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物理论文

浅析在新课标下中学物理教学的改进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物理作为一科高度抽象的偏难学科。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关键词:物理,教育模式,新课标,实验
 

物理作为一科高度抽象的偏难学科,一直以来,并不被多数学生所喜爱。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作为整个教育环节的中心对学生加以知识的灌输,着重的培养了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但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应在教学模式上做出对应的调整。

一、以新颖奇特的生活实例作为新课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因而生活中有许多奇特的物理现象。中学物理要研究的问题普遍是生活中极为普遍的物理现象中所体现的科学规律。物理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演示出与之对应的物理现象。这对于物理教师来说是一种优势。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许多教师从复习提问、自我阐述的传统新课引入的方式到应用演示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实例来完成新课引入的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有幸参与了我的老师参加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在大赛中,我们抽中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二章第四节:自由落体运动。在新课引入的环节上,我的老师采取了小实验的方式:教师首先拿出一枚硬币和一张纸片,举到同一高度,在同时让其下落,让学生观察谁下落的速度快。所有的学生都集中精神观察,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从而引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下来,教师把纸片一分为二(同样大小,同样重量),把其中的一片揉成一团,让其与另半片纸在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让学生观察结果并得出结论:“之前得出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是不准确的”。通过这两个小实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什么结论是正确的呢?是什么导致之前的结论不正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听教师讲述伽利略的科学研究之路,解开心中疑团: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的速度相同。新课引入的环节意在承上启下,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到更多的知识。以生活实例、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新课引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嗅觉的冲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一定效果。

二、开展科学的探索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结论的得出过程

新课改的六大改变之首是针对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对于物理来说,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反应的现象是由于什么规律引起的,现在教师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由来过程、学习规律的总结方法,理解和记忆知识要点,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我在一节试讲的课程中抽到初中物理第一册的《串联与并联》,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大胆的运用了小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给每个小组配备:一组电源、正常的小灯泡三组、坏的小灯泡一组、开关两组、导线若干。让学生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自行连接灯泡,并画出电路图。在我的讲述后,学生自行辨别出串联与并联,而且通过我指导学生实验的方法,学生还得出了串联与并联的区别和特点。通过实验的教育方式,我观察到每个学生都进入到认真的学习状态中去,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事后,听课的某校校长对我的这种教育方式大加赞扬。通过实验探索的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树立了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思维习惯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按部就班”成了人们的死穴,对立而言,“创新”一词被人们频繁叫响。对于中国人而言,“创新”更是难上加难,造成现状有教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填鸭式的、按部就班式的,只要求学生熟练背诵知识点、套用解题方式,不赞成学生质疑传统的结论,学生不用动脑思考,只是死记硬背也能获得高成绩。久而久之,学生懒得动脑,更没有学会创新的思维模式。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在教学的环节添加了创新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掌握现有的物理知识后对一些自然现象总结规律并找到验证此规律的试验方法。现在普遍的情况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或是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死记课本知识的方法就行不通了。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有这样的习题: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电磁感应试验后,小杨同学有了新的想法,如果线圈不动,磁体相对于线圈运动是否也会产生电流?于是他找来线圈、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和一些导线开始试验。当他把条形磁铁插入线圈的瞬间,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试验成功了!小杨又想,在这个实验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你针对小杨的问题提出一个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自己动脑,开创新的探究方法。长期以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创新的思维习惯,树立了科学的审视自我思维能力。即使在学生踏入社会后,这种创新思维也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纷繁多样的信息技术,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一个人、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条件下进行的,可见度小,学生无法参与其中,有的甚至观察不到现象。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我国教育第一线开始普及。在城市中的学校基本上能保证每个教室一台电脑、一台幻灯机,有部分学校甚至还配备电视。硬件的现代化要求教师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培养教师有一项重要部分是信息技术的培养,每个进入师范院校的学生都会被要求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加上多媒体的直观性优势,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愿意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光电效应α粒子散射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明白什么是α粒子,不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且光电效应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十分缓慢,并不适合教师演示或是学生动手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的作用凸显出来,教师可以录制实验现象,以幻灯片的形式快速播放给学生们观察。分组实验教学引入多媒体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它丰富的文字、图形、彩色逼真的画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科学性、趣味性的解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上文所述的串联与并联的实验,如果有条件进行多媒体实验,如果电路连接误,这时电脑就会揭示,当你连接成功时,电脑就会向你表示祝贺,然后再进行具体实验操作,这样做也同样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视觉的冲击,学生能更直观的观察、分析、研究自然界的许多变化规律,使原本很抽象、学术性很强、学生很难理解、掌握的物理科学变得直观易懂、便于理解,从而突破物理瓶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爱好。

通过新旧课改的比对,切实发现新课标的要求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轻车熟路的传统教育模式下作出调整,每个教师都在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是传统的都是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的,在对知识点的把握、运用、教师的精彩讲述还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怎样改变,“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还学生一个美好未来永远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每一位工作者的共同心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析工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下一篇论文:谈打破物理实验中的思维定势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物理论文
最新物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