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哲学视角下焦裕禄能力、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启示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焦裕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焦裕禄的能力、精神作简要分析。哲学表征,哲学视角下焦裕禄能力、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启示。
关键词:哲学表征,焦裕禄,能力,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焦裕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广大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学习焦裕禄精神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文化本质的规定,是全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必要条件,这也应当是我们深入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论域之一。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对焦裕禄的能力、精神作简要分析,结合焦裕禄精神时间、空间维度发展特征的探讨,以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有些许裨益。

1.政治哲学视野下能力范畴的界定

学术界以往对各种对能力范畴的讨论大都从心理学角度来界定能力, 而很少从哲学和人学的高度来理解和把握能力,往往低估了能力范畴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探讨的焦裕禄的“能力”范畴是哲学和人学意义上的。

我们知道能力是人的能力,而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虽然在物质形态上不能超越自然,但人在本质上确实可以超越自然的生理限制,追求自身能力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类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把自然界纳入到人类自身发展的轨道 ,焦裕禄同志的一生,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论文发表,哲学表征。1962年12月,焦裕禄同志担任中共兰考县委书记,1964年5月14日,因肝病不治,不幸逝世。在他担任县委书记的日子里,为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他带领全县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同内涝、风沙、盐碱进行坚决斗争,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然是群众的幸福安康,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崇高风范。[1]正如马克思所言:“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2]

在现实个体的活动过程中,个体的可能性蕴含于个体的能力之中,而能力是个体的可能性通往现实性的内在能动因素。基于此,笔者认为,我们给能力下的定义只能说是一个本质性的而非实体性的定义。不能把人的能力静态地简单视为主体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时刻所体现的这种数量和质量表征,实际上人的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论文发表,哲学表征。能力是具有一定素质的人为寻求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从事现实的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和实际本领,是主体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外化和体现。[3]人的能力不是先天就完全具有的,是在实践基础上后天形成的;人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人的发展状态的一种体现。

2.焦裕禄“能力”理念的动态哲学表征

焦裕禄的“能力”理念从本质上理解,是寻求每个现实社会个体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动态过程。[4]

2.1理想性与现实性的一致性

个人能力的最终实现是在理想与现实的持续转换中实现的,就焦裕禄当时的生活环境来说,就是通过新中国社会主义理念教育和实践形成建设富强祖国的共识和信念。而当时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既有理想性的导向,又有现实性的要求,贯穿其工作生活各个领域,覆盖社会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各方面。

2.2社会性和个体性的一致性

社会是由个体的人构成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全面、自由和有个性的发展,可以说,个体的人发展的全面性和个性化程度是社会全面发展程度的体现;同时社会的全面发展又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当时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于“社会的”、“共同的”价值原则、价值理想和行为底线,焦裕禄所实践的行为模式,是包括焦裕禄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共同接受和追求的一种价值和信念,是社会群体对当时阶段社会规律的集体认识,是社会成员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综合反映,因此,这一体系具有社会普适性,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该遵循的价值原则。同时,这一价值体系又是通过焦裕禄个体独特的价值活动来实现的。

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基于一定时空体系内发展的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反映,并且以理想的形态引导、塑造着这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时艰苦的创造实践中展现出其魅力和活力,在创新中体现出其普世性的价值。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国,伴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步伐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现今我们仍然面临这样的任务:如何不断总结、提炼、调整、概括和创新以焦裕禄能力行为模式为代表的社会核心价值,以此建构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

3.焦裕禄精神的哲学形态

3.1科学认识对实践的指导性

理想、信念等认识具有反作用于现实、指导实践的作用。我们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关键就是学习他那种一心一意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坚定信念。焦裕禄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干家,他的全部工作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认为,共产党的干部为人民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领导群众摆脱贫困落后,走上富裕文明之路。论文发表,哲学表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令世人瞩目。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的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仍应以焦裕禄为榜样,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2科学态度对客观规律的遵循性

焦裕禄在工作中注重把英勇气概与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5]他把调查研究贯彻工作的始终,经常深入第一线,力求全面地掌握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把部署抗灾和制定改变兰考面貌的蓝图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现在我们正处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情况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复杂多了。怎样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科学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焦裕禄为榜样,继承我们党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了解民意实情,敢讲真话实话,科学客观办事。要学会辩正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准确把握工作的“度”,避免走极端,避免犯常识性和重复性的错误,学会驾驭复杂局面,掌握在建设与发展中搞好工作的主动权。论文发表,哲学表征。

4.焦裕禄精神发展的历史、空间维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4.1历史维度发展

从历史维度上看,第一阶段,焦裕禄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及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论文发表,哲学表征。焦裕禄艰苦奋斗、知难而进、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焦裕禄清正廉洁、克已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是历代人民对为官者的道德要求。焦裕禄是党的干部队伍中的优秀代表,是那个时代优秀干部的化身;焦裕禄精神是那一代党员干部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体现,是那一代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集中概括。焦裕禄精神也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得以传承。第二阶段,焦裕禄精神形成和发展于当代。作为一种无形精神财富,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充实学习焦裕禄活动的内容,拓展活动的领域,创新活动的形式,努力丰富焦裕禄精神的思想内涵,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第三阶段,焦裕禄精神源于当代,面向未来。焦裕禄精神作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文化精神,其本身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其思想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并趋于完善。论文发表,哲学表征。

焦裕禄精神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是中国当代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未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焦裕禄精神的价值内涵。

4.2空间维度发展

从空间维度上看,地域上,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诞生于兰考,但在焦裕禄去世那一年底已经《河南日报》发表的长篇报道和社论,传遍了河南。1966年2月,《人民日报))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将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传遍了全中国。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焦裕禄精神已成为全国性的活动。主体上,焦裕禄最初是作为优秀党员干部的典型代表被发现、宣传、树立起来,其精神的效应最早产生在党内。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钢铁长城,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它既是焦裕禄精神的保障又是焦裕禄精神价值得以实现、扩展和延续的重要载体。焦裕禄战斗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与农民和工人在一起,与他们的感情甚为笃厚,农民、工人是这种精神的直接受益者,学习焦裕禄精神是他们实现其根本利益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为焦裕禄精神的实现和提升提供了广阔的人文空间,党和国家已把焦裕禄精神当作活生生的教材,编在教课书里来教育青少年学生。实践证明,体现了共产党人道德修养要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焦裕禄精神价值将在更广阔的主体空间上延伸。


参考文献:
[1]贺国强:《进一步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载《领导科学》,2004年第11期。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1页。
[3]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4页。
[4]吕艳红,焦石文:《当代政治哲学视野中能力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质》,载《桂海论丛》,2008年第1期。
[5]安芳东:《时代呼唤焦裕禄精神》,载《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年第10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责任政府有效沟通的路径探析
下一篇论文: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