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图片策略”在语言活动中运用的思考—从语言活动《家》说起》,幼儿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图片策略”在语言活动中运用的思考—从语言活动《家》说起》
幼儿园教学具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对幼儿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越来越注重教学中教具的选用。教具的正确选用,不仅给教学带来了活力,充实了教学的
摘要联想,图片中的情景发生之前之后和之内之外的情节,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知、理解和讲述图片的内容。所以,怎样巧妙地使用这一教具来更好地促进语言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在语言活动中应如何有效地运用“图片策略”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阐述及分析:
《家》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小诗,巧妙地运用白云与天空、小鸟与树林、小河与鱼儿等一对对依恋关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美好的画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初步了解客观事物之间的一些简单联系。诗歌工整而统一,以拟人化的形式,描绘出了自然界万物之间亲密的联系,很适合中班幼儿进行欣赏学习和仿编活动。如何上好这样一节活动?我选择了图片作为活动的教具。但在几年的实践中我根据情况不断地改进图片的设计和使用,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现就三个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三种不同的“图片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教学挂图的使用,给幼儿以完整的印象。记得第一次上这个教材时,由于学园有现成的教学挂图幼儿教育论文,我就选择使用了这个教具。挂图设计精美,色彩鲜艳,很快就吸引了幼儿的兴趣。通过教师的朗诵,幼儿将语言与图自然地结合起来,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但在学习朗诵的时候,幼儿必需借助挂图和教师的指图才能按顺序完整地进行朗诵。所以,在活动后对教具的选择我进行了思考,觉得使用挂图对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这一教具应进行改进。
2.贴绒式图片的运用,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内容论文提纲怎么写。由于教学挂图存在的不足,我在以后《家》的教学当中改用了贴绒式的图片,就是绘制一幅背景图,有蓝天、树林、小河等,而小鸟、白云、小鱼等则用贴绒图片,通过提问一一将图片贴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的方式,使幼儿更快更容易地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同时也更快地记忆了内容,更易于幼儿进行朗诵。但我们也发现,幼儿在开始进行完整朗诵时需要教师进行指图,才能按儿歌的顺序进行朗诵。如何让孩子能进行更自主性的学习呢?
3.图谱法的采用,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学习。今年我们成立了语言课题组,对语言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策略进行探究。我根据以前的经验和反思,决定将贴绒式的图片改进成“一一对应式图片”,即将蓝天、白云、树林、小鸟等制作成图片,采用图谱法进行教学。这种“一一对应式图片”提取了诗歌中的主要形象,使得主体更为突出,采用数学中的一一对应式排列,即蓝天的图片下排白云的图片,让幼儿更加明确一对对依恋关系,突出了自然界万物之间亲密的联系。教师通过提问一一出示(或请幼儿贴出)相应的图片,从而使幼儿通过图片的展示自主地学习儿歌,记忆儿歌内容,教师则在旁根据情况给予帮助或是提醒。
以上三种图片的设计和使用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其实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进。我们可以看出每一次的改进都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师幼间的互动。三次采用的虽然都是“图片”,但却是从平面到贴绒再到对应式图片,体现了从静止到能动的状态,每一次的改进都使教具更具操作性。尽管只是使用简单的几张图片,但通过教师的设计,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来配合使用,使图片和自己的讲解融合幼儿教育论文,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和学习目标。让我们做到了传统式教具的使用同样能够像多媒体教学一样在教学活动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图片的设计与使用应该从从教学内容的情况出发,选择对自己活动更加有效的“图片策略”,才能使图片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三、案例启示:
随着课改的推进,幼教界也开始提倡“朴素教育”:即不要求教师把大把的时间花费在教具的制作上,把教学形式设计得很花哨,而应以朴实、有效的方法给予孩子相关的知识、经验、情感等。所以,“图片策略”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正是符合了“朴素教育”的精神。因为我们所说的“图片”,可以是印制优美的图片,可以是教师绘制的图片,可以是拍成的照片,还可以是幼儿画的图片,甚至于是教师在活动中临场发挥绘制的图案等等。这些都不需要我们老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制作,有的甚至随手即可拈来,从而让我们将时间用在了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些图片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即我们前面一直提到的“图片策略”。那么,如何恰当地使用这一策略提高语言活动的有效性呢?
