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从《孔乙己》教学中来探究鲁迅小说教学_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12-09-13  作者:胡卫水

论文导读::从《孔乙己》教学中来探究鲁迅小说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论文关键词:从《孔乙己》教学中来探究鲁迅小说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也是教学重点之一。特别是鲁迅的小说,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人们习惯地把小说教学理解为,小说是怎样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呀,又是怎样安排小说的故事情节呀,还有作者是怎样为小说中的人物或情节来布置环境的等等。虽然这些都无可非议,但是,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套路而已,是一种呆板的固定“模式”。在今天的创新教学环境中,已不再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笔者集数十年的小说教学实践的体会于今日拙笔之中。以小说《孔乙己》为例,略谈我探究鲁迅小说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要分析小说《孔乙己》的主题,就必须让学生懂得鲁迅先生“正视现实,改造国民”之目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伊始,鲁迅先生便怀着忧国忧民的深情,从文学固有的规律和社会之功能出发,孜孜不倦地探索,如何以形象的手段,深入剖析民族的劣根性,勾画出国民的灵魂,“揭出病苦小学语文论文,引起疗救的注意”,以达到改造国民,振兴中华民族之目的。鲁迅一贯地“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因此,鲁迅每一篇小说,无不“揭出病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而着眼于“疗救”,以塑造出国民新的灵魂。小说《孔乙己》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中孕育而成的。

我在进行《孔乙己》教学之前,就向学生讲解以上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再介绍《孔乙己》产生的时代背景。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后能把握住《孔乙己》的主题:小说《孔乙己》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真实地揭示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因此,让学生懂得鲁迅先生那“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目的就是达到“改造国民”,对分析《孔乙己》的主题就不需要花费多大功夫了。

二..要分析“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就必须让学生知道鲁迅先生的悲喜剧交融的创作艺术。

鲁迅先生集悲喜剧与一作中,这是他的一大发明和创造。《孔乙己》一文就是悲喜剧互相转化,渗透——喜剧气氛逐渐消失,悲剧气氛逐渐增强。

我们初读《孔乙己》时,总觉得忍俊不禁,却又催人泪下。这是什么原因呢?细读品赏起来,我们发现鲁迅先生的悲喜剧交融的艺术,正在《孔乙己》中体现出来。鲁迅先生把“孔乙己”的缺点进行善意的讽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形成了喜剧性。继而,鲁迅先生又悄悄地将孔乙己身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使人觉得对孔乙己这个人真是啼笑皆非。

作为喜剧人物的孔乙己,他的性格特征最明显的是:现实感丧失,主观和客观背离。明明自己经济上绝对不如那些“穿长衫的”,他却偏偏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而站在“短衣帮”中,“排出九文大钱”;明明偷了人家的书,“他却偏要说是窃书不为偷”;明明自己的腿被丁举人打断了,却偏要说是“跌,跌断的”。真是死要面子而又迂腐到了极点,甚至对一些无知的小孩也说些“教人半懂不懂的”“之乎者也”之类的话来。

然而,鲁迅先生又在人们的笑声中,悄悄地写出了孔乙己善良的一面:“从不拖欠酒钱”,“教我识字”,“一人一颗”地“分茴香豆”等等,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这一系列善良的一面仍逃脱不了那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群众的嘲笑;更逃脱不了那些以“掌柜”为代表的剥削阶级的嘲弄,侮辱。这样,孔乙己的灵魂也变“曲”了,甚至他从这个无爱的人间默默地死去却无人知晓。唯有“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仍记在粉板上——孔乙己的全部价值还不如“十九个钱”。悲剧气氛是何等的浓重啊!怎不催人泪下呢?

因此,在分析“孔乙己”的艺术形象时,就必须把鲁迅先生的悲喜剧交融的艺术讲给学生听小学语文论文,让学生随着悲喜剧发展来理解“孔乙己”核心期刊。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很容易把“孔乙己”当做“笑料”而供看客笑笑而已,自然也就丧失了艺术形象的生命力了。

三..要分析《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就必须让学生知道鲁迅小说散文化的结构,淡化的情节之特色。

鲁迅先生的小说,不是以情节的峰峦起伏和引人入胜见长,他改变了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的单向的叙述方式,追求一种自由的,散漫的,抒情的散文化的艺术结构,使故事情节严格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嬗变。小说《孔乙己》尽管有些故事情节,但并不在故事情节的铺陈中施展笔墨,而是选取平凡的生活题材,在人们习焉不察的生活现象中和被压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身上挖掘了深刻的社会蕴含,又以貌似平淡无奇的情节把它再现出来。一切象生活本身那样朴素无华,但显示出来的艺术魅力,却撼人心弦,催人泪下。

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的一生充满浓烈的悲剧色彩,是极富有情节性的。但鲁迅先生并不着意追求情节的戏剧性,而是借咸亨酒店的小伙计的口,将孔乙己的喜剧性格和悲剧命运娓娓道来,情节完全融化在人物的性格之中。孔乙己在众人的笑声中登场,又在被人取笑的闹剧中寂寞地离开无爱的人间。鲁迅先生叙述起来是那么平静,那么不动声色,但字里行间却跃动着悲愤之情。小说《孔乙己》以一个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精神毒害,尽情渲染了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环境氛围,寓悲愤,同情,不平与轻松,调侃的平静叙述之中。

因此,在分析《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决不能教条式地讲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应该根据鲁迅小说的淡化的情节,散文化的结构之特征来阅读理解。这样,随着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同样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更有利于归纳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分析《孔乙己》中的人物形象,还要着力理解鲁迅先生那精炼,传神的语言以及语言的含义。

分析小说,我们不能离开他的语言。一旦离开了它本身的语言来分析人物的性格,那只是一种肤浅的或片面的理解人物性格。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就运用了那精炼,传神的语言来表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小说《孔乙己》不足三千字,却写活了一个挣扎在封建社会解体时期的破落的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作者对孔乙己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的描绘,简直精炼,传神到了极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既点明了孔乙己本来身份小学语文论文,又分明写出了孔乙己的真实处境。“脸上皱纹间时常夹着伤痕”,隐含着孔乙己谋生中多少辛酸和悲苦;以手当足,坐着慢慢地“走”来“走”去,活画出一个封建社会走投无路的旧知识分子悲惨境遇。在语言中,鲁迅先生对每个字词都是经过细致地推敲的。决不故作姿态而浪费笔墨之痕迹。当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为了炫耀自己,便“排”出九文大钱;当有人嘲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脸上便“笼”上了一层灰色;当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时来买酒喝,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排”到“摸”,“涨”到“笼”等变化,真是传神极了。

因此,在进行《孔乙己》教学中,得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惯用的精炼,传神的语言,理解其语言的深刻含义,在形象分析时,能做到这一点,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遣词炼字的能力,达到提高写作水平之目的。

总之,如果进行鲁迅小说的教学,就不妨注意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或许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笔者经过多次实验,解决好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小说中的难点和重点都会迎刃而解了。而对于其他小说的教学,则应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了。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小学“三步优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_命题
下一篇论文:从“四对反义词”,谈欣赏教学设计_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
教学论文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班主任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德育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
初中物理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国防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相关小学语文论文
最新小学语文论文
读者推荐的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