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中华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型结构,道家与儒家是中国思想中两支同等重要的主流,两者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奥秘就是:中华文化是兼容并包的开放型文化。对这个结果的探索和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在意义深远。
关键词:中华,文化,和谐社会
 

中华文明产生几千年来,曾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在历史的天幕上交相辉映。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其它文明早已辉煌不再,独有中华文明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华。中华文明何以具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它是否还能为我们现在增添力量,为我们的明天指引方向?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主体的多元型结构,道家与儒家是中国思想中两支同等重要的主流,两者的完美结合产生了中国文化的智慧。

中华文化能历久而弥新,其中的奥秘何在?

奥秘就是:中华文化是兼容并包的开放型文化。

对这个结果的探索和研究对于我们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在意义深远。

纵观数千年,中国大多数时间一直敞开着大门,以辽阔深邃的目光观注着这个世界,以宽厚雍容的胸怀接纳着这个世界,以温和谦逊的笑容安慰着这个世界,从而不断的吐故纳新,在汉唐的万紫千红中令万世敬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来自于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兼容并包,吸纳学习。

大到国际环境,国内环境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小到自身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环境等等,在实现和谐的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能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

一、中华文化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

追溯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看数千年敞开着的国门,慷慨的输出,谦虚的引进,兼容并包的大手笔,便可明白这一道理。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堪称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壮举,他们的贸易远达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帝国);

公元73年,班超第二次出使西域,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甘英的脚步远至波斯湾;

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在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身影,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次,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可谓空前。

公元651年,大食(阿拉伯帝国)首次派大使抵达长安,此后150年,共派遣唐使39次;

玄奘万里取经,带回南亚的佛学,医学,音乐,美术。

频繁的交往,使来自西亚以至欧洲的宗教、建筑、音乐、舞蹈等都被开放的中华文化广泛的容纳、吸收。但它数千年来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主导地位,不为外来文化的冲击所瓦解,同时在吸收外来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又不断充实发展着自身,成为一种既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又有博大深厚内涵的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文化。

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国家。数千年来,虽有汉唐强盛,但从不穷兵黩武,更不愿劳师远征。这与我们国家现在倡导的求强而不称霸一脉相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我国首倡,现在成了世界各国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实在是集中反映了中华文化对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国际环境的巨大作用。论文参考网。

二、中华文化有利于实现民族大团结

拥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用什么把全国人民的心融和在一起?历史可以为我们作出说明:

战国时,赵武灵王首倡“胡服骑射”,以令人敬佩的勇气向少数民族学习;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今西藏)松赞干布。

这一切都大大促进了汉蒙、汉藏兄弟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中国传统文化所达到的高度和所取得的成就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融和,共同发展的结晶。

反过来,中华文化沉淀千年的融和力,亲和力在今天更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使各民族的心牢牢连在一起。

开发大西北,修建青藏铁路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显示了中共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关爱。如今,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享受着平等和自由,大家都是中华大家庭的一员,热爱共同的家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声。

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一)有利于铸就民族之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以天体运行无止境,永远向上的规律,要求人们积极有为,勇于进取。论文参考网。《易经》所反映的这种自主自强,永不气馁,刚健有为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并以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而终生奋斗。它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正是这种精神锻造的真英雄,或为事业穷心竭虑,或为国家抛洒热血——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忍受奇耻大辱;曹雪芹为著《红楼梦》,困顿而亡;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研究原子弹,兀兀穷年;岳飞忠于抗金大业,留下千古奇冤;文天祥慷慨赴死,传下万代美名;更有无数中华好儿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就是历经千年锻造的中华之魂。

(二)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1、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德政化民精神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高度评价了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的社会作用,认为它可以使天下百姓如众星围绕北极星旋转一样,按照统治者的意愿去做。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使百姓心悦诚服,从内心接受统治;而如果靠刑法来统治百姓,百姓虽表面臣服而内心不服,国家照样不安定。

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对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起着协调社会矛盾,限制和弱化专制暴政的作用,为中国人民接受近代民主主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衔接点。但是这一思想是以君权为基础,依靠圣君贤相“为民作主”的,目的在于优化封建统治,所以它不是民主思想,更没有成为政治形式的民主制度。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其历史价值,其精华部分对现实社会的和谐进步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那么,这种“为政以德”对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中央提出“以人为本”,从立法的角度保证人们的权益,法从维护统治阶段利益变成了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法由人民(代表大会)制订,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并接受人民监督,完完全全为人民服务。

(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厚德载物精神

儒家教人成人,主旨在于使人人格完善,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孔子认为完美人格就是表里和谐,智、仁、勇兼备。

孔子具体的指出完美人格的形成需要三个途径:

1、通过学习提高美好的品德意识。

2、通过思考提高美好的品德心理。

3、通过实践提高人们的美好品德行为。

这三个途径,今天的现实意义是:

只有经过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品德意识,达到骨子里与所学的一致,去追求伟大的智慧,实现美好的愿望。

美好的品德心理需要靠自我意识的建立,“吾日三省吾身”是一种极好的方法,用自己的良心拷问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品德的形成不能仅仅停留在死学呆思上,学和思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升华。主动投身于实践,在实践中锤炼自我的灵魂,在实践中忍受寂寞甚至误解和冤屈,在实践中坚定行走让美德与言行合为一体。论文参考网。

(四)、形成群体的和谐: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贯穿着一条灵魂脉络,即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而献身的群体和谐思想,这一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理想境界,一切优秀的传统美德都是围绕着这一思想而展开的。

《礼记》中“天下为公”的思想,是这种群体和谐思想最为确切的体现。正是受这种群体和谐思想的影响和感召,历史上许多仁人生发了群体和谐精神。

王安石为天下求变,置个人荣辱于度外;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孙中山以“天下为公”,为结束两千年的黑暗而四方奔走,终于迎来民主的曙光。

毛泽东立志救国救民,以超人的胆略和气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正是这种为民族,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而献身的精神,不但激励着仁人志士自身,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

在漫漫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王朝兴衰更替,民族的纷争融合,孕育了这种伟大,崇高的群体和谐思想,为国损躯,为民族利益而献身,深深的铭刻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现在我们强调的中华伦理道德中的群体和谐思想已经成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表现。弘扬这一思想将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战胜经济危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国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融合与突破
下一篇论文:中日色彩文化含义的比较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