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记者格林说:“要让事实说话,而不是用形容词来拔高这个事实”。如果非要在导语中使用形容词,这个形容词必须能使新闻的内容更精确。如:[法新社德黑兰1995年5月20日电] 政府采取新的强硬的措施解决金融危机,伊朗的外汇市场迎来混乱的一天。(《伊朗货币市场陷入混乱》)
形容词“强硬”和“混乱”用在导语里突出了伊朗金融危机的严重性。
3)、尽量少用从句。导语里应该出现“主语—谓语—宾语”或“主语—谓语”的句式。这样的句子简练、清晰,便于阅读。如:[路透社贝尔格莱德1990年6月17日电] 塞尔维亚领导人上周抵制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民主改革浪潮,南斯拉夫将面临新的危机。(《米洛舍维奇无力控制塞尔维亚局势》)
4)、会学挑选要素。导语离不开新闻“五H一W”要素,但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过多的交待要素反而会使事实模糊,重点不突出。通过精心选择,把受众最感兴趣、最先想知道的细节用最简练的字句交代出来,导语的内容才会更具体、更吸引人。如:[美联社纽约2003年2月27日电] 美国《福布斯》杂志今天公布2003年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微软老板比尔•盖茨保持世界首富地位。(《全球“10亿富翁”476人》)
这条导语只突出了读者的兴趣点“谁是今年最富有的人”,内容具体,导语的亮点一目了然。至于比尔•盖茨拥有多少财产,这些“亿万富翁”们的分布情况等细节内容,则放到主体里去交代,避免了导语的繁冗。
导语设计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表达能力上,它还和整篇新闻的主题、内容、结构等等密不可分,关系着主体部分如何顺利展开。所以,个性导语又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不能以偏概全,片面的、一味的追求字句简短,而没有交待必要的细节内容,这样也会给人以支离破碎、事实不清的感觉,恰恰违背了导语的任务。
结 语
个性化导语设计还要做到言之有物、切忌空泛,符合大众审美情趣,体现贴近性、相关性等等,在此就不做一一赘述,总而言之,个性化导语就是要起到表述事实和调动兴趣的作用,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你的创意,打破常规,锐意创新,依托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影响的广泛性、后果的严重性、地点的接近性及事情的特殊性、知识性、趣味性等来设计好你的导语。论文发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记者都要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和创新,写出不落俗套的个性化导语,让我们的受众在优美的文字意境中,加深对新闻事件的了解,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西方新闻写作概论》,程道才编著,新华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2] 《当代新闻文体写作》 丁柏铨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全能记者必备》,[美] 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里斯、斯坦利·约翰逊著,宋铁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5年6月版
[4]《新闻导语探胜》,薄浣培、赵景云著,新华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5]《实用新闻写作概论》,宋春阳、孟德东、张志攀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6]《新闻学前沿》,刘建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7]《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8]《新闻写作精要》,高钢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版
[9]《当代新闻写作》,周胜林、尹德刚、梅懿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0]《精心打扮凤头重视导语写作》,作者刘保全,《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1期
[11]《精心打扮凤头重视导语写作》,作者刘保全,《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12期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