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流的对策分析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2.1 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应作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流的主要途径

扶持非农产业发展。所谓非农产业,广义上是泛指除了农业(主要是种植、养殖业)以外的其他一切产业。间接地说,非农产业其实就是具体指工业、商贸业、服务业等。实践证明,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而要减少农民,就要把富余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上,这样农民的收入才能提高,新农村建设基础才能牢固。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非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不可。当前,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扶持农民发展非农产业。特别要抓好以下环节:一是积极培育地方支柱产业。各地都应从实际出发,依托当地资源和经济优势,引导和组织农民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好的致富项目,鼓励农民从事粮食加工、长途贩运、养殖业、家庭小手工业等多种经营。

在企业特别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出现之前,工业经济始终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而一旦培育出了企业这样一种高效率的经济组织,工业经济便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基于一定的产权安排、组织制度、契约关系,在全社会范围内聚集生产要素、配置经济资源、组织生产、参与竞争,便成了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农业是包含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的大农业。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这些组织的建立将会吸收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

纵观我国农业,缺少的正是像工业企业一样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市场主体。一家一户的农民囿于封闭、分散、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组织形式,难以有效地聚集社会资源,造成生产规模有限,资本实力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科学技术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要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农业强国发展,必须首先激活经济“细胞”,推进组织创新,培育企业型的农业市场主体。当前,我们进行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收是关键因素,所以我国应特别注重培育三类市场主体来解决这个问题: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技术、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种加工型、市场型、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实行龙头联大户、大户带基地的发展模式,这既增强了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又大量吸收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2.可由政府牵头成立数量众多的市场中介组织,包括各类农民协会和农业合作社。中介组织不但能吸收一部分劳动力,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减少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

3.农业公司。这是发达国家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也是农业内生型的企业主体,它立足于农村,能为农民的增收、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好处。

2.2 发展村镇经济,继续进行小城镇建设,形成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切实加快村镇企业发展,必须站在新阶段的高度,着眼结构升级的需要,高度重视村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政策措施,强化扶持力度,为加快村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把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作为主攻方向,使村镇企业在拉动农牧业发展,开辟农民增收门路,促进结构升级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调整村镇企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加强内部 管理,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化水平,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减少农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继续推进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这样就使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一方面可以节约居住用地,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教育水平,从而相对地提高就业率。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工业企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养殖业和各类服务业,吸收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不仅可以改善地方财政状况,还可以带动第一产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还有一点最关键的就是使一部分人增加了收入。免费论文。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途径有两条,一是向城市转移,二是就地转移,发展村镇经济。仅仅靠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不足以在短期内解决劳动力过剩问题,所以因地制宜的发展村镇经济是解决就业一条重要途径。

1、大力发展村镇企业,同时加大培育新兴企业、龙头企业、特色企业的力度。

对一些能大量吸引劳动力的企业应当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实践证明, 村镇企业为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今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村镇企业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村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方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形式,是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的重要渠道。发展村镇企业等农村非农产业,有利于农村经济多元化,有利于村镇财政收入增长,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问题;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村镇企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村镇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村镇企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最低、方式最为简便、最符合农村和农民实际、农民最易接受的渠道。

2、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药材和水产、畜禽养殖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3、面向市场,全面发展不同档次的农产品加深、精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如进行净化处理,保鲜保活,分档次简易包装,建立品牌等。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营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4、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做强做大特色手工业(如竹草编织,精工家私、园林盆景等)、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2.3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扩大劳务输出领域。

据调查,当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往往碰到一些问题:一是务工者本身文化水平较低;二是寻找工作盲目性;三是就业渠道不宽。由于文化水平低,绝大多数务工者只是从事体力劳动,做传统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的小工以及低层的服务业,而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新兴产业。如果每个务工者在找工作之前,经过一定职业培训,找工作就相对容易。因此加强劳务市场建设,搞好就业前培训,使务工者学得一技之长,才能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政府部门还要与相关部门建立劳务信息关系,及时掌握招工信息,建立完善劳务信息网络,搞好上下联动,推动输出地和接纳地的劳务需求对接。

抓住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把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工程承包等同开发劳务输出结合起来,根据外方需要,结合本土实际情况,分别开拓体力性、科技性、工艺性和服务性劳务输出市场。要建立管理机构,搞好农村青年的的转业服务。应当有专门资金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业培训。并建立由农业、人事、劳动、教育和科协等部门参加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日常工作,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同时提供就业信息、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健安,《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 张松山,《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中国农村研究网,2006.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传播内容及特点分析
下一篇论文:农村机动地发包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