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选手的即兴演讲题是:Imagine you were the mayor of Lijiang City, what measures would you take to protect the local culture?而二号选手的即兴演讲部分的选题则是从整个中国的视角出发来考虑: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resent cultural protec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China?当然,三号选手的关于京剧传播的话题和十二号选手的关于越来越多的孔子庙在国外的建立的现象的思考也同属这一范畴。由此可见,大学生应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多加关注,要学会用英语怎么来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外国朋友。
四、参赛的几点建议
根据参赛要求和参赛内容,在听取了专家、评委们的评议后,笔者把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参赛建议,以供参赛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参阅,同时,恭请专家和学者们的批评和指正。
(一)、正确、自然、流畅的语音语调和扎实的语法基础
“口语赋予语言生命”(Jespersen, 1960)。英语的学习不能忽视了对口语输出技能的培养。比赛中,这一点要求是参赛选手必须具备的,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前提。试想如果一名选手发音错误百出,语调怪模怪样,语法漏洞百出,评委会给他或她高分吗?作为英语比赛的评委,当面对选手有严重交流障碍,无法传递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时,根本不可能给选手打出令其满意的好分数。所以,笔者在此提醒大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这一语言时,一定要勤学苦练,把发音、语法这一关过了,否则即使你能考很好的分数,你学英语的行为也是失败的,更不用说是参加各种英语口语大赛了。
(二)、宽广、深厚的知识面和独到的见解
国际英语演讲协会成员,第一、二届大赛的评委主席,前英国驻华大使夫人、国际英语演讲协会委员Lady Appleyard 说;“The content of the speech matters most… your speech must have strong content. It must be about something.”由此可见,演讲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刘森,2000)。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同样也是很注重内容的传递。因为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涉及到的文化知识面广且深,这就要求选手们在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关于中西文化方面的常识,并对有些方面能做深入的了解。指导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在同学间、师生间就某个话题开展深入的讨论或者辩论。在开展此活动之前,教师可布置任务让每位选手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尽可能全的资料。这样训练多了,相信在比赛时,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至于出现选手不知所措的局面。当然,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多开展这方面的活动;课后,学生自觉按这一要求来做。而这也正是我们目前提倡的素质教育所要体现的一方面。
(三)、准确的审题
历来各种考试和大赛都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的道理,因而审题一定要小心、谨慎。相信这一点师生会做得很好,因为我们的经验已告诉了我们这样做的重要性。据我们带队老师讲,她们专门把这项训练纳入了培训计划,分为审题能力训练1和审题能力训练2。其中训练1的内容是:培训教师向学生提供十个演讲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全班分享审题思路,进行总体审题能力的训练。为期四天。而训练2的内容为:培训教师向学生提供十个演讲题目,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就所给题面,找出关键词、判断题目是选择型还是证明型,并在全班分享审题思路,进行独立审题能力的训练。为期也是四天。可见,我们对审题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四)、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流畅性
正确、自然、流畅的语音语调是参赛的前提条件,而准确、有逻辑、流畅的语言表达却是比赛获取高分的重要保证。这是建立在具有宽广、深厚的知识面和独到的见解,以及审题准确的基础之上。这个方面也需要选手平时的日积月累和刻苦训练才能做到。这里有一个很奏效的方法可以采取,及写作。英国伟大的论说文加培根曾说过写作使人更精确(Writing an exact man)。很多学习者也有同感,当把一件事写下来时,其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和流畅性比起口头表达出来效果更好。
(五)、良好的舞台形象和心理素质
良好的舞台形象和心理素质可以为参赛选手博取评委的好感,从而赢得加分的机会。这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改进的余地不是很大。但是还是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所提高,尤其是对于一些已具备前面四条要求的参赛选手来说,更值得培训教师在这两方面花些功夫。当然,选手自己也要虚心听取教师的建议,自己要多加留意对其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克服一些不应该有的小动作,比如抓耳挠头、添嘴唇、眨眼等,以及不应该的各种姿势,比如弓腰、斜立等。至于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笔者认为,重要的注意应放到对知识的把握上去。俗话说,胸有成竹,做事不慌。只要选手知道怎样答题,相信怯场就会远离他而去。
(六)、流露出自信
这一点与第五点的作用类似,一个选手如果自己都对自己没有自信,那没你还期待谁对你有自信?同样,我们说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夜郎自大的自信,而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自信,这也要求选手具有前四点的要求。因此,可以说自信源于实力,归根结底来自选手平时的苦练和坚持,来自选手的勤奋加努力。笔者认为,有实力、表现出自信的选手是最有魅力的参赛者,是观众最为看好的赢家,也是评委们最为青睐的对象。
参考文献
[1]李树德.一项促进大学生英语教学的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评述[J].大学英语教学,2009(1):5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
[3]胡凡、马毅.文化与文明的界定及其关系[J].学习与探索,2006(2):192.
[4] Jespersen. Selected Writing of Otto Jespersen[M]. London: Allen$ Unwin. 1960:884.
[5]刘森.英语演讲赛给我们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2000(1):40.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