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江苏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作用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这种影响被称为负迁移。本文将具体探讨一下江苏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层面(phonological transfer)的负迁移作用。
关键词:英语语音,江苏地区方言,语音习得,负迁移
 

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的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实现语言交际功能的特质凭借。中国人学英语,语音是重点,也是难点。任何一个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在学习掌握英语发音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其本族语发音习惯的影响,中国学生也不例外。中国又是一个多方言国家,方言作为母语的变体,各方言之间、各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之间有内在联系,同时差异也十分明显,最明显、最易使人察觉到的差异在语音方面。因此,在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常常受方言习惯的影响,发出“方言性英语语音”。

1.语言迁移理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西方语言学家采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analysis)的方法,比较两种或多种语言,对不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对比。论文参考网。在《跨文化语言学》(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1957)中,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提出了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的概念。所谓语言迁移, 是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经常将母语的语音、词义、结构规则以及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Lado (1957)的对比分析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母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障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与其可能导致的困难之间成正比,差异越大, 难度就越大。也就是说,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有差异时,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母语便会严重干扰外语的学习,此时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是消极的,这种影响被称为负迁移。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的错误,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来自第一语言(母语)的干扰。论文参考网。

据研究,一个人正确的发音方式在其年幼时已经非意识地养成。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所在地区的方言的语音系统,并且已经养成了一种发音习惯,因此,他们常常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熟悉的音替代外语中某些近似的音,导致语音的负迁移。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江苏地区,本文将具体探讨一下江苏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层面(phonological transfer)的负迁移作用。

2.江苏地区方言与英语的语音比较

江苏地区方言,就本省而论,分为三个方言区:江淮方言区,以南京、扬州、镇江为代表;吴方言区,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北方方言区,以徐州为代表。三大方言区的发音特点区别如下:

 

音素 江淮区 吴方言区 北方官话区
平舌音与翘舌音 不分 不分 不分
全浊辅音声母 部分
L与N 不分 区分 区分
日母(R)读为Z 旧读 基本是
en与eng区分 不分 不分 区分
an 与ang区分 部分区分 区分 区分
入声 保留 保留 不保留

如上表显示,江苏地区方言具有特殊的音系,下文仅从语音的角度探讨三个方言区与英语在元音和辅音两个方面存在的发音差异。

2.1元音方面

1.单元音对比

英语单元音是学生普遍觉得困难的地方,在于汉语韵母的舌位都在舌的前、后、高、低的极限位置;而英语的前、央、后元音都没有达到极限位置。同时英语的元音有紧松的对立,因而有长短对立;而汉语的韵母没有松紧和长短的区别。

1)长短元音不分。英语12个单元音有5对长短对立的音,而江苏方言没有长短之别,学生往往用“相应”的元音发音方式来发英语元音。如发[i:]这个音时,江苏地区学生舌前部抬得较高,以致气流通过时发生摩擦。同时,学生不明白英语长音和短音在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有区别,误以为短音就是将长音读短,从而造成长音和短音发音上的混淆,如把[I]发成[i:],leave 和live 都读成[li:v],sit和seat都读成[si:t],lid读成[li:d]。吴方言区学生把[u] 发成[u:] 的短音,或发成吴方言中的“吴”或者“沃”。

2)江淮方言和吴方言发音时松紧度和长度无区别造成某些元音发音失误。如 [Λ]这个元音, 很多人念不好, 往往念成[a:],所以duck发成了[da:k]。还有[?] 这个元音, 学生也常出错,因为他们的舌位放得不够低, 口张得不够开, 因而把[?]和[ e] 混淆了,结果弄得cup和cap相混,bat 与bet不分。

