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跨文化沟通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论文网

时间:2013-12-18  作者:董青
③沟通场面:轻松随意或是严肃正式,以及在场者的身份特征等。④沟通内容:话题的涉及面与正规程度。⑤沟通方法:当面交流、电话沟通、还是书信往来。⑥心理因素:在何种心理状态下进行沟通。

日本文化以谦虚含蓄为美,在语言上极力避免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意志、思想和判断,倾向于第一人称模糊化、使用推量形和被动态、使用自动词和自发体等表达特征;而中国文化崇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语言上频繁使用各类人称代词,倾向于断定表现、反问句式、体现主观能动性的他动词等表达特征。而在以上各方面的沟通中,以日语为母语的日本人,会无意识地在瞬间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非母语者就容易产生因各类文化错误引起的偏误。

2、沟通策略

当沟通双方因各种原因产生沟通障碍时,需选择正确的沟通策略加以疏导。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策略:

其一,无法正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内容。可采取「え?」「何ですか。」「~というのは、~ですか。」等形式加以反问。也可重复叙述自己理解的部分,在不明之处停顿等待对方的补充。另可将一些无关大局的细节忽略,继续保持沟通,当然还可适时转换话题。

其二,无法正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述的内容。可采取回避相关话题的方法。也可运用一些自己较为熟悉的词汇或表达方式进行替换的方式,使沟通更为顺畅。还可适时加以停顿给对方以暗示,或以「何と言いますか。」的形式,直接向对方提问求助。另可使用「あのう」「えと」等语言,争取更多思考与表达的时间。再可通过一些动作手势等非语言方式辅助表达。当然事先让对方了解你对日语知之甚少,也被认为是可行的策略。

3、技能培养

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需着力提高在外语运用与文化理解两个方面的能力。在外语运用能力方面,词汇、语法及语用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同时通过对比目的语文化与本国文化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理解能力也非常必要。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技能:①在教材或课件中,增加有关日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介绍内容,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逐层深入。②针对中日两国文化习俗的异同,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发表,有助于学生培养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能力。③辅助利用一些能够突出体现日本人沟通特点的视听教材,结合其中的生活场景,通过交换意见和相互补充,帮助学生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④鼓励学生与日本人进行个人交往,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外教或留学生等日籍人士沟通交流的机会。⑤通过指定书目等方式,让学生多读一些短篇小说或剧本,在文学鉴赏之余,更关注其中的文化细节。⑥语言的习得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还需适当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可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专题讲座,并向学生推荐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专著及论文。⑦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一些有关语言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减少在文化问题上存在的偏见,以更为灵活的态度尊重文化差异。⑧通过校际交流、交换留学生等方式,让学生尝试在日本的学习与生活,获取对目的语文化的直接体验。

四、结语

中日两国在语言、思维和文化等领域,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但其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也不容忽视。两种文化相遇,只有区别,没有优劣。外语教学中如果片面追求语言目标,忽略了必要的文化因素,那么我们培养的日语专业人才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造成更多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错误。而只有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的基础上,以豁达的心态,去理解与认同异文化,才能使我们同时具备两种文化的智慧与眼界。文化的差异需要不断的认识与超越,这种超越需要外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加以实践。在传授原有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之外,只有加强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才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日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安藤彦太郎.中国と近代日本[M].京:岩波店.1988.
2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 高见泽孟.日语语言教学基础知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 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董霄云.文化视野下的双语教育:实践、争鸣与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跨文化培训模式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_方法-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跨文化背景下中英颜色词内涵差异的探究-论文网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最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英语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