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安全论文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性分析

时间:2016-02-23  作者:王丽

摘要:网络文化是一种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型文化形态,自形成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印。网络显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因而网络文化不可避免的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因这两种特征而具有了边缘性和去中心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虽然很难对其做精确的定义,但其典型特征却毋庸置疑:批判传统和正统,否定权威;消褪历史意识;主体性与个人风格的丧失、距离感、消失感;解构神话、反对本质主义,崇尚相对、多元、差异和不确定性等等。由此看来,网络文化事实上已经暗含了后现代性的因素,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具体分析。
论文关键词:网络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后现代性

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确两个概念,什么是网络文化和后现代主义。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不分国界地域的信息文化。它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为传播媒体,以上网者为主体,以虚拟的网络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种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哲学文化思潮,主要代表人有贝•德里达、利奥塔、福柯、伽达默尔、罗蒂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后结构主义与解释学合流的一种产物。另外,在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学说,以及布伯的对话主义哲学里,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倾向。具体的很难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它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批判传统和正统,否定权威;消褪历史意识;主体性与个人风格的丧失、距离感、消失感;解构神话、反对本质主义,崇尚相对、多元、差异和不确定性等等。

可以说网络文化中正是包含了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具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网络作为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本身并没有什么进入壁垒,它对交流主体的入门要求很低,只要会敲键盘,有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席之地,其信息流动和把关措施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较自由和宽松的。这就为人们自由发表意见,张扬个性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平台。在网络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就每一条信息发表自己的意见,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专业社区和网站纷纷建立,志趣相投的人聚集在自己的社区,形成群体特殊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这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又在群体发展过程中不断得以强化,主流文化则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被消解和解构。网络主体的交流只是一种数字化,符号化的交流,而不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可以匿名存在,不必担心因言论不当而引起后果,人们的话语权得到极大的释放,可以退去伪装展现思想中的真实,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在网络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主体,权威正在被消解。网络中也没有一个绝对的中心议题,个人的想法散见于网络的各个角落,所以网络文化也被称为是一种“去中心”的文化,这与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否定中

心否定权威的思想正相契合。马克斯.韦伯曾提出过“祛魅”(Disenchantment)一词,这个词也可译为“解咒”,指“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引申之,也可以指主体在文化态度上对于崇高、典范、儒雅、宏大叙事、元话语的能指疑虑和颠覆”①。这种“祛魅”的世界观在网络上得到了强化和最生动的体现。网络的自由空间、开放性、实时互动等特征,几乎拆除了所有的信息壁垒和地域鸿沟,以“无中心”和“不确定”的方式将“权威话语”请下神坛,剥开了经典、高贵、宏伟、神圣等弥漫于精神世界的神秘面纱,从而把最大众化的“祛魅”工具交到了普通民众手中。由此可见,网络文化正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实践。

现代主义艺术追求艺术的“纯粹性”,艺术与非艺术有着严格的界定。 而后现代艺术则全力消解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将艺术与日常生活混杂起来。网络文学“把生活的原生态当成消解文学神圣性的道具,网络聊天室的对话记录,用电子邮件写作的情书以及BBS上只言片语,这些网络上的“现成物”都被原封不动在搬到了作品中,网络文学在结构上,在语言上,在题材上,在技术上,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随意性、未完成性和偶然性的后现代特征。小说结构松散,语言聊天口语化,立意简单,有的作品有始无终,处于永远的未完成状态”②。网络文化的这些特征事实上是以后现代文化的知识态度为背景的,后现代主义者解构神话、反对本质主义,崇尚相对、多元、差异和不确定性,目的是以差异性和相对性来解构“二元对立”的现代性。网络文化在这一点上仍然具有后现代性。

网络文化具有边缘性。网络文学中由于中心和权威的被否定,精英文化正日益向大众文化靠拢,曾经的贵族文化和精英文化,在网络上都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传统的以一群精英作家为中心进行运转的运行方式在网络上将找不到市场。相反,网络上的原创文学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而且创作主体和内容都不断更新。大众文化是人人都可享受的雅俗不分、亦雅亦俗的文化,而互连网为我们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在网络的广阔天地中,人们将更为自由和自主地发布、接收和享受信息。互联网上信息繁多,可谓包罗万象,无奇不有,人们总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保持、强化或者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同时,网络将个人出版权平民化,任何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近年来博客的流行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任何一个网民只要履行简单的注册程序就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撰写网络日志,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大众文化也得得到了评判权威和主流文化的机会,对于任何一种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网民均可以给出自己的评价标准,或赞同,或批判,并借助于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和广泛性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能够改变既有价值体系,而所有这些都与后现代文化反传统,强调自我颠覆、自我解构以及游戏的、调侃的、日常的态度相对应的,并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弗·杰姆逊就曾说过,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很主要的话题就是所谓“主体的非中心化”。在他看来,现代人已不再处于一个仍然存在着“个人”的社会,我们都不再是个人了,而只是被“他人引导”的人群。在后现代话语中,主体已经由“边缘化”而丧失了中心地位,由“零散化”变为没有一个自我的存在。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艺术文化领域,后现代人都成了远离中心话语的边缘人。 “主体零散成片以后,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主观感性被消弭,主体意象性自身被悬搁,世界已不是人与物的世界,而是物与物的世界,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失了,剩下的只有纯客观的表现物,没有一星半点情感,也没有任何表现的热情。”③这种非中心化的边缘立场,正是网络文化的思维逻辑,因为网络文化的本质就是消解中心话语模式的最有效的工具。

网络文化的“去中心”意识和多元化的倾向,使其在批判传统的同时也会带来另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评判价值的标准模糊不清。网络中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像网络犯罪,“黑客”以及色情暴力的宣传等,使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传统道德等等在网络文化中变得相当模糊、淡化,这难免导致社会大众文化素质的低俗化。而后现代主义人对真理、进步等价值的否定,则将导致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也具有后现代主义的因素。在中国目前面临精神危机和道德滑坡的情况下,这种消解主义将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以君子为耻、以痞子为荣的价值颠倒的恶浪中,某些后现代主义的极端主张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体来说,网络文化的精神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有共同之处,研究网络文化则必须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相联系。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网络文化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使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也带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在当前环境下,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应有的立场和态度,扬长避短地发展网络文化则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方向。


参考文献
① 李方:《塞博空间的后现代主义情结》,新西部杂志,中华网博客。
②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化》,文化研究网。
③ 肖茂盛,杨明:《论网络文化与文化范式的转化》,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网络工程实训室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下一篇论文:网络时代的使用与满足—以QQ为例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网络安全论文
最新网络安全论文
读者推荐的网络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