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语文教学论文

诗教优于言教—兼析初中语文诗词中的情感蕴涵_情感教育

时间:2012-07-13  作者:倪荣桂

论文导读::可谓“诗教优于言教”。情感教育是—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教育。诗教优于言教—兼析初中语文诗词中的情感蕴涵。
论文关键词:诗教,初中诗词,情感教育
 

一、初中语文的情感目标

情感教育是—种以态度为中心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三维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和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情感,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高级情感,从而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现代的初中生面临着各种压力,他们常常感到迷茫、孤独、苦恼。如果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初中生的情感教育,不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就不能保证他们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谈不上全面发展了。

语文是人文学科,它不仅能给人以知识、能力,还能够给人以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高尚的人格,提高自身对情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说,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性质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目标还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身体成长的巨大转折期,心理发展的飞跃期,同时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长期以来,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形式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和成熟。

二、初中语文诗词中的情感因素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初中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鼓舞初中生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

“诗言志”、“诗缘情”、“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人写诗,绝非无病呻吟,往往是有感而发,感于外而发于心,发于心者即为“情”。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情怀

一些身怀民族大义的诗词作家以对祖国火一般的赤诚,唱出了慷慨激越、振奋人心的壮烈诗词。他们因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密切关注而又满心担忧,这种心情反映到诗词中,就满溢出对国家的忧患来。如杜牧的《泊秦淮》、杜甫的《春望》等作品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则表达了为国戍边、拼杀疆场的志向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莫不让人扼腕痛惜。

2、生活情愫

记得冰心老人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说:完满的人生是由三部分组成,即亲情是左手,爱情是右手,友情就是一生陪着你走的朋友。人活于人世之间,沐浴着亲情、友情、爱情的关爱,心灵得以滋润。这种天然的情感在古诗词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论文下载

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财富,是患难之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初中入选的诗词中有不少表现朋友挚情的。有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如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次寄》;也有朋友相见的兴奋之情,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在这些赠答唱和诗词中将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亲情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情感教育,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它们。有了亲情,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是富有的;而不懂或丢失了亲情,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岑参的《逢入京使》、杜甫的《春望》将乱世亲情演绎得令人心碎,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则抒发了一种贻然自得的人伦亲情。

初中生已对爱情有着朦胧的感觉,极易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种至死不渝的真爱;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一种相濡以沫的真情。这有助于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浓浓思乡情溢于言表。

3、人生情感

我们的先辈从没有停止过对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思索,留下了许多触入深省、激人奋进的名言壮语。曹操是歌以咏志的高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是豪气干云;“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莫不是至理名言。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表达了人生的一种真善美的态度。以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等对罪恶社会的控诉。

三、初中语文诗词对情感的达成作用

言教指用讲说方式进行的教育,即通过有根有据有情的道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包括适当的批评。

对于初中生而言,正处在一种半成熟状态,自立意识较强,不再象小学生一样乐于接受师长的教诲,开始独立思考问题,过多的说教有可能导致学生嫌其絮叨、充耳不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或对抗情结,言教的功效大打折扣。

郭沫若先生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座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这些记诵的诗词储存于学生的大脑,组合进他们既有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经验之中,就会化为血肉,作为灵魂,成为其精神世界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这既有利于“立人”情感教育,又有益于“学文”。中国的诗词是带着灿烂光辉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国的瑰宝,努力发掘和继承其体现育人功能的精华,如民族爱国精神,勇于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团结友善精神,明礼诚信精神等传统道德,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诗词是一种篇幅精悍、文词优美、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内涵丰富、情感深沉的韵文,学生通过鉴赏、诵读、记忆,将能深深受到感染,达到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如通过学习一些爱国诗词,能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爱国之情是一种深厚、崇高而伟大的感情。树立深沉的忧患意识,自觉舍弃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的落后思想,褒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在强烈的震动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受到熏陶,从而催发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挺起脊梁的民族豪气、肩负起民族未来的重任责任感,以及为祖国效力的恒远力量。

有些初中生缺乏情感,不懂人情世故,通过学习赠答诗,从古人对情感的追求中获得为人处世的良好借鉴,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富有情感,完善人格。

古代知识分子所展现的人生价值取向,使他们成为人生思辩成果的拥有者论文下载。他们中的许多人之所以能在困境、逆境中不改悠然自得之度,却又不减对人生社会的关注,皆来源于深厚的人格修养与崇尚的道德境界。这是开阔的灵魂在艰难世事和忧患人生中所生成的一种精神境界。初中生通过欣赏、体味这些名句,逐步了解了名句的深刻含义,并从他们的身世之感,人生之悟中得到启发,放眼现实社会,从而领悟到更深刻的人生哲理。在这复杂的认识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情操得到进一步升华,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渴望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和帮助,而枯燥的理论、空洞的说教、死板的教条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要正确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情感教育,最好能动之以情。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谓“诗教优于言教”。

四、实施诗教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深入内心,把握诗人跳动的情感脉搏。

让学生了解诗词作者人生经历及写作所选诗词的有关背景材料。诗词往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都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志趣等,考察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再学习作品,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

二、加强诵读,体验作者的情感

学诗词当然要从读开始。所谓 “三分诗七分吟”,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读,通过读去体味诗词中的韵味。

三、创设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境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学习环境。如巧用插图创设情境,感悟情感,通过鲜明的插图形象再现了古诗词的情境,学生在充分体会插图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就能体会句子中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四、引入与古代诗词相关的典故、趣闻或轶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搜集整理一些典故轶事、奇闻趣事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其情感内涵,就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达到言教所无法实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龚良泉.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关于宋词教学对职高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杭州市服装职业中学校报,2005
[2]刘雪庚.论诗词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1(4)
[3]张国华.试谈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08(6)
[4]林波.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0(7)
[5]王芝军.试论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首教师范大学学报,20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揣摩命题意图”助你审题立意_语文教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听听那冷雨》性灵语言的真谛_意境审美意义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语文教学论文
最新语文教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