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内向化”对诗歌的影响_内向性-论文网

时间:2014-06-16  作者:李子芯

论文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混乱动荡使儒学逐渐失去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追求人格独立的玄学和崇尚精神超越的佛学先后兴起。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化使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为外部社会制定法则而转向内部本质规律的研究和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美学的这一转向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美学内向化的精神品格。在美学“内向性”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远离先秦两汉的美刺教化向着多情、自然的方向发展。
论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美学,内向性,诗歌

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历时约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政治的黑暗恐怖,时局的混乱动荡并没有阻碍思想领域的自由解放。在哲学、美学领域,追求人格独立的玄学和崇尚精神超越的佛学先后兴起,在玄学的以无为本与佛学的四大皆空这二种精神本体论的影响下,魏晋南北朝美学从为外部社会制定法则而转向内部本质规律的研究和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美学的这一转向构成了魏晋南北朝美学内向化的精神品格并对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那就是远离先秦两汉的美刺教化向着多情、自然的方向发展。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1]

一玄学的兴起与诗歌的多情

儒道互补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两汉时期,儒学因其强烈的入世精神而被奉为“显学”。但汉末以降,随着战乱的频仍,大一统封建王朝分崩离析。社会剧变动摇了意识形态基石,儒学逐渐失去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魏晋易代之际,权臣司马氏为了排除异己,大肆杀害知识分子,一时间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即所谓“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2]。在这样险恶的生存环境中,苦闷彷徨的士人为保全身家性命,纷纷远离政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的儒学在人们的怀疑中被疏离。社会的剧变和儒学的被疏离把与儒学相对立存在的主张修身养性、绝礼弃学、避世隐逸的老庄道学从幕后拉到了台前。如闻一多所说:

“一到魏晋之间,庄子的声势忽然浩大起来,崔譔首先给他作注,跟着向秀、郭秀、司马彪、李颐都注《庄子》。象魔术似的,庄子忽然占据了那个时代的身心,他们的生活,思想,文艺,——整个文明的核心是庄子。他们说三日不读《老》《庄》,则舌本间强,尤其是《庄子》,竟是清谈家灵感的泉源。”[3]玄学逐渐成了一种哲学和学术思潮,其名称则是因《周易》、《老子》、《庄子》三本玄书而来。玄学的本质是老庄道家思想,崇尚“以无为本”和精神超越。它的超世姿态和追求个性独立、人格自由的精神对魏晋这样回天乏力的乱世起到了调整的作用,自然而然成了时代的审美意识。在玄学的影响下,魏晋美学出现了从美刺教化转向个体、关注个体生命和情感的“内向化”趋势。美学的“内向化”使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迥异于先秦的崭新局面,那就是缘情诗、写景诗、田园诗、山水诗的先后兴起。。

魏晋以前,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仪”的伦理规训使人的情感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魏晋玄学对个体生命和情感的重视把人从原本浑浑噩噩的类型化的几乎没有灵肉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长期被抑制的情感喷薄而出,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4]。世事的不测、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使诗人们忧伤不已。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曹植的“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6]、阮籍的“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生履薄冰,谁知我心焦。”[7]、陶渊明的“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8]。从这些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们在关注现实的同时又怀疑它在短暂人生中的价值和意义因而发出了慷慨悲凉的生命之叹,魏晋时代的多情还表现在儿女情长上。如“儿女情多”的张华“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9],诗中描写了对远方恋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感情热烈真挚。以写悼亡诗而名垂诗史的潘岳“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10]诗中写的是对亡妻的深切怀念。感情深沉,如伤如煎。从上述这些诗歌中可见魏晋诗歌多情性的审美特质。

二自然审美观的确立与写景诗的兴起

魏晋时期随着自我价值的发现和对生命意义的重视,这一时期的士人们不但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对自然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或在山水中寄寓情感或在山水游玩中追求与道合一的大美境界。

如阮籍著名的《咏怀诗》(第一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所见,忧思独伤心。

诗中借明月、清风、孤鸿、翔鸟这些清冷、孤寂之物隐晦曲折地表现了当时政治的黑暗恐怖和诗人内心的忧伤清高。诗歌融情于景,流露出一种迷离朦胧之美。又如陆机的《赴洛道中作》二首“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悲情触物感,沉思郁缠绵。”“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日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诗中山泽薄林、虎啸鸡鸣、悲风孤兽、危岩冷露营造了一种孤寂、悲伤、苦闷的气氛,凝成了一个幽闭而静寂的环境,这种环境虽然清冷却远离俗世的是非祸害。这些萧瑟悲凉的自然景致,也不着痕迹地透露出黑暗现实下诗人内心的忧伤凄怆。魏晋写景诗的兴起也是缘情诗发展的结果,是缘情诗的形象化表达,这些原本无知无觉的山水景物此时不但具有审美的意义同时也承载了主体的情感。它由物及人,景与情相互感发,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山水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已进入了文人的视野。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_复杂性-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黑曜石之路初探-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