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英语语音语调常见偏误分析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句子中出现的语音音变现象、语调、重音等等表现形式复杂多变。主要分析英语中介语中可能在音素和重音方面存在的偏误。重音偏误原因分析。重音,英语语音语调常见偏误分析。
关键词:语音,音素,重音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全球有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为英语,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讲英语,在中国有3亿人在学英语,约占全国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英语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外语语种。因此,掌握一些简洁、实用的英语,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科技论文,重音。通过勤奋学习,一般人们都能掌握好单词和短语的正确读音,然而,对于千变万化的句子,其读法可谓千差万别;剔除说话人个性上存在的差异,就语言本身而言,句子中出现的语音音变现象、语调、重音等等表现形式复杂多变,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而言,这些是不太好掌握的,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所以要掌握这些变化规律是要花大量时间去磨练,了解母语可能产生的负迁移因素,并控制这种负面效应的任意扩散。当然对于语言天赋极佳的人而言,他们可以依靠语感把句子读得八九不离十,但光凭感觉有时是靠不住的,特别是对于较长时间不接触英语的人,光凭一时感觉是很难用英语进行一些有效的日常交际活动,学外语不能像学习骑自行车、游泳等其他技能一样中止若干年后可以不费力气重新找回以前的自信,所以必须经过有意识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口语,说起来才会“洋味十足”,并且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话语信息。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发现,试图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语音语调偏误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分析英语中介语中可能在音素和重音方面存在的偏误,希望对提高英语语音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一,语音音素偏误产生原因分析

1,辅音方面:英语的辅音共有28个,它们是/p/、/b/、/t/、/d/、/k/、/g/;/f/、/v/、/s/、/z/、/ʃ、/ʒ/、/θ/、/ð/、/r/、/h/、/ʧ/、/ʤ/、/tr/、/dr/、/ʦ/、/ʣ/、/m/、/n/、/ŋ/、/l/、/j/、/w/。科技论文,重音。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容易产生偏误的难点音主要有7个摩擦音:/θ/、/ð/、/ʃ/、/ʒ/、/s/、/z/、/h/,英语的摩擦音共有10个,其中/f/、/v/为口腔外部发生的(上)齿(下)唇音,/r/摩擦方式比较特别,也叫流音或闪音,本文重点分析7个口腔内的摩擦音,要掌握这几个音并不是很难,直接从发音的角度去认识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即可,首先了解这7个音的发音方式一样,都是摩擦音,即发音部位没有完全封闭,而是处于半封闭状态,形成一条狭窄的缝隙。/θ/和/ð/、/ʃ/和/ʒ/、/s/和/z/这三组音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前者是不带(嗓)音的,后者都是带(嗓)音的,而这三组音之间的区别特征在于发音部位的不一致,/θ/和/ð/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和上齿,舌尖轻触下齿,作为外语学习者,有时把发音部位后移至舌叶或舌面前和上齿,对于英语母语本族语者而言,听起来不是很自然,但尚在可接受理解范围;/s/和/z/的发音部位是舌尖和上齿背,舌尖轻抵上齿背;/ʃ/和/ʒ/的发音部位是舌叶和齿龈后(硬腭前),舌尖离开上齿背,往后缩一点。音素的学习是存在母语迁移效应的,有的同学在没有明确区分这几组音的情况下,会用汉语中的声母音来替代,产生母语负迁移效应,形成英语中介语,比如用汉语声母中的s/s/和z/ʦ/来取代/θ/和/ð/、/s/和/z/,它们虽然都为齿音,但它们之间的发音部位是有区别的,发/s/时,舌尖轻抵上齿背,气流从上齿背部位挤出,而发/θ/时,舌尖轻抵下齿,气流从上下齿之间挤出,/ʦ/和/s/的发音部位虽然一致,但发音方法不一样,/ʦ/是塞擦音,所以更不能用/ʦ/来替代英语中这几个摩擦音,/s/、/z/是摩擦音,它们的区别是带不带音,如果不加区别地一味用汉语的近似音来替代,体现中介语的特点,如think读成/siŋk/,the读成/lə/;再如用汉语sh/ʂ/和zh/tʂ/来取代英语的/ʃ/和/ʒ/,这四个音虽然发音部位相似,都为硬腭前,但不完全一样,汉语这两个音是气流从舌尖和硬腭前出来,舌尖是立起来,微微向后卷的,而英语的两个音舌尖是从上齿背向后平移一点,气流从舌叶和硬腭前发出,舌尖是平的。接下来,我们看一下/h/,这是一个声门擦音,中国学生很容易把发音部位前移发成软鄂音/x/,这个音在汉语语音中存在,如“喝he”的声母,这个音的发音部位和爆破音/k/、/g/一致,并非是英语中的/h/,一旦发错,会让本族语者听起来模糊不清,如hat听成cat,所以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发/h/的时候,发音部位要记得尽量靠后,摩擦部位接近声门,以免产生误解。科技论文,重音。

