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职称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女教职工体育生活方式水平调查研究(图文)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通过描述性统计得知样本的体育生活方式最高分为96.16,最低分为43.19,平均得分为68.5分。从图1可看出样本的体育生活方式得分基本呈正态分布。

3.13各维度一级指标得分排序

表4 动机一级指标排序 (N=203)

维度 序号 一级指标 总均分
动机 1 心理需要 4.82
2 生理需要 3.99
3 美的需要 3.90
4 自我实现的需要 3.68
5 自尊自我价值的需要 3.28
6 社会交往的需要 3.10

 

 

 

 

 

 

 

 

行为 1 锻炼方式 10.26
2 物质消费 7.36
3 精神消费 5.82

 

 

 

 

 

 

 

 

效果 1 心理指标 11.36
2 生理指标 10.93

动机维度的一级指标中心理需要的均分最高4.82分,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生理需要3.99分排在第二位,美的需要排在第三位3.90分。传统的观念认为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即生理需要,而研究结果证明,心理需要是妇女参与体育的第一需求,心理需要已成为妇女参与体育的主要驱动力[11]。

行为维度的三个一级指标中锻炼方式排在第一位10.26分,其次是物质消费7.36分,最后是精神消费5.82分。本研究中锻炼方式包括运动项目选择、每次锻炼时间和每周锻炼次数。在自己能够选择符合自己运动项目的条目中选择4和5的样本占到63.5%。每次锻炼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样本达到33.0%。每周固定锻炼达到一次及一次以上的有52.2%。体育服装消费一年不到200元的占到58.1%。免费论文参考网。从来不观看电视体育比赛的人占37.9%,而每周观看电视体育比赛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只有14.3%。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人们的体育活动至少与与五个方面相关联: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社会化程度,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社会性别意识形态[12]。本研究着重从个人的态度和价值观来分析体育行为的表面现象。从行为维度一级指标的排序不难看出,大部分人已经初步形成了稳定的锻炼行为,而体育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还没有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中,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片面的体育价值观引起的,很多人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而忽视了体育作为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文化现象的本质。

效果指标中的心理指标效果11.36分要高于生理指标10.93分,与动机维度中心理指标高于生理指标相符。

3.2显著差异检验

3.21 教师与行政人员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表5 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类别 动机 行为 效果 总分
教师 0.442 0.110 0.176 0.889
行政

* p ≤0.05, ** p ≤0.01, ***p≤0.001, two-tailed.

从表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教师与行政人员在动机维度、行为维度、效果维度和体育生活方式总分的显著差异检验中p>0.05,所以H0成立,教师与行政人员在动机维度、行为维度、效果维度和体育生活方式总分上不存在差异。高校的行政人员同高校教师一样同样肩负工作、职称和生活的多重压力,因此与教师的体育生活方式水平无明显差异。

3.22 年龄、学力、教师专业和教师职称四个方面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表6 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N=203)

 

类别 体育生活方式总分
年龄 0.886
学力 0.959
教师专业 (N=111) 0.899
教师职称 (N=111) 0.032*

* p ≤0.05, ** p ≤0.01, ***p≤0.001, two-tailed.

表6对全部样本按照年龄、学力、教师专业和教师职称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结果显示只有教师职称p≤0.05,H0不成立,不同职称的教师体育生活方式总分之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其余各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23教师职称维度的统计分析

表7 不同职称体育生活方式水平排序(N=111)

 

序号 职称 总均分
1 副教授 72.34
2 助教 69.97
3 讲师 66.71
4 教授 63.53

对不同职称教师体育生活方式水平的排序如表7,副教授得分最高均分72.34,其次助教69.97分,讲师排在第三位66.71,最低的是教授63.53分。由表8可知各类职称教师在体育生活行为维度上的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教授是高校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主要群体,虽然在动机维度上与其他职称的教师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她们的工作最为繁忙可用来支配于体育活动的时间也就最少,所以在行为维度上与其他职称的教师人群在0.05水平上产生了显著性差异。

表8 不同职称各维度多样本非参数检验(N=111)

 

职称 动机均分 行为均分 效果均分
助教 24.00 35.17 21.85
讲师 21.69 33.21 21.57
副教授 23.30 37.48 22.74
教授 21.44 28.6 22.52
p 0.277 0.045* 0.239

* p ≤0.05, ** p ≤0.01, ***p≤0.001, two-tailed.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高校职业女性的体育生活方式水平最高分96.16,最低分43.09,平均分68.49。

2.心理需要成为高校职业女性产生体育行为动机维度的主要内驱力。

3.高校女教师与高校女性行政人员的体育生活方式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

4.高校职业女性各年龄阶段样本之间,不同学力样本之间体育生活方式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高校教师不同专业之间体育生活方式水平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5.不同职称高校女教师之间的体育生活方式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体育生活方式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副教授、助教、讲师、教授。

6.不同职称高校女教师之间行为维度的得分在0.05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行为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副教授、助教、讲师、教授。

4.2建议

1.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选取与高校职业女性群体背景差异较大的样本进行比较研究。

2.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对不同背景的女性人群进行体育生活方式水平测试,扩大样本容量,最终建立女性体育生活方式水平常模,更有效地评价高校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水平。

3.减轻女性教授人群的工作压力,使其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去从事体育运动,从而提升该人群的体育生活方式水平。


参考文献:
[1]SAEKI, T. Sport Innovation towardsa Measure Society [C]. Images of Sport in the world 75th Anniversaryof the German Sport University Cologne.1995. 99-143.
[2]BRUHN,J.G. LifeStyle and Health Behavior[M].Healthy Behavior: Emerging Research Perspectives. New York:Plenum,1988.71-86.
[3]VILHJALMSSON,R.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self-assessed health in adolescence[J]. Journal ofYouth and Adolescence, 1994,23:437-452.
[4]SALLIS,J.F.,GROSSMAN,R.M., PINSKI,R.B., PATTERSON,T.L. and NADER,P.R. Aggregation ofPhysical Activity Habits in Mexican-American and Anglo Families. Journal ofBehavior Medicine,1987(16):825-836.
[5]SNYDER,E. andSPREITZER,E. Involvement in Spor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74(5):28-29.
[6]VILHJALMSSON,R.and THORLIDSSON,T. The Integrative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SportParticipation: A Study of Adolescents. Sociological Quarterly,1992(33):637-647.
[7]苗大培. 论体育生活方式[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 15 (3):6-8.
[8]徐霞.新疆高校女知识分子状况[J].新疆大学学报,1996,2.
[9]李宝峰.河南省高校女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1(4):48-51.
[10] 孙煜明. 动机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26 .
[11]吴翌晖,周兵.南京市妇女健身动机与健身行为之内在关系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47-49.
[12] VILHJALMSSON,R.and THORLIDSSON,T. Factors Related to Physical Activity: A Study ofAdolescents[J].Social Science Medicine, 1998,47(5):665-67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湖南省高校竞技健美操教练员和运动员现状研究(图文)
下一篇论文: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职称论文
最新职称论文
读者推荐的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