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政治论文

“两翼”助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出路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上应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要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改进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和通讯等方面的条件。抓好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教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少数民族地区能否完全扎实推进、完全落实下来.而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新农村,便利健全的基础设施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决定性因素.从这种意义上说,基础设施先行和优先发展教育是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内驱力,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新农村的硬件你和软件,是能否实现新农村的先决条件 .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长期相对落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推进民族乡村全面建设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着力点.

1.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必须先行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和教育隔离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推进新农村,对少数民族地区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脱贫和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要解决的两个问题.这是两个难题,是两个严峻的挑战.我国的贫困人口多数在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相对多的人数还没有脱离贫困.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很差。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西藏没有一条公路,云南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出行或运输靠赶马帮、乘大象、架溜索。少数民族群众主要从事传统的农牧业,一些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部分地区铁器尚未得到普遍使用,有的地方甚至还在使用木器、石器。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十分困苦,特别是广大山区和荒漠地区的少数民族,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普遍缺吃少穿,几乎年年都有几个月断粮,吃野果充饥,披蓑衣御寒。免费论文网免费论文网。少数民族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有的民族甚至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之初赫哲族只有300多人。新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就在这样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开始起步。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照顾倾斜,在资金物资上大力扶持,但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效果不甚理想,仍困难重重.他们普遍地处自然状况较为恶劣,没有适于集中居住的地区,往往几户一处形成一个自然村,各村相距都有一定距离,与县乡联系极为不便,形成了有名的“五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婚娶难.这五难从根本上反映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口素质低是制约民族自身发展的两大瓶颈.因此民族地区之所以贫困和发展迟慢主要是闭塞和落后.针对闭塞和落后的贫困民族地区的发展,在物质上是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以加速融入主流社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精神上是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以加速提高人口素质,转变观念,打破封闭状态,抛弃传统保守意识,主动接受发达地区外来的先进科学,技术.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基本硬件是基础设施,基本软件是教育,唯有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从根本上加快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积极地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大力进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新农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2.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出路

2.1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发展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点睛之笔”、发展经济的有力依托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迫切要求,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上应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尤其要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改进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和通讯等方面的条件。这种倾斜性的投入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要继续加大投入,着力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草场建设;抓好以乡村道路、能源、通信、饮水、广播电视为重点的“六通”建设;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抓好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这不仅有利于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商流、物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相互沟通,而且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投资环境。

2.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强调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他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基础性的关键领域.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把教育科学技术进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加速脱贫致富,治穷先治愚,智力脱贫是根本上的脱贫致富,尽快改变某些的落后封闭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潮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步伐,没有相当的科学技术实力是不可能的.民族地区的经济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注重科技进步,必须不断培养和壮大少数民族地区科技人员.创造一个有利于科技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3.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3.1 要统筹安排城乡公共资源分配,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等现实问题。

3.2要突出抓好教育,继续实行“三免一补”政策,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免费论文网。

3.3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教育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重视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防治地方病,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农村特困户的医疗救助,减少因病返贫人口。

3.4继续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三级医疗卫生体系。

3.5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广播电视文化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6.建立和完善农村救助制度、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实现城乡保障项目基本同有,保障水平逐步接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接轨。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新编:下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2]杨胜龙 著.民族问题民族文化论集.民族出版社,2004 .
[3]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
[4]耿其昌.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华网.中共中央党校组织部,2009,(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1]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
下一篇论文:“武广客专党旗红 中铁建工当先锋”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政治论文
最新政治论文
读者推荐的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