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作业模块,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作业,作业类型可分为在线文本,离线文本,在线提交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主题内容选择作业类型。在学员提交作品之后,教师可对作业进行评分和意见反馈。
为了促进学员进行协同学习,各主题中使用Wiki模块,根据主题需要设计概念条目,公布奖励政策鼓励学员小组协作补充条目,利用惩罚措施促进小组间竞争。
(三)评价活动中的应用
Moodle中提供了灵活完善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对每一位学员进行在线学习记录的全程跟踪,包括查看访问课程的次数、参与的教学模块,讨论区参与记录等,教师可以根据统计信息,对学员的作业,测试,论坛发言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信息通过邮件或短消息的形式告知学员。在设计主题模块时,教师可以根据主题内容设置分值,评分要素,评分策略,并且能够设置是否允许自评和学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权重。这样的设置,使得学员的成绩不再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同侪互评(可允许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结果。Moodle的评价方式如图2[4]所示:
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课程,其评价体系应主体多元化,内容多面化,形式多样化,评价重心在于过程 [2]。综合考虑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课程评价特点以及我们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工具应用与实践》课程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学员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Moodle的主题讨论模块与作业模块功能十分强大,能够很好的实现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评价模式。我们在设置《教师工具应用与实践》课程Moodle主题讨论模块时,根据各主题内容权重,设计透明的评分标准,评分策略,开放学员自评与互评功能,将教师评分权重设置为50%,向学员公布评分细则,要求教师及时对学员发帖进行评分和反馈,采用奖励与惩罚并重的措施鼓励学员进行互评与自评,将最后综合形成(Moodle自动汇总)的评分计入总分。总分采用累积评价,包括讨论区评分,作业评分等,每一次评分增加时,学员都可以及时看到评分和反馈意见更新,从而得以及时调整个人或小组学习步调。

图2 Moodle评价方式
作业模块同样根据主题内容进行设置。Moodle提供了灵活多变的作业提交方式,可根据作业内容和教学目标决定提交方式,评分规则,规定期限。我们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阶段性成果,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打出评分,提供反馈意见,通过Email通知学员查看。
四.结语
在应用Moodle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对于一些教学模式的实现,Moodle具有其他平台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在应用Moodle实现课程设计理念时,我们同时也在被Moodle的设计理念所影响,对课程设计进行不断反思和修改。尽管已使用Moodle进行了一年的教学活动,但仍发现其中尚有很多功能等待我们挖掘和探索,我们期待能够使其发挥更为强大的教学与学习能量!
【参考文献】
[1] 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写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电化教育研究.2002.8
[2] 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陈晓岚,陈志云,王行恒. Moodle系统中的教学评价. 计算机教育2007.4
[5] 韩丽. 浅析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模式.中小学电教.2007.9
[6] 刘新阳,王秀芳. Moodle: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