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哲学论文

儒学利义观 概论_个人与社会-论文网

时间:2014-12-31  作者:佚名

论文摘要: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可否认对利益的追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但由于很多人缺少对义利观的正确认识,由此社会上泛滥出来的拜金主义思潮及其对社会发展造成的伤害,已使我们产生了切肤之痛。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日益成为显得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论文关键词:利义观,个人与社会,社会主义和谐

所谓利义观,即人们对求利动机和求利行为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无论是在传统的还是现实的义利之辩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义”属于精神范畴,“利”属于物质范畴,因而义利关系体现着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而利义关系的处理是否恰当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大的作用。

一、儒学利义观概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对义利关系深入剖析的思想家,其结论集中体现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中。在孔子看到的相近的人性中,就包括求利的欲望。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把趋利避害视为每个人都具有的情感,是符合实际的,是符合人的本性的,也被许多后世学者认同。儒家集大成者荀子明确指出,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侍而然者也,是禹,桀所同也。(《荀子-荣辱》)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也同样认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批注参见王恩来著《人性的寻找》179页】。汉代司马迁更极而言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贷殖列传》)这些认识,与孔子的看法是基本上是一致的。(孔子基本观点如下)(一)孔子虽然强调人的利欲追求要“以其道得之”,孔子主张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要采取正当手段,反对见利忘义。他所说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中的道,也就是义,即正当合理的手段。(二)孔子强调要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取收益,反对不劳而获。孔子曾经对学生樊迟说过“失难而后获”与失事后得都是付出后收获的意思,孔子将其看作仁者之风和提高品德的途径。(三)孔子倡导“欲而不贪“的适应原则,反对贪得无厌。孔子认为:“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即完全依照个人利益行事,会招致他人的怨恨。这个看法说明,把握“欲而不贪”的适度原则,对个人也是有利的。(四)孔子主张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时候要兼顾他人利益,反对损人利己,趋利避害此乃人之本性。孔子虽然肯定这一点,但同时主张互利,反对损人利己。他推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求人们能够将心比心,不能把对自己不利的事加诸别人,损害别人的利益。对损人利己的行为,孔子不仅坚决反对,而且十分愤懑。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阳贷》)与患得患失的人在一起共事,的确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为了争得或保护自己的权利,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所谓“天所不至”即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可以不顾一切。【批注:参见王恩来著《人性的寻找》190页】(五)孔子要求人们从大处着眼,反对急功近利。孔子曾说过“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天欲速”就是不能急功近利,“天见小利”就是不能因小失大,这一为人们所熟悉的语录,可以说是孔子义利观中最具思想,深度的看法。

二、马克思主义个人与社会关系与儒学利义观的相通之处

儒学利义观崇尚群体利益至上性,倡导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意义;同时,由于对个体的约束与规范,也导致个体的创造性发挥受到限制。

综观儒学人我观中的利义关系,除了宋明理学提出“灭欲”外,其余时期的儒学都倡导个人欲望的正当性,但同时它又要服从群体利益至上性的最高原则,具有合理性。马克思也认为个人利益的存在符合现实,但个人利益的获取必须以服从集体利益为基准。“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82页)

马克思认为:社会由人的活动所构成,是人类活动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主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离开人的活动,就不存在社会,社会不是在人的活动之外存在的供人活动的外在场地,社会与人的活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如下:

1、首先个人离不开集体,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特定地位,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体现其社会本质,在阶级社会中,体现其阶级本质:人的思想、观念、情感受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规模、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社会制约人、塑造人、创造人。

2、其次集体也依赖与个人,受个人的影响和作用。社会是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关系的承担者;社会发展离不开入的发展,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一切财富以及社会关系都是由人创造的,人创造社会;社会发展归根到底为了人的发展,满足人的需要,社会的本质通过人、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活动体现出来。

3、人和社会的关系还表现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群众的关系。【批注:参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热点问题概览》——人与社会的关系章节第78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和社会、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群众的利益在根本上一致的,我们要树立集体主义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观。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霍布斯、卢梭社会契约论之差异分析-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0世纪初自然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_现实功利性-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哲学论文
最新哲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