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通过这些城市贫民形象,表达了老舍对这一时期、这一社会的独特认知和情感书写。老舍在刻画他们时都倾注了深厚的人道关怀和悲悯情怀。他在抒写这些劳动者的美好性格被扭曲、被摧残以至泯灭、变质,都强调是这个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社会是官僚、地主、军阀,那些有权势的人们统治的世界。祥子的堕落,老舍明确指出“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用如泣如诉之真情,多姿多彩之巨笔,再现了下层民众苦闷的生存状态和离奇的人事命运。他以一种“忧下层民众之所忧,愤下层民众之所愤”的情怀,对城市贫民的生活柔情地关照,对他们悲剧的命运激情地叙说,揭开他们最真实、最艰辛的生活图景,并且深入他们的灵魂深处,体会他们的艰辛与悲伤,奋斗与希望,无奈与反抗,深刻展现他们的苦痛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创伤。他深深地“哀其不幸”,而轻轻地“怒其不争”。老舍于城市贫民,他们是好朋友,是一种血肉相融,是一种兄弟姐妹般的感情。他替他们伸冤、呐喊,替他们控诉、声讨,替他们盼着“世界快变个样儿吧”。他深深地同情与理解他们,他为他们——并不为别的什么——而写。可以说,老舍的城市贫民的作品里饱含着血与泪,展现出博大、悲悯、宽容,成为现代文学中生命关怀下的独特景观。[12]置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21世纪的今天,如何深入生活,关注弱势群体,老舍的人文情怀仍不失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老舍.《老舍全集》第二卷中篇小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成都,第110页.
2 老舍.《老舍文集》(3)《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3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第411,414页.
4 老舍.《老舍文集》,第1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45页.
5 百家·中国新时期散文沉疴初探》,[J]1992年第2期第42页.
6 鲁迅.《坟·论睁了眼睛看》,《鲁迅论文学艺术》(上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180页.
7 老舍.《月牙儿》《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第285页.
8 老舍.《老舍文集》(3)《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84页.
9 李春青.《文学价值引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 老舍.《老舍选集》序,[M].《老舍文集》(1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223-224页.
11 王晓琴.《老舍新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 孙洁.《世纪彷徨:老舍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年,第36页.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