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语言社会化与二语习得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Poole(1992), Yoshimi(1999) ,Matsumura( 2001) , Ohta(1999) ,和Atkinson (2003) 的研究是建立在先前L2语言社会化研究讨论结果之上的。Atkinson (2003)提到的学生一语社会化的被诋毁问题和Watson—GegeoMoore(1992) 研究中的发现是一致的。或许是由于方向不同的原因,其他对后高中阶段的研究没有描述L2社会化过程中的重重问题。Yoshimi(1999)的研究,如Atkinson的研究,在考虑到L1社会化对L2社会化影响时,是和Watson _GegeoMoore(1992) 的研究发现是一致的。Ohta(1999) 如Kanagy(1999),研究了在L2课堂一些常规的习得,如,发现常规事实上是被成功地社会化了。Poole(1992)的研究关注的是老师的话语。Matsumura的研究特点在于使用了定量的方法,也在于比较了L1和社会化L2的L2环境。

5. 未来L2社会化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最近,语言社会化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得到了强大的支持。在太平洋二语研究论坛的小组讨论中,Karen Watson –Gegeo 提出,语言社会化应该成为二语习得研究的主要模式之一,要代替传统的认知方向的模式。(Watson –Gegeo & Nielsen 2003). 在中介语语用学这个特定的领域, Kasper(2001)认为社会化应为其研究的四个方法之一。因为语言社会化涉及的是自然的恰当的语言使用,Kasper 发现这个方法是“最能够解释L2语用能力是如何习得的”。(P159). 我们所提到的L2社会化研究,也就是说Yoshimi(1999),Matsumura(2001),和Ohta(1999),他们的研究焦点就是l2 语用的发展。然而,Schiefflin 和Ochs(1986 a)或许会不同意Kasper的观点,因为他们认为语言社会化与中介语语用有不同范围的解释。

尽管在这篇文章里的提到的研究涉及的是不同地区的人,得出了不同的研究结果,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他们的研究中都使用了语言社会化视角作为研究框架。这些丰富的信息使我们要提出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什么方法能最好解释“社会化去使用语言和通过语言社会化”. 转向Schiefflin和Ochs,至少是部分地,答案是民族学方法。在他们的讨论中和Watson –Gegeo,和Nielsen 近来的关于方法论的研究中,这些作者指出需要一种研究工具,能够把研究中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考虑进去。从语言社会化这个视角,需要对实际发生的谈话和互动进行详细的观察以来了解正在发生的社会化过程。并且,大的社会动态决定了社会化的内容和在社区里的意义,所以也需要一种方式来解释较大的结构。

在决定用民族学方法作为进行这些研究的唯一方法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定义“宏观” “微观”以及他们的位置。所以,我们要小心地去除那些未包括宏观-微观链接的研究。事实上,提到宏观,微观或者它们的关系时,或许有人会认为那是独立的部分。当然,存在微观分析法,通过这种方法,人们会看到宏观的东西。最引人注意的是会话分析(CA),尤其是,“应用会话分析”的方法。He 同样,在他的研究中没有使用纵度的和大范围的民族学工具,相反,是引用了与宏观特点有关的综述和视角,这些特点在当地的互动中是很明显的。

在L2学习中的语言社会化的的另一个问题是,Roberts(19981999)最近的一些文章提到的评论,就是说,这个理论是否能解释权势,观念,和在社会化中的定位问题。Roberts (1998) 指出,理解语言是社会过程其实就是承认“实践’不是简单的活动。Roberts 批评性论述也提到实践和观念是同时发生的。然而,Roberts(1998,1999)说,早期的语言社会化理论没能足够解释当人们遇到,重塑,抵制观念和在一定的互动中采取一定立场时起作用的复杂的动态。

第三个重要的问题也是目前的语言社会化研究要考虑的。当语言社会化的研究焦点在儿童在家里学习实践,价值观和信念时,一些问题可能没有提出因为这些问题和家庭环境无关。然而,当我们的研究范围延伸到机构性环境或是多语的社会化时,这些问题出现了为语言社会化的解释力提供了一个测试。Roberts (1998),例如,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语言社会化模式的学徒制在什么程度上时适用与工作场所环境的,因为他发现许多移民工作者参与到那种能给移民者带来那些社区的完全资格身份的活动中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Atkinson,D.(2003).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nd dys-socialization in a South Indain college.Clevedon, UK:MultilingualMatters
[2] Duff,P.A.(1996)Different languages, different practices: socialization of discourse competencein dual language school classrooms in Hungary. Cambridge, U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3] Harklau,L.(2003).Representational practices and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in U.S. high schools.Clevedon, UK: Multilingual Matters
[4] He,A.W.(2003)Novices and their Speech roles in Chinese heritage language classes. Clevedon,UK: Multilingual Matters
[5] Kanagy,R.(1999).Interactionalroutines as a mechanism for L2 acquisition and socialization in an immersioncontext . Journal of Pragmatics
[6] Kasper,G.(2001). Four perspectives on L2 pragmatic development. AppliedLinguistics,22(4),502-530
[7] Matsumura,S(2001).Learning the rules for offering advic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to secondlanguage socialization. Language Learning, 51(4)635-679.
[8] Moore,L.C(1999).Language socialization research and French language education in Africa:A Cameroonian case study.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56(2),329-350.
[9] Ohta,A.S(1999) Ineractional routines and the socialization of interactional style inadult learners of Japa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31,1493-1512.
[10] Poole,D.(1992)language socializ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Language Learning,42(4),593-616.
[11] Roberts,C.(1998).Language acquisition or language socialization in and through discourse?Towards a redefinition of the domain of SLA.Working papers in AppiedLinguistics,4,31-42.London:Thames Valley University.
[12] Roberts,C.(1999).Acquisition des langues ou socialization dans et par le discourse? Pours uneredifinition du domaine de la recherche sur I’acquisition des languesetrangeres. Langages,134,101-115.
[13] Rymes,B.(1997).Second language socialization : A new approach to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Intensive English Studies,11(2),143-155.
[14] Schieffelin,B.B. & Ochs,E.(1986a)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nnual Review of Anthropology,15,163-191.
[15] Watson-Geogeo,K.A.(1992) Thick explaination in the ethnographic study of child socializ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problem of schooling for Kwara’ae (Solomon Island)children.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City : publisher.
[16] Willett,I.(1995).Becoming first graders in an L2: 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L2socialization.TESOL Quarterly, 29(3)473-503.
[17] Yoshimi,D.R.(1999).L1language socialization as a veriable in the use of ne by L2 learners ofJapa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31,1513-152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语言的功能思想与人际功能探略
下一篇论文: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