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政府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加强网络文化及政府网站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报告。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网络文化,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集体学习的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做了《加强网络文化及政府网站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报告,其主要内容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随着计算机网络空间的拓展,新媒体的能量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得各个领域,各种由网络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增多,并已对现实社会的建设和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当前我国政府正从经济建设主导型政府向社会服务主导型政府进行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找到网络文化建设与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切合点就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了。

一、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政府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的普及,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从而引起了政府管理以及职能的全方位的变化,涉及到政府组织结构的改革、管理方式方法的改变、技术手段的提高等方面。

1、政府组织结构形态的扁平化和网络化。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的所有组织形式中,占统治地位的是金字塔型的、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在以往的社会环境和经济运行方式下,这种组织结构具有效率高,控制严密等优势,但是这种组织结构也存在着层级繁多,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显得呆滞和迟钝,压抑了组织成员的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以后,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邮件以及网络社区、网络文化等网络新生活方式的出哲学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主要依靠互联网、电子邮件、网络可视电话、网络会议等方式,网络社会正已更快的速度,更富有情感、更节能的方式来沟通和传递信息,网络把整个社会组织连接为一个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形成了一个虚拟和现实相互交错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新的网络社会环境下,以往的那种科层制的政府组织结构已经不在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政府的组织结构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应当减少或者取消中间的管理层次,压平组织结构,形成一种新型的扁平化政府组织结构,这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的联系、沟通和协作,政府的网络工程可以为这种信息共享和横向联系带来的海量信息量提供技术支持。在扁平化的政府组织结构中,,单个的决策部门将会缩小,取而代之的是灵活小巧的决策单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创造条件。

2、政府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网络的发展是四通八达、没有边界的,这样的网络结构,使得政治意见和信息可以在网上直接传递,每个人都有机会超越时空的障碍,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意愿。而在等级制度森严的旧时代里,只有少数高层官员才能掌握甚至垄断信息,在那种金字塔结构的社会中,所居的层次越高,掌握的信息量就越打,下层和民众只能了解局部的、片面的信息,更有可能是了解不到任何信息,于是,少数有权力的人就凭借着对信息的封锁和控制,决定并操纵着国家的政治和国家的政策,广大的公民在信息获取上就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不能够掌握到充分的信息来驳斥当权者,同时,他们也无法通过畅通的信息渠道来反映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从而去影响决策者。但是在网络社会里,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没有人能垄断和控制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广泛的收集信息,政府的许多决策都不能秘密的制定,公民可以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了解政府的行踪。在网络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地增强,他们有意识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活动,由少数参与转变为多数参与,有参与部分转变为全部,而网络的发展,正好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赢得大众的支持和信任,保证决策科学和决策的顺利执行,政府不得不使决策更加民主化。论文格式,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美国众多的参议员和众议员都有公开的网页,选民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更为直接、迅速。美国以往的民意调查是以电话、邮政信函为主,现在网上的民意调查已经相当普遍,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电子空间使权力将从经理和政治代表手中转移到那些直接参与价值增值的普通劳动者和公民手中。公民的政治参与将不仅仅限于投票,网络将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这会使政治冷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3、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在前网络时代,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形式本身就是官僚主义滋生的温床,层层报告、层层审批,权利高度集中在高层主要负责人身上,工作人员等待指示,奉命行事,领导人物的工作越来越多,而为领导人服务的也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人浮于事、工作人员没有责任心,整天上班就是耗时间,看报纸、喝茶、开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是前网络时代政府工作情况的缩影。所以,世界上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把精简机构、裁剪人员、降低行政费用、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政府改革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发展,为政府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一方面,网网络化加强了政府信息置换的功能,新型政府用各种新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化管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沟通信息将以更加快捷、经济的方式进行。以前,各个地方政府去省政府报送材料、开会等,既费时有费力,各种费用如差旅费、住宿费等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给政府财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现在只需要通过网络,各级政府之间可以把材料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相互传递,各种会议也可以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整个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将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组织内部,信息可以被更多人来分享,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较低的层级就可以解决,以上传下达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中间管理层就可以大大精简,内部消耗可以大大的减少,行政程序进一步简化,网络化为行政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外部条件。网络化的发展,也为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办公成本,日本政府从2003年3月开始正式启动“电子政府工程”,以实现政府部门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等网络系统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手续,并实施政府网上采购计划。在2005年之前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将全部通过因特网等网络进行,全面进入办公电子化阶段。论文格式,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新加坡的电子网络政府系统完全是有国家控制,没有私人参与,每年政府要花费大量资金。现在新加坡已经为未来3年电子政府的维护预留了8.7亿美元资金。但电子政府的建立也节约了一笔办公费用,估计每年可节省2300万美元。‚ 我国应当利用网络时代到来的机遇,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改造我国的信息结构,建立起高效率低成本的行政体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4、信息公开化,透明度提高。随着网络化的发展,政府的许多活动不再是神秘的东西,对广大公民来说,政府的运转、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不再是不为人知的了,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及时的了解政府的各种行为,网络为他们了解政府工作提供了经济快捷的通道,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得不增强政府工作地公开性、透明性。美国白宫网页自1994 年开通以来, 白宫和美国政府各部门已经有几十万份文件在这里上网, 每天有上万人光顾该站点, 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我国从1999 年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正是因应时势的明智之举.政府在网上发布政府公告, 发布公共信息, 提供各种政策信息和咨询。可以说政客凭借对信息的垄断进行“黑箱操作”已越来越困难了, 因为政府官员和政客丧失了昔日垄断信息从而垄断决策权、管理权的优势。在网络社会里, 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渠道通畅了, 参与的费用廉价了, 他们不再需要事事都通过他们的“代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了, 他们需要更广泛的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政府及其官员。论文格式,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网络时代的政府必须把过去许多向公众保密的行政规则和行政过程公开, 自觉的满足公民的参政要求, 以求达到与公众交流沟通, 形成相互协调之效果。

二、政府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体现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ƒ网络文化建设事关经济建设的大局,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计,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分散性等特点,传统的政府管理难以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确定政府在网络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加强网络道德规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前的网络社会,道德冷漠不容忽视,道德感是反映人类社会特征的高级情感,其往往表现为道德动机,是道德的生命力所在。然而在网络交往当中,人们面对面的交往机会越来越少,数字、符号掩藏了人们之间的各种信息,这种非人性化的交往中介,使人们逐渐患上“精神麻木症”,人际交往也受到计算机程序的编排,这种交往方式,消磨的人际交往的生动性与人情味。因此,我们应当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的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开展正确的引导,宜疏不宜堵,接受民族传统文化和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公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使公民达到自觉抵制腐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传播,我们应当利用网络发展的机遇和优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大互联网的中文信息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我国已有70 %的政府部门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数据库,还有不同用途的公用数据网,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通过建立强大的网络“国家队”形成网络宣传的整合力,宣扬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从而占领网络文化、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才能有力地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使中国文化在网络世界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推行啦啦队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论文:直面伤害,反思悲剧与教训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