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教师始终应记住破除学生身上的错误思想并不等于把这个打倒,只可智取、情化,或者以理服人,不可冷嘲热讽,更不可污言秽语去伤害学生。因为所有的犯错误的学生都是有原因的,问题也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其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在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所以,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理,才能从情感上赢得学生,进而引导教育学生。
四要时。怎样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呢?荀子认为:“凡说之难,以至离退至卑,以至治接至乱。未可直至也,远举则病谬,近举则疾佣。善者于是闲也,亦必远举而不谬,近举而不佣。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缓急、赢绌,府然若渠偃,隐括之于己也,曲得所谓焉,然而不折伤”。这里主要突出了一个“时”字,善于谈话的人所说话语内容要注意与时俱进,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顺社会的变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注意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话语,紧扣时代主题,切住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和力道。生物学上有个“啐啄同时”效应,意思是当鸡蛋快要孵出小鸡的时候,小鸡在壳里啐,母鸡在壳外啄,啐啄同时,相互配合,于是一个新的生命就会产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是同样的道理:重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轻了起不到效果;太急了就容易拔苗助长,太晚了就于事无补。就像荀子所说的,“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本不该说的,却忙不迭地说了;本该说的却不说;不管对方是否喜欢听,却一个劲地自说自话。这三种情况都是不成熟、没学好、没学通的表现。惟有做到不急躁、不隐瞒、不盲目,谨慎地顺着说话对象来发言,才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表现。
总之,随着当今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和思想独立性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借鉴传统优秀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和语言艺术,贴合学生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做到言辞恰当,避免“辞”不达意、言过其“辞”,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