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霍华德别业》和《印度之行》意象的一致性_福斯特-论文网

时间:2014-03-12  作者:瞿云婕
只有当玛格丽特的视野从现代生活、城市上面转移到这所小庄园,只有返回过去,她才能把握生活的全部。走进霍华德别业时,她重新“被空间感所抓住,这是所有尘世生活的基础,她试图从霍华德别业来认识整个英国”。可见,霍华德别业既是一所真正的房子,同时也是古老英国的象征,并作为一种古风的遗存而被作者赋予了一种理想和象征的愿望。但在小说中,作为英国的象征的霍华德别业却被英国本身的发展所威胁,在它身上,体现了作者悲观和乐观的共同理想。这并不自相矛盾,作者所期望的和现实本来的发展本就不相同。从书名来看,HowardsEnd本身就是一个双关语:“最后,《霍华德别业》的标题就变成了一个关于死亡和破坏的双关语,一个始终在小说中回荡的双关语。”小说以施莱格尔姐妹与亨利和谐地生活在霍华德别业的画面结束,并且这所房子将由巴斯特和海伦的孩子――三个阶层联合的结晶所继承,但是作者却将这样一所代表希望和联接的房子命名为“HowardsEnd”,直译为“霍华德结束了”。这是否意味着由霍华德一家所继承的英国的过去和传统精神终将被以威尔考克斯一家所代表的商业文明和汽车文化所取代,宁静、优雅、象征着与自然联接的霍华德别业终将被“伦敦的红色铁锈”所吞没。结尾的乐观和书名的悲观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部小说蕴含了一种悲观的情绪,正如史瓦西所说:“《霍华德别业》确实和《虹》一样,由光明和黑暗两种力量的二元性所构成:施莱格尔一家和威尔考克斯一家,习俗与金钱,爱情与真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它们所应该呈现出来的,个人生活与商业、工业王国,想象与理智,表面生活与内在生活。”

除了意象本身体系的二元性以外,意象之间的关系包含了对立的因素,比如干草和枯草热这一组意象。小说以威尔考克斯手捧干草漫步于草坪上开场,又以婴儿玩耍干草,海伦惊呼:“好大的草坪!我们一直看到最后收场,真还从没见过打下这么多的草!”(结束,提醒我们这个故事是在一种永恒的自然模式下展开的,但是伴随着干草这一意象的是威尔考克斯一家人(除去露丝)所患的严重的枯草热(hayfever),这一病症始终阻碍了他们与自然的接近,象征着他们对自然的过敏反应。即使最后被玛格丽特软化的亨利依然只能呆在屋里,使她的胜利中有种“怪诞”的意味,象征着大自然与亨利所代表的商业文明是不可能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这种二元对立性在《印度之行》的意象体系中同样很明显。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比《霍华德别业》更悲观,但很多意象的内涵兼有希望的因子。首先来看题目:APassagetoIndia,这个书名取自惠特曼1871年所作的一首哲理性抒情长诗《向着印度行进》,这首诗本身充满了乐观和激昂的调子:“向着印度行进!看哪,灵魂,你不是一开始就看清了上帝的旨意所在吗?大地将被跨越,为网状物所连接,各个民族,近邻将通婚,海洋能够逾越,遥远的将成为靠近,不同国土将结合在一起。”印度在诗中,是灵魂前进的目标,是上帝“爱”的所在,是人类灵魂对于时间、空间和死亡的胜利。惠特曼认为印度是人类宗教、文化的发源地,是灵性和生存的最终意义的一个象征:“对于人类说来,这是他思想的归航,回到理智的最早期乐园,回到智慧的新生,回到单纯的直观,又一次回到美好的创世时期。”⑽这些内涵和象征都融入了福斯特关于印度的意象中,印度不仅仅是混乱、非理性的象征,还是一种与宇宙、自然和谐的原初生命力的象征。虽然阿齐兹和菲尔丁在“现在”“这儿”不能成为朋友,但是在磅礴的印度雨季和混乱而热闹的庆典中却体现出铲除联接障碍的蓬勃的生命力。最终,阿齐兹做出了结论,他对菲尔丁说,当印度和英国真正平等时,“我和你一定会成为朋友”,即使要为此花上“五千五百年”的时间,正如惠特曼要在诗中表达的:“英雄们的神圣努力,以及他们所实践的观点,最后必然奏效,即使长期推迟也定要完成的。”可见,和《霍华德别业》相反的是,《印度之行》的书名蕴含了人类联接的无限希望,因为无论如何,始终是有一条道路(passage)通向印度的。

此外,作为印度混乱和无理性象征的马拉巴山的皮肤却“比任何动物身上的毛皮都美丽,比无风的水面还平滑,甚至比情人更富有肉感美”。同时,山上的岩洞具有“圆形的洞室”,墙壁被磨得很光滑,使山洞内部具有一种“协调和完美”。圆形或拱形是小说中很多意象所共有的特征:天空是圆拱形的;清真寺的建筑外貌是圆拱形的,而且里面有很多连拱廊。天空和清真寺的意象在小说中都象征着一种秩序和沟通的力量,这两个意象都呈现出圆形的特征。约翰·马丁阐述道:“弓形和圆形物体代表了印度人关于秩序的观念。……弓形和圆形物体是模仿天空的凹形而创造出来的,它们大大加强了人类关于世界是有序的观念。”不仅如此,“圆”的形象还是印度文化的精髓,“圆”象征着创造、生成和毁灭的循环,是梵、毗湿奴、湿婆的三位一体,这说明“圆”本身就是一个包含对立因素的象征。因此,如同印度所具有的内涵一样,奇特的马拉巴山有美丽和谐的外表,而黑暗而神秘的山洞却有象征秩序的“圆形洞室”。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苏轼诗歌的雨意象研究-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论霍小玉形象的悲剧性_社会悲剧-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