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20世纪二十年代,国民党人对唯物史观的态度经历一个变化过程:五四运动前后国民党人“热情传播”唯物史观;二十年代中期孙中山对唯物史观的进行了吸收与改造,提出民生史观思想;二十年代后期一些国民党人把民生史观思想体系化,并与唯物史观截然分立,全面对抗唯物史观。促使国民党人对唯物史观态度转变的真接原因是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受国民党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所持的政治立场决定。国民党人在此期间学术思想变化与其现实政治立场紧密相连,是他们的现实政治立场影响了他们的学术思想。
论文关键词:唯物史观,国民党人,中国革命形势,学术思想与政治立场
一
在中国思想史中,五四时代曾一度出现“唯物史观热”的景象。国民党理论家胡汉民、戴季陶、林云陔、朱执信等人在五四时代的“唯物史观热”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他们先后创办的《星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建设》等报刊都对唯物史观进行过大量的介绍、宣传及研究。胡汉民主编的《建设》杂志尤为突出。
《建设》创刊于1919年8月,每月出版一号。从1919年8月第一卷第一号出版,至1920年7月第二卷第六号刊出后中断,《建设》在仅存在的一年多时间里,总共发表的各类文章有110多篇,其中涉及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宣传的文章(包括译文)约20余篇(次),占该杂志全部篇(次)的20%左右。从刊载的比例与份量看,超过同一时期《新青年》对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的传播。其中主要的文章是:
孟子与社会主义
胡汉民
第1卷第1号
从经济上观察中国的乱源
戴季陶
第1卷第2号
革命!何故?为何?
戴季陶
第1卷3号
中国哲学史之唯物的研究
胡汉民
第1卷第3号、第4号
马克斯资本论解说
戴季陶译
第1卷第4号、5号、6号
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
胡汉民
第1卷第5号
改造要全部改造
李人杰
第1卷第6号
阶级与道德学说
胡汉民
第1卷第6号
社会主义国家之建设概略
林云陔
第2卷第1号
井田制度有无之研究
胡适、廖仲恺
胡汉民、朱执信
季融五
第2卷第1、2、5号
马克斯资本论解说(续)
戴季陶
第2卷第2、3、5号
近代社会主义之思潮
林云陔
第2卷第3号
近代社会主义进行之动机
林云陔
第2卷第4号
从经济的基础观察家族制度
胡汉民
第2卷第4号
道德底经济的基础
李汉俊(译)
第2卷第4、5号
劳力与资本之关系
林云陔
第2卷第5号
阶级斗争之研究
林云陔
第2卷第6号
考茨基底伦理观与罗利亚底伦理观
胡汉民
第2卷第6号
论货币与井田
通讯
第2卷第6号
见于资本论的唯物史观
苏中(译)
第2卷第6号
到湖州后的感想
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
戴季陶
苏中(译)
第2卷第6号
第3卷第1号
国民党人在五四时代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思想进行大量的宣传介绍。戴季陶翻译的《马克斯资本论解说》以及苏中翻译日本学者河上肇撰写的《见于〈资本论〉的唯物史观》,摘录了马克思《资本论》中有关唯物史观的段落;苏中翻译发表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摘译了恩格斯《反杜林论》第3编第2、3章有关唯物史观的思想。
在五四时期宣传介绍唯物史观的国民党人当中,胡汉民的影响最大。1920年胡汉民在《建设》上发表了他的长篇论文《唯物史观批评之批评》。此文摘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八本著作中关于唯物史观的精辟言论。这八本著作是《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哲学的贫困》以及《神圣家族》、《法兰西内战》、《<资本论>第一卷附注》、《资本论》第三卷。除此之外,胡汉民还引述了恩格斯1889年致布洛赫、1894年致瓦•博尔吉乌斯的对唯物史观原理解释说明的通信等。在胡汉民之前,摘译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经典论述的书籍与文章主要是渊泉(陈博贤)翻译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日本河上肇著)和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李的文中摘译的唯物史观论述主要是《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哲学的贫困》等四本书的内容,从涉及的面上看,少于胡汉民对唯物史观的介绍。应该说,胡汉民的节译是“五四”以来见诸中文的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最集中、最全面的节译,为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当时所能提供的最详尽的原文。很可贵的是,胡汉民在介绍唯物史观经典内容的同时,还按时间上的顺序大体说明了唯物史观产生、发展的过程,对当时质疑甚至诋毁唯物史观的各种论调逐一进行了批驳。
国民党理论家高度评价唯物史观的学术与社会价值。胡汉民说,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只有“到马克思才努力发明人类历史的进步的原因。以为人类因社会生产力而定社会的经济关系。以经济关系为基础,而定法律上政治上的关系,更左右其社会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其间社会一切形式的变化都属于经济行程自然的变化,以此立经济一元论的历史观,所以创设这个学说的名誉究竟归于马克思和他友人思格斯。” 胡汉民称唯物史观“这个学说出,而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主义同时有绝大的改革,差不多划了一个新纪元,许多人拿来比达尔文的进化论,确是有同等的价值”。林云陔赞扬:“马克思是最真实的哲学家”“马克思因格尔(笔者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本来早已被人承认了做‘科学的历史’的原料,他在十九世纪时就早已大功告竣了。”
唯物史观在戴季陶、胡汉民等国民党人那里,最初主要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被运用于分析与考察当时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和研究中国的历史等政治与学术活动中。戴季陶先后撰写了《从经济上观察中国的乱原》《革命!何故?为何?》《到湖州后的感想》等文,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问题。戴季陶认为“社会生活问题”是社会的根底,分析问题不应只从表面上考察,而应从“社会生活问题”入手。他说“无论一个甚么问题,没有不和‘生活’有关系的”。因此分析任何社会现象,都要从“社会生活问题”入手,这是“在他的根底上”的因素。循着这种方法,他考察了历史上的许多“乱事”,即社会动乱和革命发生的原因。最后他指出,“现代中国革命……最大原因,就是在欧美工业革命的果实,借着交通发达的力量,输入到中国来”,这种“由国外输入的一个大压迫,便暴露出国家及社会组织的缺陷,引起人民生活上的不安,助长阶级压迫的程度,加多生活上落伍者的人数”,“改革的要求,就从这生活不安的里面出来了”。
胡汉民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研究中国哲学史、家族问题、妇女解放问题、伦理道德问题,并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领域发生了变动。胡汉民在《建设》上发表长篇论文《中国哲学史之唯物的研究》,并宣称“我这篇文章,是拿唯物史观应用到中国哲学史上。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