2,元音方面:英语的元音共有20个,它们是/i/、/ɪ/、/e/、/æ/、/ʌ/、/ə/、/ɜ/、/ɑ/、/ɔ/、/ɒ/、/u/、/ʊ/、/eɪ/、/aɪ/、/ɔɪ/、/əʊ/、/aʊ/、/ɪə/、/eə/、/ʊə/。科技论文,重音。科技论文,重音。

元音都是带音的,气流在口腔不受任何阻碍,它的产生是指由发音腔体、舌位、双唇等共同形成的不同共鸣腔形状而发出来的声音,这样产生的声音上的不同也就是音质或音色上的不同,这些声音由不同的发音人发出时有个体的差异,但也有共性,即他们在区别意义方面作用是一样的,如bit、but,不管任何人发音,都能产生并区分不同词的意义。英语中的元音较单纯,汉语的韵母26个,不仅数量上比英语的多,而且韵母元音的变化也更复杂,如:汉语中的韵母a到ai,它们的元音不是简单从单元音过渡到双元音,而是/ᴀ/到/aɪ/,音色上种类更多一些,所以要掌握英语的元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但英语元音看似简单,但也有它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语流中,英语中的元音音色会出现约减、弱化,如chicken/ʧɪkɪn/,后面的元音/ɪ/,音色没有前面的/ɪ/那么饱满圆润,气息也更弱,元音时长更短,如果不加区分地发前后两个音节,会产生汉语双音节词的特点,即音色均衡饱满,没有强弱之分,有可能会在每个音节上赋予某种声调,呈现出中介语的特点。此外,对于双元音的发音,要注意的是音色前后有细微的滑动,并且滑动的趋势是音色由强到弱,不能前后地位一样,否则又会出现中介语的特征。

二,重音偏误原因分析

英语重音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没有引起必要的关注,陈桦(2008)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口语的重音分布特点作了考察分析,发现在学习者语句中的重音偏误现象主要包括词重音偏误,多重音现象,重音信息链不完整等。许曦明(2008)认为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话语中出现“重的不够重,轻的不够轻”现象,有重读音节和轻读音节中和化(neutralization)的问题。

重音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语音特征,包括词重音和句重音。“词重音模式是词的口头身份的一个重要特征……重音模式对口头理解有重要作用,外国人如果无意间改变了词重音,就很难让人理解。”(David Crystal,2003:248)。中国英语学习者对重音的感知常常被忽略,而对于声调的感知常被强化,这可能是由于学习者的母语迁移产生的负效应显著,也可能跟英语教学中不够重视重音教学有关。英语是以重音作为节奏的支点,押韵、时长等作为辅助性手段,不是英语必需的,而汉语是以音节数、押韵、声调作为节奏的支点,节奏是语言特别是口语存在的基础,正如万事万物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中,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或节奏,语言的产生也离不开节奏,而英语的重音是英语节奏的骨架。(刘现强,2007)。重音是很抽象的概念,重音自身的语音特征很难严格界定,它的节奏特征主要是通过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质四个参数得以体现,换句话说,重音的感知是借助这四个声学参数。科技论文,重音。许曦明(1997,2004)用动态平衡的理论视角考察了英语重音指派和元音变异之间的关系,认为英语的节奏模式体现在元音的强弱对立、长短对立以及清晰模糊对立,遵循“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原则。而汉语讲究“字正腔圆”,元音发音很正,没有强弱、长短的区别,元音要求清晰饱满,轻声音节除外。根据邢福义(1991),汉语的轻重音基本格式是:“重轻”和“中重”(双音节词),如:“刀子、庄稼”属于重轻格式,“海洋、关怀”属于中重格式; “中轻重”和“中中重”(三音节词),如:“了不起,差不多”属于中轻重格式,“奥运会,俱乐部”属于中中重格式;“中轻中重”和“中重中重”(四音节词),如“货真价实,眉开眼笑”属于中重中重格式,“七上八下,不三不四”属于中轻中重格式。作为纯正、自然地英汉语都有一定的重音模式,但重音在英语中起到辨义的作用,在汉语中只是影响语言的自然度和流利程度。

重音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并不是很难,因为重音语音特征在汉语中也是存在的,只是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得到重视,英语的重音会影响到元音的强弱,长短,清晰模糊,而在汉语中通常没有这些对立,一般是通过调节音量、音高来产生重音的突显,所以汉语重音带来的超音段特征变化不足以构成汉语节奏的支点。通过认识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深入学习掌握英语的重音特征,将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的可理解性。


参考文献:
1.陈桦(2008),《中国学生英语语调模式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许曦明(2008),《英语重音动态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杨立民,王琼等(2006),《现代大学英语.语音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英语语调的功能与交际
下一篇论文: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