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周礼与《小雅》部分诗篇的创作_军礼

时间:2011-07-0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诗经·小雅》部分诗篇为周礼而作,是周代各种礼仪用诗,它们应用于各种不同的礼仪场合。以礼为背景对诗篇加以观照,可知《小雅》诗篇所咏者有“养老乞言”礼、觐见礼、燕礼、军礼等礼仪用诗。对这些诗篇加以分类考查,可以窥视《诗》与礼的关系及《诗》、礼互解的重要意义,揭示诗篇创作的礼仪背景和诗的本义。
论文关键词:小雅,养老乞言礼,觐见礼,燕礼,军礼

 

《礼记·礼运》:“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王洲明先生说:“《诗经》中的许多内容是周礼的具体体现;换言之,周代的种种礼仪决定了《诗经》的内容。”[②]周礼是周代诸多文化现象的枢纽,故《诗》据礼而作者甚多。本文试对《小雅》中咏礼之诗加以分类考论。

一 “养老乞言”礼与《小雅》部分诗篇的创作

《小雅》之始《鹿鸣》一诗,古今论者极多,观点、结论层出不穷。本文从周代礼乐教化的角度审视此诗,考察其创作的本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我有旨酒”、“我有嘉宾”,“我”定是王者、天子。《序》:“《鹿鸣》,燕群臣嘉宾也。”但就诗论诗而言,诗中只见“嘉宾”,不见“群臣”。而“嘉宾”与“群臣”应当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周天子亦可以诸侯为嘉宾,然而此诗“人之好我,示我周行”等语,不是一般诸侯所能有之事,而是指某种特定的礼仪而言。所以我们认为,《鹿鸣》是宴嘉宾之诗。

《孔丛子》记孔子曰:“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序》于宴嘉宾之外另增“群臣”,很可能即是受了孔子语影响所致。但孔子之言并不误,因为嘉宾与天子之间无疑是一种君臣关系。“君臣有礼”即是指天子与嘉宾之间有礼。

那么此诗中的“嘉宾”是什么身份的人呢?

诗曰:“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传》:“周,至。行,道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传》训‘周行’为‘至道’,即善道也。”《鹿鸣》诗中的“嘉宾”是一种特殊的人,是能向周天子示以至善之道的长者,是“德音孔昭”、“君子是则是效”的尊者。

《诗集传》:“周行,大道也。古者于旅也语,故欲于此闻其言也。”朱熹的阐释启示我们:《鹿鸣》一诗的创作及其使用,都应与周代的某一特定礼仪有关。《礼记·文王世子》: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

郑玄注:

学以三老之威仪也。养老乞言,养老人之贤者,因从乞善言可行者也。合语,谓乡射、乡饮酒、大射、燕射之属也。《乡射记》曰:“古者于旅也语。”

《孔疏》:

教世子及学士祭与养老合语之威仪,又教世子等祭与养老合语之义理。“凡”,总包三事也:一是祭,二是养老乞言,三是合语之礼。……学,教也。教以三者威仪容貌。乡射、乡饮酒必大射、燕射之等,至旅酬之时皆合语也。其实祭未及养老,亦皆合语也。故《诗·楚茨》论祭祀之事,云“笑语卒获”,笺云:“古者于旅也语。”是祭有合语也。养老既乞言,自然合语也。引《乡射记》者,证旅酬之时,得言说先王之法。言合语者,谓合会义理而语说也。

元陈澔《礼记集说》:

养老祈言,谓行养老之礼之时,因祈善言之可行者于此老人也。合语,谓祭及养老与乡射、乡饮、大射、燕射之礼至旅酬之时,皆得言说先王之法,合会义理而相告语也。

据《文王世子》这一记载及前贤的阐释可知,周代天子有一种“养老乞言”的礼节仪式。这一礼仪既可单独举行,亦可以贯穿、融合于祭祀及各种燕、射活动之中。这种仪式有一个关键的核心环节:“乞言”,即祈求善言之意。这种向天子进献的善言无疑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至正之言。对照诗篇,我们认为,《鹿鸣》诗之所咏正是周天子所行的这种“养老乞言”礼。诗中之“我”即周天子,诗中之“嘉宾”即“养老乞言”礼仪中的老人之贤者,而诗所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即指这种“乞言”仪式而言。故前人释“周行”为至道、善道,应是正解,符合诗的本义和礼仪背景。

上引《文王世子》郑玄注曰:“学以三老之威仪也。”《孔疏》曰:“教世子及学士祭与养老合语之威仪,又教世子等祭与养老合语之义理。”另《礼记·文王世子》又曰:

天子视学,大昕鼓征,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可以看出,周代行“养老乞言”礼不仅仅是周天子之事,还必与另一种人有关,即所谓的“世子”。《文王世子》记载“天子至”之前,先“众至”,“众”即指“世子”们。周天子在视学的场合下行这种“养老乞言”礼,一个重要目的即是向世子们作一种示范作用,因为这些世子即是将来统治、管理国家的贵族。由此我们认为,《鹿鸣》所言“君子是则是效”,即是针对世子、学士们而言的。

