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浅析大学英语听力理解中的预设_毕业论文怎么写

时间:2011-06-2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本文拟从预设分析的角度探讨提高大学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问题。预设的概念。
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预设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大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差一直是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强大阻力。如何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能力依旧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首要问题,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多年来,众多学者和专家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了我们面对的这一大难题,不断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本文拟从预设分析的角度探讨提高大学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问题。

1、预设的概念

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先设”,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来的。预设作为推理中的前提,可用真值理论来描述毕业论文怎么写,把意义看作是语言本身所固有的,即属语义学范畴;也可从说话人和听话人互动交际的角度来描述,认为意义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在交流中构建而成的,则属语用学范畴。也就是说,预设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方面。来看这两个句子:a). John’s brother has just got back from Japan. b). John has abrother. 当从语义预设分析,即从逻辑、语义的角度分析两句的真值关系。不论a句是真是假,或有无存在的价值,b句均为真,即a句预设了b句。从语用方面进行分析,预设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68)换言之,从语用角度看,预设是说话人组织信息的策略,表明说话人的意图、说话人对听话人所掌握信息量的估计核心期刊目录。仍以上句为例,说话人意图传递给听话人某一个人已经从Japan回来了这一信息,具体的表达方式就要看他如何估计听话人对他所提及的这个人的熟悉程度而定。说话人之所以直接说出a是以判断听话人也知道b为前提的,若假定听话人并不知道b,那么谈话将无法顺利进行,此时说话人有必要提供相应的信息。可见,语用预设在语言交际的信息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发话者在发出一个语段时往往同时表达了预设信息和断言信息。断言信息构成了信息流中的新信息,而预设信息则是信息结构的起点,它所传递的是发话者对共知信息的假设或交际双方所共同接受的信息。(朱永生, 苗兴伟. 2000)

2、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

Saeed(2000:94)认为,从语义预设的角度出发毕业论文怎么写,语句被看作是外部的事物,即我们不必在乎其产出过程,以及说话人及听话人的个体性。意义被看作是语句本身的属性,而并非由其参与者构建。因此,对语义预设的把握要从语言内部入手,着眼于语言本身的形式和结构的研究。对语用预设的认识可以简要归纳为两个基本特征:“合适性”(felicity)和“共知性”(mutual knowledge),预设的合适性,取决于说话人,指说话人发出符合特定的现实语境的适合的话语,体现说话人和语句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语用预设必须是谈话双方共知的信息和共有的背景知识,这就是预设的共知性。合适性和共知性对话语的理解十分重要,这是保证会话顺利进行的条件(何自然. 1988: 113)在发话者与听话者的互动过程中,发话者为

了语言表达的简洁性和经济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假设将听话者已了解或被认为是没有异议的信息处理为预设信息。(何兆熊2000:287)

3、对大学英语听力理解在语义和语用两个层面的预设分析

预设的产生往往是通过某些特定的语词或结构,统称为“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s),又叫“前提触发语”,是产生预设的诱发因素。如“John’s brother”、“You are late again”,前一句的预设是“John has a brother”,后一句是“You have ever been late”,其中“’s”属格、“again”就是预设的触发因素,即“预设触发语”,这是语义层面上的预设触发语。语用层面的预设触发语主要取决于语境和说话人意图,体现于语调和文化等因素,也可包括某些特定的句法结构。

3.1 语义预设

语义预设的触发语形式主要反映在一些词和句法结构等语言表层结构形式上。

3.1.1许多预设是由某些词项的出现而产生的,其中多数为动词。如(各例中b句均为a句的预设信息):

1). 叙实动词 ( factive verbs ) regret , realize 等。如:

a. I realized I dialed a wrong number. /b. I dialed a wrong number.

2). 评判动词(verbs of judgement)criticize, blame 等。如:

a. He blamed mefor making mistakes./b. I made mistakes.

3).状态变化动词(change of state verbs)start, begin, stop等。如:

a. He stoppedsmoking cigars./b. He had been smoking cigars.

