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爱的核心就是爱友之美,是对美的发掘和尊崇。
如第九十八首:
在春天,我一直没有跟你在一起,
但见缤纷的四月,全副武装,
在每样东西的心头点燃起春意,
教那悲哀的土星也同他跳,笑嚷。
可是,无论是鸟儿的歌谣,或是
那异彩夺目、奇香扑鼻的繁花
都不能使我讲任何夏天的故事,
或者把花丛轩昂的茎上采下:
我也不惊叹百合花晶莹洁白,
也不赞美玫瑰花深湛的红色;
它们不过是仿造你喜悦的体态
跟娇美罢了,你是一切的准则。
现在依然像是冬天,你不在旁边,
我跟它们玩,像是跟你的影子玩。(屠岸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这种情爱观之所以能够长存不朽,永恒坚贞,最根本的是这种爱是一种美的理想化身,它不仅聚集着所有亡友的爱,而且是美德集中和最高体现。这种爱又是和艺术统一在一起的,诗歌艺术记载着爱友的美,而爱友的美也会因为诗的纪录而永远流传。可以说这种爱是对人类的整体之爱,是对美的忠诚和敬奉。
从中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大部分主题都是与时间有关的,诗人对爱友和情人的爱都要与时间进行抗争,以图达到不朽。在时间与美德关系中,莎士比亚得一个基本命题就是: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残酷无情的,而艺术是永恒的,美只有在诗歌中得到永恒,在生命死亡后仍然流芳百世、世代传承。事实上,在诗与美的关系上,莎士比亚也有一个思考和寻求的过程。最终诗人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通过爱友结婚生子、诗人写是这两种方式来达到对美德永恒的实现。
总之,对美的追求,是莎士比亚诗歌创作不可缺少的驱动力。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正式通过对美的歌颂来提升世俗的友谊和爱情,通过建立热烈忠诚、宽容美好的情爱观来追求精神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同时,莎士比亚认为美必须通过诗歌的形式才能万世长存。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将美作为诗歌艺术的最高典范和准则,将诗作为记载美的手段,极力歌颂渗透着精神之美、理性之美的世俗爱情和真诚友谊,充满了肯定自有人性、褒扬热烈情感的人文主义理想和激情。
三.人文主义风貌的体现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要内容,赞颂美好的感情世界,渴望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伦理秩序、寻求真实客观的审美理想,即美、善、真高度统一的艺术观念和社会理想。而美、善、真的和谐统一,又统一于爱中,爱是它们集中和最高的表现。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美、善、真思想主题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有关对友谊、爱情、婚姻、生命价值的称赞,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个人命运的拷问,对时间、社会、历史、艺术的思考,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人文主义的风貌,而且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和开放性意义。
把友谊作为人类之爱,并具体化为美、善、真的融合与协调,赋予无限的境界,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着千差万别的艺术创造。这是莎士比亚在其十四行诗创作的中心所在,指导思想所在,以此出发,写出了数以百计的友谊之歌,一首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名篇,争放异彩。
在诗人的笔下,把友谊时而看作高于人生痛苦的精灵,“于是别的苦痛,现在显得苦痛,比起丧失你来便要无影无踪”;时而又认定“你的爱对我比门第还要豪华,比财富还要丰裕,比艳妆光彩,它的乐趣远胜过鹰犬和骏马”;时而愿为友谊而全力付出:“我为你将展尽辩才反对自己,因为你所憎恶的,我绝不爱惜”;时而又意识到“爱呵,你这美妙的题材,值得更高明的笔的精写细描;可是你的诗人不过向你还债,他把夺自你的当作他的创造。”诸如此类颂扬友谊的诗句,翻开诗卷,俯首即拾,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的友谊,对人类之爱的重视和酷爱,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世界观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在他的心目中,这决不是一个抽象的理想,而是体现在具体人的身上,相互辉映。
还有一些十四行诗是专门写爱情的,它们献给的总是称之为黝黑的太太的女人。
诗人笔下的爱情是无条件的,至高无上的:
夺掉我的爱,爱呵,请统统夺去;
看看比你已有的能多些什么?
没什么,爱呵,称得上真情实义;
我所爱早属你,纵使不添这个。
我不能对你这享受加以责备。
风流的妩媚,连你的恶也妩媚,
尽管毒害我,我们可别相仇视。
但是,猜疑是爱情的仇敌:
若没有猜疑把你的清光遮掩,
多少个心灵的王国将归你独占。
所以,检点些,谗言只能更恭维你的美德,
既然时光对你钟情;
因为恶蛆最爱那甜蜜的嫩蕊,
而你的正是纯洁无瑕的初春。(屠岸译)
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无论是对友谊的褒奖还是对爱情的赞美,都贯穿着一根主线,就是对人的爱扩而言之,就是博爱。洋洋一百多首诗作,都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式,悲剧式的结局,共同表达着一个爱字,人与人的爱,人类之爱。
四.结语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作,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抒情诗的瑰宝。它们以礼赞生活的颂歌开头,以近似悲剧的心情结束,从中反映出时代的全部精神史,也反映了时代的现实进程。十四行诗无论在莎士比亚的诗歌中还是在他当代的诗坛上,都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虽然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以歌颂友谊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但更是为了赞颂美好的感情世界,渴望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伦理秩序、寻求真实客观的审美理想,即美、善、真高度统一的艺术观念和社会理想。而从创作的宏观上看,莎士比亚对外在于诗人的美或美善真三位一体的认识、把握和表现中也体现出它作为诗人的善和真,即敢于以诗传美的“善”和真诚审美、真实写美的“真”,三者的结合充分体现了莎士比亚的美学观和诗歌创作观。从而内在的美善真三位一体与诗歌创作中的美善真三位一体相互呼应,相互印证,展示了莎士比亚具有创新意义的诗歌成就:
美、善、真,过去是各不相关。0
现在呢,三位同座,真是空前。(屠岸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