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挖掘这两个文化点给学生们做详细生动的讲解,否则这段话就晦涩难懂。
(二)利用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真实、最贴近对象国日常生活的影像资料,实物、图片、邮票、展览、明信片和报刊等各种各样的物品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尽可能为每一种文化的学习提供试听和参与的机会,比如我们在讲解中美文化冲突的时候,可以引入《刮痧》这部电影,把抽象难懂的文化知识具体化,直观化,增强学生对文化元素的直观感受和认知,提高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利用活动进行教学
我国高校的外语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时间来讲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仅凭有限的课堂教学,要想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培养其跨文化意识是很难达到的。
为了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外语教师可以让学生组织并参与活动,体验和了解文化知识,如举办英语文化周,英语文化节,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戏剧比赛等等。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去学习和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感受文化差异。如让学生们在万圣节动手制作南瓜灯,在复活节制作复活节彩蛋等等,让学生真实体验不同的文化习俗,达到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目的。
(四)利用主体文化进行教学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今年出台:2016年高考,语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市教委委员、新闻发言人李奕解释,大幅度提升语文学科分值,是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另外,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将对四、六级考试的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其中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
从以上新闻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其主体文化意识。主体文化即母语文化是提高交际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交流中,谈话的主题和内容是受双方的文化背景制约的。当谈话的对方涉及有关本国的文化时,如果我们对母语文化知之甚少,那么即使我们有有很强的语言能力,也会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受到异域文化的滋润,更要让他们享受到本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化感悟力和交际能力,从而能有效、准确、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反映着某种文化,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对目的语承载的文化不了解,跨文化意识缺乏,那么是无法正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这种语言的。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培养高素质,有着较深厚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
一个优秀的外语学习者,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的使用者,还应该是另一种文化的接受者。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极其重要,其培养方法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师自身要全面,既要提供文化信息,教授和示范文化行为,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分析和研究,进入学生的世界,倾听学生,与学生分享自身的各种文化体验,引导学生走出自己的世界,进入到另一种语言和文化,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目的语,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和全面发展的21世纪新型人才,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涛. 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J]. 湖北函授大学学,2009
2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3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 贾连庆.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5 谢艳萍.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
6 高庆芳. 试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
7 马晓迎. 谈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J]. 科技信息,2009.
8 刘满堂.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10.
9 中国农业大学高等农业教育研究室,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迎评专辑)[C].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1
10 http://finance.ifeng.com/a/20131022/10909130_0.shtml[OL]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