动机水平较低。随着环境的改变,许多学生对未来有了较为清晰的规划,近期学习目标逐渐明确,在专业学习等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不断累加,这就促进了个体自我效能感及成就动机水平的提高论文提纲格式。

因此,中职生成就动机的训练必须从中职生一入学就开始,综合以上分析,并提出了培养中职生成就动机、促进其多元成才的具体策略。

三、培养中职生成就动机,促进其多元成才的策略:

成就动机作为一种习得性的社会动机,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受环境、教育的影响极大,因而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7]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从“初中生”到“中职生”角色的转变,也改变了其所处的学校环境,这就提供了一个成就动机培养的极好契机,同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为中职生这一基础教育阶段“弱势群体”的成才提供了理论依据。

㈠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表达积极的期待与评价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指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期望会对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学业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学生观是职业学校众多教育观念之根,只有转变传统学生观,教师才可能表达积极的期待,向学生传递这样一种观念:所有学生都能够成才。多元智能理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学生观。

美国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针对传统的智力理论的缺陷,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向世人展示了人的智能多元性,突破了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为核心”的智力定义,重新建构了包括八种智力在内的多元化智力体系。加德纳认为“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利于培养某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8]这就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不同个性、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完整的人,要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策略,把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和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结合起来。

职业学校教师学生观的转变,是激发中职生成就动机,引导其多元成才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唯有如此,教师才可能全面、辩证地看待每个学生并表达积极的期待,给予激励与发展为主的多元评价,职业学校众多在传统普通学校被视为“异类”的学生,才可能成为“潜能生”,产生成就需要,并激发出成就动机,产生“克服障碍、施展才能”(H.A.Marray,1938)的内驱力。

㈡创设“多元成才”的大氛围,多角度提升自我效能感

面对众多“屡经失败”,自我效能较低,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中职生,进入职业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经验,打破其失败不可避免的神话”。[9]创设多元成才的校园氛围可从两方面入手:

⒈搭建体验成功的平台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中职生自我效能感较低主要表现在学业方面,在“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普通学校,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使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极低,而其它方面的“智能”又缺乏表现和受肯定的机会,由此造成低自我概念、低成就动机也并不令人惊讶了。

个体亲身获得的成功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最为直接。职业学校成功平台的搭建可根据中职生的需求和特点,多角度地以各种形式从艺术、体育、科技创新、专业技能等多方面入手,搭建起展示、竞赛的平台,使学生在多元的育人活动中,发挥特长、体验成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与潜能,由此而减轻或消除习得性无助感。许多研究(Teasdale,1978;路海东,1993)证实了成功经验在减轻或消除无力感上的显著效果。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职学校差异化发展策略探析_一体化教学立交桥
下一篇论文:从科学发展观视域谈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1]_小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最新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读者推荐的职业生涯规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