1.分析教材,选择适当的“图片策略”。根据几年来在语言活动中的实践,综合上述案例中所提到的,我们总结出了几种不同的“图片策略”:教学挂图式、操作贴绒式、灵活图谱式(又分图标法、图文法等)以及多媒体播放式等。怎样选择这些策略呢?我们知道,教材是选择教学方法的第一根据,所以对教材就要全面地进行分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特点,才能有助于我们选择适当的教具,完成教学目标。如上述的案例诗歌活动《家》,根据其作品的特点,采用图谱式的“图片策略”是最适合这个的活动。而儿歌《小熊过桥》,是以小熊这一幽默感、善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明快的节奏展现出小熊过桥的心理活动,所以采用一整幅的有趣的情节画面,就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又如近年来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绘本故事教学活动,是透过图画与方字这两种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中的图画一般是手绘之作,生动迷人,体现了作者的绘画风格。如果我们采用描画下来制作成挂图的方式,一来工作量大,二来也较难表现出原作者的风格,无法让幼儿体会到其中的韵味。因此,我们较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将图书的画面经过扫描幼儿教育论文,再通过幻灯片播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2.关注细节,正确地使用“图片策略”。不论是何种“图片策略”的使用它们的目的始终是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盲目的使用,只会在教学中起到反作用,我们应该了解图片这一教具的特点,并且在使用时注意一些小细节,如图片要适时取出和收回。如果注意不到就会很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每一种图片教具在使用前,老师要事先作好充分准备,自己先练习操作一遍,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失去了应有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如故事《河马村长》中,我们设计了一套可移动式的图谱,提取故事中的主要元素制作成图片和简笔画,根据故事的讲述、提问通过出示、移动、连线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的幽默与风趣。尽管是一样的教具,但由于两位教师处理的细节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只出示了故事的主要角色,讲述第一段故事后提问:“你觉得河马村长会给小动物安排哪些工作呢?”孩子们的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把自己了解的工作一一安排给了每只小动物,显示了孩子生活经验与想象力的融合论文提纲怎么写。而另一位教师则将角色和工作图表全部出示在黑板上,同样提出这样的问题,孩子就很自然地将角色与工作图表中的工作一一对应起来,缺少了猜想的趣味性,同时也阻碍了幼儿的想象力。
3.优化组合,促进“图片策略”运用的有效性。
应该说,幼儿园的语言教学离不开图片。以前传统的幼儿园统编教材中,有相应的配图和教学挂图配套使用。在当前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幼儿园自主选择的内容范围也无限扩大,而这些作品却往往没有可供教学使用的图片。因此,语言活动教学图片的设计也就成了一个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幼儿来说,好的图片不仅能将整个文学作品支撑起来,而且通过灵动的角色小图片的出示和移动以及变化,能让教学环节丝丝入扣,层层推进。而对教师来说,图片反复、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种优化的图片呈现方式,能强化文学作品的情节,突显人物个性,有利于幼儿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和理解。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在于教师如何将一个适宜幼儿园教学的语言素材进行巧妙设计,让幼儿被活动教具所吸引,增强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幼儿教育论文,产生敢说、想说、愿意说的快乐情绪。比如在设计图片的时候,可将一些形象上较难表现的通过打印或是事先描绘好的方式呈现,而一些简单的形象或是符号等就可以通过边讲解边提问的方式直接呈现,或是直接全部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既节省了制作教具的时间,又让幼儿有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同时也是师幼间互动的一种小策略。如诗歌《春雨》中,我将诗中的种子、麦苗等用图片展示,而发芽、开花、长大等词语则是在边朗诵时边用简单的图案或符号直接表示出来,同时诗中的重复句则引导幼儿用符号或图案来表示。这套形象、直观的图符相结合的图谱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此外,在活动中我还首次尝试引导幼儿通过倾听教师的朗诵,学会用和看简单的符号标识进行朗诵。这一策略的采用让我发现孩子这方面能力的潜力,他们不仅很准确地评价了老师的朗诵,而且能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根据幼儿的答案,我在诗歌的图谱上标上了“- - - - ”、“︿﹀︿﹀”等符号,帮助了幼儿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此外,要灵活地运用“图片策略”,教师还要在绘画、即兴画上下苦工,以熟练的绘画技能、简笔画的快速,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够把图片用动态的形式展现,既能让幼儿很清楚地观察到细微之处,又能省去多媒体使用的繁杂程序,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中师幼的有效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