《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郑玄注:“宵之言小也。肄,习也。习《小雅》之三,谓《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也。此皆君臣宴乐相劳苦之诗,为始学者习之,所以劝之以官,且取上下相和厚。”太学之教是为统治者培养官员,故使国子们习此三诗,即是让他们熟悉君臣之道、治国之道。《学记》言“大学始教”,这“始教”的背后是否隐含着一个“始作”呢?这种可能性应该是有的。《鹿鸣》的具体作时虽无从考证,但应当与《学记》所言之“始教”不会有太远的距离。对于像《鹿鸣》这样内容与礼仪密不可分的诗篇,诗之作几乎就等同于诗之用,诗之本义几乎就等同于其乐章义、使用义。所以我们看到,《毛诗序》于正《小雅》诗篇一律从其所用上加以阐释,其缘由即在于,这些诗篇的使用义、乐章义其实即近乎等同于其作义、本义。

《鹿鸣》是为礼而作,为礼而用,因而诗篇中的宴饮强调的是君臣之礼,而不是一般的吃喝。《诗》之“四始”《关雎》、《鹿鸣》、《文王》、《清庙》均因强调礼而得以为“四始”。如果说重礼是《诗经》的重要特征,那么“四始”便是礼的标本和典范。

《小雅》中与“养老乞言”礼有关的还有《常棣》、《伐木》二诗。《常棣》: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此诗以“常棣之华,鄂不韡韡”起兴,《孔疏》:“以兴兄弟能内睦、外御,则强盛而有光耀,若常棣之华发也。”花只有与绿叶相互衬托才散发光辉,以喻国君只有与兄弟相互团结才能振国兴邦,光宗耀祖。以下即着力陈述国君与兄弟和睦团结的重要性。《伐木》亦同样强调这一点。诗中为何要强调兄弟和睦团结的重要性?把此二诗放在礼仪文化背景中加以审视,可以知道,《常棣》、《伐木》所咏之事与周代“养老乞言”礼有关,二诗所咏之辞即是“养老乞言”礼中老者进献的“善言”。当然诗篇是据现存言辞加工、改造而作,它本身并不就是当时的“善言”原文。

何以知《常棣》、《伐木》二诗与周代“养老乞言”礼有关?《礼记·文王世子》曰:

天子视学,……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郑玄注:

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群老无数,其礼亡。以《乡饮酒礼》言之,帝位之处,则三老如宾,五更如介,群老如众宾必也。

《孔疏》:

以其天子父兄所事,故知致仕者,知天子以父兄养之者,以天子冕而总干而舞,执酱而馈军礼,是父兄事也。云“三老如宾,五更如介”者,案《乡饮酒注》“敷席,宾席,牖前南面。介席,西阶上东面”是也。云“群老如众宾必也”者,三老既如宾,五更既如介,故群老如众宾,以其无文,故云必也。案《乡饮酒注》“席众宾于宾之西南面,各特焉”是也。

郑、孔对《文王世子》的注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天子行养老乞言礼的选择对象是父兄,且天子与之燕时待之如宾。又,《礼记·文王世子》记载:

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礼之大者也。

元陈澔《礼记集说》:

老、更受献毕,皆立于西阶下东面,今皆反升就席,乃使乐工登堂歌《清庙》之诗以乐之。歌毕,至旅酬时,谈说善道以成就天子养老之礼也。其所言说者,皆是讲明父子、君臣、长幼之道理,集合《清庙》诗中所咏文王道德之音声,皆德之极致,礼之大者也。

由这些记载我们可知:“养老乞言”礼于“登歌《清庙》”之后,有一种“既歌而语”的仪式。“语”有一项重要内容:语说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就是陈澔所言的“谈说善道”。这种“既歌而语”仪式与《诗》的创作有关,此即本文所论的《小雅》诗篇。

以上礼书经文中的记载为我们理解、阐释《常棣》、《伐木》二诗提供了一种可资凭据的礼仪背景和参证。《常棣》一诗反复强调“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既具,和乐且孺”等内容,这正是此诗的要义。《伐木》一诗反复强调“既有肥羜,以速诸父”、“笾豆有践,兄弟无远”,这无疑也是此诗的要义。把诗篇与上文所述的礼仪背景相对照,我们可知:其一,《常棣》、《伐木》二诗乃为天子之父、兄辈而咏。而“养老乞言”礼中的老者的身份正是天子之父、兄。其二,此二诗所强调的要义正是“父子、君臣、长幼之道”,这无疑正是“养老乞言”礼中老者向天子所进的“善道”。以上两点说明:《常棣》、《伐木》二诗所咏的内容无不与礼书所载的经文相合。因此我们有理由断定:《常棣》、《伐木》是周代行“养老乞言”礼而创作的诗篇。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周扬《论赵树理的创作》与《讲话》的离与合_论文范文
下一篇论文:关于《周颂》的评价及其在《诗经》中的地位_论文怎么写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