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关系错综复杂,理清这种关系对研究鲁迅的文学及思想大有益处。从哲学思想上说,鲁迅受到尼采、施谛纳等人的影响。从文学实践上说,他与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鲁迅对现代西方现代哲学的吸收的历史基点是“民族自新”和“建立人国”
论文关键词:鲁迅,现代主义,复杂性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是一个大问题,且前人已有大量论述,但是,大多集中在局部研究上,如鲁迅与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与意识流等等,所以我认为有必要从宏观上去审视他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关系,这对全面理解鲁迅的思想及文学实践是有益的。本文将此问题的基本方面作一梳理,希望有益于对鲁迅文学的进一步把握。我拟从鲁迅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实践两方面进行描述。
一、西方现代哲学对鲁迅哲学思想的影响
当我们从宏观上审视鲁迅与西方时,我们发现,鲁迅的文学视野几乎是和西方思潮同步的。他的眼光一直投射在世界文化思潮的最前沿。鲁迅的文化思想形成是在早年留学日本时期,他弃医从文,开始著述,并大量地翻译外国文学,出版了《域外小说集》,其早期的五篇论文《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是探寻他思想轨迹的重要资料。综观鲁迅的思想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其与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复杂联系:
第一,鲁迅的“首在立人”,“张个性而尊精神”的主体论思想和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家们一样是在审视西方现代文明发展弊端的背景下形成的。18世纪以来,西方世界在笛卡尔的理性主义和卢梭的启蒙主义的影响下,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理性、科学、公平、正义、自由等价值观深入社会历史各个领域。这些观念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追寻的目标,构成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社会哲学基础。鲁迅同五四一代人一样承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自由平等原则取代“以一意孤临万民”,“驱民纳诸水火”的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性,但鲁迅又以别人的终点为起点,看到十九世纪文明之偏至,他看到“文明无不根旧迹而演来,亦以矫往事而生偏至。”“人唯客观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一之省。”进而鲁迅认为纠偏的途径就是“张个人”、重主观。因此他极力推崇以施谛纳、基尔凯廓尔、、尼采、叔本华为代表的“新神思宗”。鲁迅抨击以众虐独,灭人之自我的共和体制,主张人必须独具我见,不和众嚣,这深受个人无政府主义先驱施谛纳的“唯一者”思想的影响;而“主我扬己而尊天才”,推崇卓越个人和雄杰,将庸众和天才对立则受尼采和易卜生的影响。鲁迅终其一生坚持对文化精神的看重、坚持对国民性的改造,这是和这种影响分不开的。可以说,“现代哲学先驱极大地影响了鲁迅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把个人、主观性、自由本质、反叛与选择置于思考的中心,从而鲁迅在他批判思想形成之始,就成为一位真正属于资产阶级世纪的‘批判思想家’。具有现代主义的反现代色彩”。
第二、与他的主体论哲学相联系,伴随鲁迅的孤独感、死亡、罪、绝望等生命体验的危机意识是和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相通的。由于将人的生命意义同中国令人绝望的现实相联系,鲁迅一生都未摆脱人生的孤独感、生与死、希望和绝望、黑暗和虚无的困扰。而悲观主义正是从尼采、基尔凯廓尔到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直至萨特、加缪等现代哲人的哲学基调。鲁在1908年翻译了俄国作家安特莱夫的小说《谩》和《默》。安特莱夫对人生之谜、死忘之谜和个体恐怖、孤独、忧郁、厌烦、畏惧的追究深深地吸引了鲁迅,鲁迅对安特莱夫的文学保持了持久的热情,对其评价甚高,称“俄国作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如他的创作一般,消融了内面世界和外面表现之差。”安特莱夫的表现范畴与基尔凯廓尔的“孤独个体”的哲学精神是一致的。当然,鲁迅与西方先驱不同的是,鲁的生命体验始终不是抽象的心理现象,而是根植于他对中国社会解放的思考。
二、文学实践中的现代主义
鲁迅的文学实践可分为著述和翻译,这两方面贯穿鲁迅的整个文学生涯,是其进行精神启蒙的一体两面。如果说翻译是“盗火”的话,那么创作就是“放火”。我们考查鲁迅的整个文学活动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种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进入鲁迅视野,它们或者体现出相应的精神联系,或者在文学创作中有所吸收和应用。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是和鲁迅文学活动联系最紧密的现代主义形态。他翻译的象征主义作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安特莱夫的作品外,还有迦尔洵的《四日》,荷兰作家望-蔼覃的《小约翰》,鲁迅称之为“象征写实的童话”。1924年又译了日本厨川白村的专著《苦闷的象征》,他引用作者的话说此书的主旨是“生命力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义,凡有一切文艺,古往今来是无不在这样的意义上用着象征主义的表现法的。”1926年鲁迅又翻译了关于苏联象征主义诗人勃洛克的评著《勃洛克论》,鲁迅对勃洛克的著名象征主义长诗《十二个》给予高度评价。象征主义以宇宙万物和人的心态互为象征,一定的景物对应一定的情绪,文学通过变形、夸张创造另一个世界。西方象征主义的先驱是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美等,对整个现代文学产生广泛影响。
象征主义手法在鲁迅的创作中有大量的体现。《狂人日记》中,他从“狂人”这一形象的心灵中撷取种种状态,把要表达的思想赋予人物主体,从而获得礼教吃人的象征性。而狂人日记受安特莱夫的《红笑》影响,红笑通过战争机器造成的人癫狂,反映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