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评价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教师要艺术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的意图蕴含于激励性评价之中。提出几点思考。探索,评价艺术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艺术,思考,探索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的评价理念已走进了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的评价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不可否认老师们这样做,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在实际操作实施过程中,却或多或少地走入了一些误区。笔者听过几节课,深感其中隐忧重重,提出几点思考,共同探讨。

一、 真情实感是评价的前提。

笔者听过的几节课,均有雷同的教学现象,一堂课中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你真棒”。或者学生们“啪----啪----啪啪啪”整齐划一的表扬掌声。从老师的话中,我们没有听到学生棒在哪儿的真情表白;从老师的脸上,我们也没有看见为学生独到见解而焕发的惊喜……于是,激励成了美丽的空中阁楼,学生则无从获得真正的惊喜、自信,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也会随之而渐渐地淡漠。

如何使激励性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催化剂呢?我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怀有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抓住学生身上瞬间即逝的“闪光点”,让表扬具有情景性,然后再寄予鼓励期待的语言,才会使表扬获得最大效应。

在学习«庐山的云雾»时,我让同学们通过朗读来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意思,有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时候竟然做起了动作,他说:“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他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他慢慢地走,边走边看)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他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针对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我及时做出赞赏性评价:“做得好。我看你马上就要变成神仙了。‘腾云驾雾’还可以怎么做?”一语惊起千层浪,学生们争相举手发言:“我觉得还可以像孙悟空那样。”“我觉得像小鸟飞一样。”……由于将感悟的方法蕴含在激励性评价中,学生朗读、感悟的兴趣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极大地被激发出来。由此可见,能激发学生内驱力的评价,必须有根有据,以事实作为落脚点进行激励,从而使孩子们产生超乎意料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是评价的目的

许多老师在备课时,能够从三个维度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做出评价时,往往把学习目标弃之一边,或本末倒置,让学生“误入歧途”。

我认为评价不能游离于教学目标。博士论文,探索。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艺术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的意图蕴含于激励性评价之中。在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文中有一段“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我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森林里美丽的景色。博士论文,探索。第一位学生读得不够好,我说:“你读得这么响,可我只看到了花。”第二个学生读得有进步了,我就说:“哦,你不但让我看到了花,而且看到花在舞动。”第三位学生情感到位了,我说:“呀,老师不但看到了,还闻到了花香,真是‘芳香扑鼻’呀!”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点拨,每个学生都读得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在这一朗读指导过程中,我的评价犹如一把“梯子”,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登高,评价伴随着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三、正确落实多元评价是关键。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恰如其分的表扬会让人觉得你有诚意,言过其食的表扬则招致怀疑。培根说过:“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就会招来轻蔑和嫉妒。”在课堂上有的老师过分追求多元化无原则“尊重”学生,会导致教师在学生面前改变教学目标,使学生无所适从。在学习«蘑菇该奖给谁»时,有一位老师请同学们说说:“如果你是兔妈妈,你会把最大的蘑菇将给谁?”在谈了应该将给小白兔之后,为了让学生有多元的理解,老师这样启发:“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在教师的“诱导”之下,有学生说:“如果我是兔妈妈,我会把最大的蘑菇将给小黑兔,因为这次小黑兔和乌龟赛跑时没有像上次一样睡觉……”教师随即肯定:“你读书可真仔细,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博士论文,探索。”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多元化体验,把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机械割裂,使学生对人物的评价前后矛盾。机械的、形式的所谓“多元”,不仅背离了课文的人文精神,而且把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体验引入了歧途。这样一来,不仅无所得,而且搅乱了学生的思维。

那么,如何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发挥评价的功能呢?我认为教师应从文本的整体着手,在关注学生独生气勃勃体验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引导。博士论文,探索。教师决不能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取向的中立者。另一位老师在执教«蘑菇该奖给谁»时,有学生也发表了应该将蘑菇将给小黑兔的观点,教师马上做出评价:“你敢于发现自己的见解,但请再好好读读全文,再仔细看看插图你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看法。”教师的评价、引导,很好地把学生的独特体验与课文的人文价值统一起来。

四、适时、适度地评价是艺术

及时、准确是评价的基本要求,可有时及时地做出正误判断,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有一较常用的话:“谁能比他说(读)得更好?”紧接着第二位同学的发言,教师又及时的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目的是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激发起更多学生的好胜心和学习欲望。博士论文,探索。可我尝试几次后发现,并没有预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标准去给他们评个上下高低。有些学生生来思维敏捷、能说会道,有些学生生性内向、不善言辞……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学生做出及时、客观的评价,只会助长优等生的自傲心理,浇灭其他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师的评价应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分层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各方面表现、能力的观察,在心中把生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层次,当学生发言、练习……时,教师可用一把弹性的尺子,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做出评价。这样,也许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会得到表扬,而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则批评或否定,或者大家都得到称赞。不管怎样教师设置不同的评价层次,让学生把老师的评价作为自己前后学习情况的纵向比较,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凡事都要有个度,不合时宜或言过其实的,有时不但起不到应表扬有的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所罗门曾说:“每日早晨,大夸你的朋友,还不如诅咒他。”说明过度的表扬的危害性。课堂上“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个天才”有些过度的表扬话不绝于耳。其实,对于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回答,老师表扬形式是多样的,老师竖起的大拇指,惊喜的表情、赞许的笑容所起到的效果并不一定亚于那言过其实的表扬。博士论文,探索。我认为,在给学生戴高帽子时,讲些艺术,只会有利而不会有害。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积极的发展,从而达到在学习中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平面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下一篇论文:菩提树下的诗人—论王红公诗中的禅意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