2.双元音对比

江淮方言和吴方言韵母开口小的特点造成英语双元音(如: [ei] [ai] [ou])的发音不完整,方言中没有ao、ai、ei、ou等复韵母,只有与普通话相当的单元音,因此他们在发双元音时不习惯于进行口形、舌位的变化,会把“来”(lai),多半读成(le),“排”(pai)读成(pa), “悲”(bei)读成(be),所以他们在发英语的双元音时就存在着困难。江淮方言区的人把[ei] 发成土音“爱”[e] , late (迟) 变成[let] (让)。还把[ou] 发成土音“欧”,这是错误的,因为“欧”几乎不滑动。吴方言区学生发此音时双唇收得太小, 容易发成方言中的“雾”, 这是因为唇圆得太小了。

2.2辅音方面

1. n 和l分辨不清

江苏方言中[l]在元音前与[n]相混,因而也不能够正确发出英语辅音[n] 和[l] 。如南京和苏北一些地区会把n发成l,“哪里”读成“拉里”, “拿”(na)念成“拉”(la),“脑”(nao)变成“老”(lao)。论文参考网。有些地方则会把普通话中的“辣椒”(làjiāo)说成了(nàjiāo),“老路”(laolu)成了“恼怒”(naonu)。因此,学生在读说英语时遇到[n] 和[l] 也会犯分不清、发不准的毛病。如: last night [ la:st nait ] 被发音为[ na:st nait ] [ la:st lait ] 或[ na:st lait ] ;next[ nekst ] 被发成[ lekst ] 等等。

2. 没有韵头v

江苏方言区学生普遍发不好英语的[v]音,他们总是不习惯把上齿触及下唇,而把它发成类似于[w]。比如, five [faiv] 被发成[faiw]、very well发成[weri wel]。

3. 没有声母r

吴方言和江淮方言区没有r 声母的字,很多学生分不清英语中的[ l ]与[ r ] ,吴方言区学生往往把[ r ]念为[ l ] ,比如把light 和right 都念成light 。原因是他们在发[ r ]这个音时,只是舌尖翘起,而双唇却不突出呈圆形。还有就是声母r在普通话语音中是翘舌音, 但在部分江淮方言区却变成了平舌音, 近似于英语中的[z ] 音。如“热”( rè) 的方音发音就成了[zè],将road [ roud ] 和rose很容易就读成了 [ zoud ] 和[zouz]。

4. 没有[θ] [ð]两个音

江苏方言没有 [θ] [ð]这两个齿间磨擦音,它们的学习,成了学生辅音学习的难点之一。这两个音发音部位一样: 舌尖抵上齿, 摩擦成音。但[θ]为清辅音, 气流顺利通过;[ð]为浊辅音, 气流受阻摩擦加剧,因而声带颤动。不少学生往往以发音部位相近、同是摩擦音的[ s ] [ z ]分别代替,如把thank、thing、thus 分别念作[sQNk][siN][zVs]。

3. 结束语

“语音负迁移” 对语音的干扰和影响是语言学习中较为突出的现象之一。对于由于方言引起的语音障碍问题, 教师应从细节入手,让学生了解汉英语音系统的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不同,英语中的某些发音在汉语里是不存在的。同时,教师应针对江苏地区学生发音错误的共性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将学生发音比较困难的音作为重点正音对象, 而不是进行泛而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英语目标音素的发音进行描述, 示以英语音素与方言发音之间的相似与区别, 针对方言语音中的缺陷进行重点突破, 强化练习。重视练习频率,加强教学针对性。让学生多进行语音模仿,不仅是单纯的声音模仿,还包括嘴型、口腔打开程度、发音器官、发音部位等等有关的模仿,帮助学生把习惯了的口型和发音方式纠正过来。通过系统的教授和训练后, 学生发音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会得以降低,能真正去除英语口语中的江苏方言腔。


参考文献:
[1] 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M].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
[2] 桂灿昆. 英汉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现代外语, 1978 (l) : 81 - 92.
[3] 苏伊婷, 罗颖玲.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170-171.
[4] 文秋芳. 语言学导论英文版[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语境理论的语义变化研究
下一篇论文:经贸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