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言,毛傳皆曰。粲,餐也。謂粲爲餐之假借字也。餐訓吞。引伸之爲人食之。又引伸之爲人所食。故曰授餐。”
吃東西的動作不一定非得是“食”旁的,但用到“食”旁一定是跟食物直接相關的動作描寫。現在這兩個字已經退化成了名詞,要不是《說文》中的解釋,我們還真想不到在這個字被創立的初衷是爲了表示一種行為。古時候,飲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程序,有著很多禮節,特別是在深閨大院里,還有那些與神靈相關的場合,也許這兩個字只是普通民眾想表達的最原始的心情。
4.與飲食相關的行為描述。
養(yǎnɡ):供養也。从食羊聲。《說文解字注》:“供養也。今人分別上去。古無是也。”我們有古話說民以食為天,從這個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古代人們對子女要贍養父母主要食關注有沒有讓他們溫飽無憂而不是先考慮到其他方面。
餔(bū):日加申時食也。从食甫聲。《說文解字注》:“日至於悲谷是謂餔時。餔一作晡。引伸之義凡食皆曰餔。又以食食人謂之餔。”申時食就是吃飯飯的意思。再到後來凡是吃東西都叫做餔。《楚辭·漁父》:“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再到後來就引申為給人吃的意思了。《國語·越語上》:“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
饗(xiǎnɡ):鄉人飲酒也。从食从鄉,鄉亦聲。《說文解字注》:“許君所本也。饗字之本義也。孔沖遠曰。鄉人飮酒而謂之饗者。鄉飮酒禮尊事重故以饗言之。”這個字最原始的意義就是鄉人在一起飲酒。《詩經·七月》:“朋酒斯饗,曰殺羔羊。”後來就成了奉獻祭品,祭祀。《管子·形勢》:“犧牲圭壁,不足以饗鬼神。”再到後來就引申為鬼神享用祭品了。
飵(zuò):楚人相謁食麥曰飵。从食乍聲。《說文解字注》:“方言:‘餥飵食也。陳楚之內相謁而食麥饘謂之餥,楚曰飵。’凡陳楚之郊南楚之外相謁而餐或曰酢。”
餬(hú):寄食也。从食胡聲。《說文解字注》:“左傳:‘餬其口於四方。’方言曰:‘餬,寄也。’寄食曰餬。引伸之義,釋言曰餬饘也是。”
饁(yè):餉田也。从食盍聲。《詩》曰:“饁彼南畝。”《說文解字注》:“釋詁,豳傳皆曰:‘饁,饋也。’孫炎云:‘饁,野之餉。’”“給在田間勞動的農夫送飯”就是這個字的原始意義。《國語·晉語五》:“冀缺薅,其妻饁之。”到後來就引申為古代打獵時以獸祭神。
餽(ɡuì):吳人謂祭曰餽。从食从鬼,鬼亦聲。
古代吃東西是很有講究的,吃飯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在一起吃飯的人不同都要用不同的字來描述。這其中又有很多的字引申爲了跟祭祀與鬼神相關的禮儀合規矩。看來不僅僅是人要吃飯,在人們的想法里,鬼神合祖先也是要吃飯的。
5.食物的狀態
餀(hài):食臭也。从食艾聲。《爾雅》曰:“餀謂之喙。”《說文解字注》:“食臭,謂殠而食之也。儀禮音義引孟子飯殠。”
饐(yì):飯傷溼也。从食壹聲。《說文解字注》:“魚部曰:‘鮑,饐魚也。’是引伸之凡淹漬皆曰饐也。字林云:‘饐,飯傷熱溼也。’混饐於饖。葛洪云:‘饐,飯餿臭也。’”食物放久而腐敗變味。《論衡·商蟲》:“粟米飴熱生蠱。”
餲(ài):飯餲也。从食曷聲。《論語》曰:“食饐而餲。”《說文解字注》:“飯餲者,謂飯久而味變。今江蘇俗云餲生。當作此字。鄉黨篇食饐而餲。孔曰:‘饐餲,臰味變也。’皇侃云:‘饐謂飮食經久而腐臰也。餲謂經久而味惡也。是則孔注本作饐臭,餲味變也。’”食物變臭而有叟臭味。《論語·鄉黨》:“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論衡·傷蟲》:“谷乾燥者,蟲不生;溫濕饐餲,蟲生不禁。”
6.人對食物的慾望的描寫
飽(bǎo):猒也。从食包聲。吃足
饕(tāo):貪也。从食號聲。
飻(tiè):貪也。从食,殄省聲。《春秋傳》曰:“謂之饕飻。”《說文解字注》:“貪財爲饕。貪食爲飻。”
餧(něi):飢也。从食委聲。一曰魚敗曰餧。
飢(jī):餓也。从食几聲。
餓(è):飢也。从食我聲。
古人講究吃飯要有節制,吃飯要有規律,這是他們的養生法則也是他們的生活準則。於是慾望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大不韙的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先民在一個近乎原始的時代就開示創造字來表達人的心情,表達當時的心裡狀態。注重心裡描寫是一個相當高的級別,也表示著當時的文化水平和當時人民的精神高度。
二.“食”部所傳達出的飲食文化
“食”是什麽,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東西,這是從萬物誕生的那個時刻起就沒能改變的事實。歷史在慢慢向前,科技在不斷進步,可人類也沒能成為電影里小說里那種可以不用補充能量卻能永遠精神奕奕的物種。我們依然是在依靠食物生存著。慢慢的“食”從一個名詞轉變成了一個動詞,它可以表示人們食用食物的動作,進而演化成某譯時代里的俸祿。“民以食為天”,而人民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在那個人們是靠自己的偉大智慧創造詞彙改變生活的年代,一個又一個以“食”旁相關的字被創造了出來,它們表達了一個又一個讓人驚嘆的意義。雖然這小小的字里表達出的東西不像先民建造的古遺跡來得那么直觀動人,但它的歷史意義將會被我們一直銘記。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段玉裁.說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康熙字典[Z].北京:中華書局,1981.
[4]古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5]王力.中古古代文化常識[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