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在191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共包含15个故事,《阿拉比》是书中的第三个故事。《阿拉比》中的哥特元素也不是指月黑风高的夜晚和令人恐怖的房间。作者着重强调都柏林的瘫痪是如何影响故事中的人物主角,给人们心中留下怎样的阴影,以及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个人意识产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阿拉比》,哥特元素,人物,瘫痪主题
1. 作品介绍
詹姆斯·乔伊斯(JamesJoyce)在191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共包含15个故事,《阿拉比》是书中的第三个故事。虽然每个故事都有自己单独的标题,但他们之间却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故事从童年开始描述,中年一直到老年,形成了完整的人生旅程。读者的印象常常是一个故事与另一个故事之间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所以能深切体会到都柏林生活的瘫痪和都柏林人精神的瘫痪,以及作者对自己祖国的关心和忧虑。《阿拉比》看似只是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朦胧的无果的爱情,然而从深层次上解读就会发现它体现了作者对都柏林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无比关注。用哥特特征来分析,为我们理解这篇故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更深刻地理解。
2. 哥特的含义
“哥特”一词最初来自于一个古老部落的名称。此部落于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在历史的封尘中又找出“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1]尖券、尖拱和飞扶壁是其主要的建筑形式。哥特式建筑是对理性时代的古典建筑的对抗。哥特式后来用于文学创作,形成哥特小说派别。超自然、恐怖、神秘、厄运、死亡、癫狂、诅咒等成为其主要元素。[2]
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哥特式小说将恐怖和浪漫融合在一起。贺拉斯·瓦而普于1764年出版小说《奥特朗托堡》,以之为起点开创了哥特小说的先河,而他成为哥特小说的开山鼻祖。
许多读者对于传统哥特的表现手法已经不再陌生,但人们似乎忽略了现代作品中的哥特特征。事实上,现代哥特运用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哥特。乔伊斯的作品可以说是现代哥特的典型代表,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诡异的场景、阴森的城堡或者鬼魂的出没。《阿拉比》中的哥特元素也不是指月黑风高的夜晚和令人恐怖的房间。作者着重强调都柏林的瘫痪是如何影响故事中的人物主角,给人们心中留下怎样的阴影,以及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个人意识产生的消极影响。换句话讲,传统的哥特通过运用一些超自然因素的手段,着重关注外部环境的描写以渲染恐怖的氛围,为故事发展做铺垫,而现代哥特则更加注重处于这些外部环境中的人物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起伏和变化。
3. 环境和氛围
《阿拉比》中体现的哥特式效果并不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通过作者的精心选词、篇章结构的安排可以看到人物的行为、性格和内心都深受哥特的影响。
3.1 里士满北街
小说开篇即介绍了里士满北街:“里士满北街是一条死胡同,这里一向静寂,只在基督兄弟会学校的男生们放学时才是个例外。在街尽头有一幢无人住的两层楼房,跟一块地方上毗邻的房子隔开,街上其他房屋仿佛自以为有像样的住户,而沉下褐色的脸,互相凝视。” [3] 两排建筑看起来像在教堂的长凳上,而街尽头的两层楼房像是宗教礼拜时空荡荡的圣坛。小男孩居住的房子同样也被压抑的氛围笼罩着,它揭示着死亡的过去和黑暗的现实。“由于长期关闭,所有的房间散发出一股霉味。厨房后面的废物间里,满地都是乱七八糟的废纸……屋后的荒园中央有一株苹果树,周围蔓生着灌木丛……” [3]这似乎说明美好的事物终究会被恶劣的环境淹没。苹果树很明显象征着伊甸园,在圣经中伊甸园是个温暖而纯粹的天堂。那是人类出生的地方,也是人类成长的摇篮。那里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壤和丰盛的果实。小说中,荒芜的花园象征着人们心灵的空虚和宗教信仰的麻木,由此道德也失去了信仰的引领。小男孩和他的婶婶以及嗜酒的叔父就是住在这样的门窗紧锁、空气污浊、气氛冷清的房子里。
3.2 孩子们玩耍的场所
小说中还描写了孩子们玩耍的场景。当他们玩耍时,“凛冽的空气刺痛了我们,我们嬉闹着,后来全身就热乎乎的了。我们的叫喊声在寂然的街道上回荡。沿着游戏的路线,我们先要穿过房子后面黑暗泥泞的胡同,在那里会同破烂屋棚那边来的野孩子交手,然后到黑乎乎湿漉漉的园子后面,园子里的灰坑冒出刺鼻的异味,最后到达阴暗的臭烘烘的马厩……。” [3]这里,类似“黑暗”、“黑乎乎”、“阴暗”这样的形容词重复出现了三次,强烈的表现了令人压抑的气氛。孩子们玩耍的场所很难让我们同童趣童真、整洁联系到一起,反而容易使我们联想到到处都是幽幽暗暗,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在这样的场所里面孩子们又怎能享受到童年真正的乐趣。
“……很寂静,只有基督教兄弟学校的男生们放学的时候除外。”这里作者使用了一个词组“set the boys free”,给人的印象是孩子们就读的学校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监狱”一样不自由,放学才可以重获自由。那么,孩子们在学校不能体会到读书学习的乐趣,走出校园又是个肮脏黑暗的冷冰冰的世界,他们同样无法感受这个年纪应该享有的纯真烂漫,就连玩耍也未必能够带来快乐。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