3.1.2 也有一些预设触发语来自句法结构,如:

1)分裂句和假分裂句,如:

a. It was John who gave Mary a handbag. /Who gave Mary a handbag wasJohn.

b. Somebody gave Mary a handbag.

2)从句,如时间状语从句和比较结构毕业论文怎么写,如:

a1. I went tobed after I finished my homework./b1. I finished my homework.

a2. This treeis even taller than that one. /b2. That tree is tall.

3)虚拟语气,如:

a. I wish Icould perform the task./b. I can not perform the task.

3.2 语用预设

3.2.1语调的预设

在口头言语交际中,语调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就是所传递信息的焦点。而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要以说话人为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而选择的不同的预设为转移。如“John kissed Mary”,如果重读“John”,则是以“Somebody kissed Mary”为预设的,说话人以“John”为信息中心;如果重读“Mary”,则“John kissed somebody”是句子的预设,说话人以“Mary”为信息中心;如果重读“kissed”, 则句子的预设为“something happenedbetween John and Mary”,说话人以“kissed”为信息中心。可见,语调在传递信息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音的位移变化是根据不同的预设而变化的。

3.2.2句法手段

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预设,利用句法手段来达到突显信息的目的。“it +be … that/who …” 强调结构中,焦点信息总是紧跟在“be”之后的部分核心期刊目录。句子“John studied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可以根据不同的预设而变换为几个不同的强调句。信息中心可以是“John”,预设是“Somebody studied in theclassroom yesterday”,说话人要告诉听话人是“John”而不是别人;信息中心也可以是“in the classroom”,以“John studied somewhere yesterday”为预设,说话人告诉听话人是“in the classroom”而不是在别的什么地方;信息中心还可以是“yesterday”,其预设为“John studied in the classroom the other day”,说的是 “yesterday”而不是其他时间。3.2.3文化的预设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反过来,文化也影响着语言,两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语言形式的同时也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否则,极易造成由于必要的文化背景的缺失而导致语言理解上的失误。以一篇题为“Dating with My Mother” 的听力语篇为例。中国的学生看到这个标题会感到费解,其一,由于中国人对于“约会”的理解和“dating”对于美国人而言是不完全相同的,“约会”的语用预设是恋爱的男女单独会面,往往营造一种浪漫的氛围;而“dating”仅仅指与异性相约见面,并不总和谈情说爱有关。其二,由于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于家庭的观念大不相同,中国人认为一家人就该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而美国人追求独立的生活方式,希望和子女分开居住。

3.2.4 共有信息

通过共有信息作为语用预设基础来表达语用含义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也就是说,话语的语用含义并不直白地表现于话语的本身,而是需要听话人结合话语内容之外的相关知识,进行逻辑推理,作出合理判断。如对话:A: Where’s my fish? B: I saw a cat jump out of the window just now. 说话人B的隐含意思是“可能是那只猫把鱼给偷吃了”,其语用预设基础是人们的共有信息毕业论文怎么写,即“猫爱吃鱼”这一事实。再如:Woman: What’s theproblem, Peter? You look really pale. Man: I feel like throwing up. I’m afraidyou have to drive the kids to school this morning. Question: What is the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男士要女士开车送孩子上学,这就激活了我们对“父母常常送小孩上学”这一语用预设,从而推断出平常是男士送小孩上学,那天他身体不适不能去送,只能让女士去送,不难得出结论,他们是夫妻关系。

4、结语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预设理论的传授,讲授一些常出现的预设类型,加强学生对蕴含在话语中的预设的识别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预设理论知识对话语进行分析,领会说话人意图,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并增强综合判断和语言推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更好地贯彻和实施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朱永生,苗兴伟.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J]. 外国语. 2000, 127(3): 25-30
[4]Saeed, John I. Seman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化阻力为助力―谈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_共性
下一篇论文:汉诗英译的经验功能视角以《送元二使安西》及其五种译文为例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