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2008)认为间接性语言在人类语言交际中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人们使用间接语言是有特定意图的。间接的语言可以使说话人避免唐突,获得委婉效果,可以避免损害说话人或他人的面子,还可以掩盖说话人的真实意图等等。他认为,只要根据语境因素、语用知识和听话人的推理能力。就可以合理地推导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通过对间接性语言的研究,作者深受启发,提出几个问题。间接性语言和隐喻性语言同属一类语言吗?它们之间有何区别?这些问题还有待再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abov, W. The study of language in its social context. In Giglioli, P. (ed) Language and SocialContext,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2:299.
2 Searle,John 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79:31.
3 Thomas,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95:119.
4 陈刚.话语的人际意义与间接言语行为[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院,2008(12):42.
5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9,119.
6 何兆熊. 英语语言的间接性[J].外国语,1984(3):9-10.
7 周俊清,张光敏,邹勇.间接语言的语用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06(2):38-4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