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 体育教学应为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即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同时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运动处方教学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关键词:运动处方教学,体育教学,研讨
1. 研究目的
体育教学应为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即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同时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经常锻炼,具有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并没有充分发挥起为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的作用。运动处方教学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强调对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通过在高校健美专项课中进行运动处方教学的实验研究,探讨健美教学运动处方的制定、实施以及健美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效果,为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
2.2教学实验法:在江西财经大学2002级健美班进行了十六周的运动处方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对比实验。
2.3调查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调查统计。
2.4分析法:对运动处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健美教学运动处方的制定
虽然学生进行健美锻炼的目标都是为了追求健康和健美的体型,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制定的健美教学运动处方也不一样。健美教学运动处方的制定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体质诊断。运动处方必须以体质诊断为基础。在制定处方前,要对学生个体进行体质诊断。首先通过询问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对有疾病或有重大病史的学生要必须求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依据诊断结果判断是否适合健美锻炼或者适合什么类型的健美锻炼。然后测量学生的各项体围指标,其中包括身高、体重、胸围、腹围、臂围、大腿围、小腿围等。
第二步,确定体形类型。体型类型一般根据体重和身高关系来确定。首先确定标准体重。通常把本人的身高(CM)―105作为标准体重,然后用自己的实际体重(KG)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体重小于标准体重15%以上为消瘦型,体重高于标准体重15―30%为亚肥胖型。体重高于标准体重30%以上为肥胖型,介于消瘦型与亚肥胖型之间为正常型。
第三步,确定锻炼目标。根据体质诊断和体型类型确定锻炼目标。消瘦型以增大肌肉体积,增加体重为主;正常型以发达全身肌肉、增加肌肉线条弹性为主;亚肥胖型以消除脂肪,增加肌肉弹性为主;肥胖型以减肥为主。
第四步,制定运动处方。制定运动处方时,先根据锻炼目标和各项体围指标确定锻炼的部位,再根据锻炼部位确定练习项目。论文大全。练习项目在安排顺序上既要考虑健美锻炼的自身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项目时要兼顾健身房的器材设备条件和课外锻炼的实际需要。考虑到健身房在课外时间一般采用有偿服务,而很多学生由于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到健身房锻炼,所以安排练习项目时,所有只能在健身房进行的练习项目都尽量再安排一个对应的可以在室外进行的练习项目,如:卧推――宽掌俯卧撑、颈后下拉――单杠宽握颈后引体向上、负重深蹲――骑人深蹲(或单腿下蹲)、负重提踵――骑人提踵(或单腿提踵)等,以确保运动处方的实用性。
3.2健美教学运动处方的实施
健美教学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健美教学运动处方的学习、评价与调整的过程。健美教学运动处方的实施分以下几个:
第一步,介绍健美锻炼的基本知识。健美锻炼的基本知识是健美锻炼前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健美运动简介、健美锻炼的基本原理、健美锻炼的卫生保健知识、健美锻炼的三要素(科学的训练、合理的营养、积极的恢复休息手段)等。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健美运动和健美锻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掌握锻炼的基本知识是健美锻炼的重要前提。
第二步,运动处方学习。主要是运动处方上的练习动作,同时要掌握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健美锻炼的呼吸方法、健美锻炼的用力方法等。
学习练习动作时可采用集中学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对于处方上出现比较多的动作,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对于处方上出现较少的动作,采用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
呼吸方法:健美锻炼过程中的呼吸一般采用口鼻同时呼吸。呼吸方法分为同步式呼吸法和非同步式呼吸法。论文大全。同步式呼吸法是指每做一次动作进行一次呼吸,通常在肌肉收缩时快吸气(或肌肉收缩瞬间憋气并快呼气),肌肉伸展时慢吸气。非同步式呼吸方法分为几次动作一次呼吸和一次动作几次呼吸,几次动作一次呼吸一般用在重量轻、速度快的练习中(如卧推),一次动作几次呼吸一般用在大重量练习的最后几次动作中(如深蹲)。
用力方法:健美锻炼饿用力方法因锻炼的目的不同而不同。以增大肌肉体积为目的的应采取变速发力法,即快收缩、慢伸展的发力方法。具体要求:收缩2―3秒,伸展3―4秒,顶峰收缩(也称最佳收缩)停1―2秒。论文大全。以减缩皮下脂肪为目的的应采取等速发力,即肌肉收缩与伸展的速度几乎相等。
第三步,运动负荷的安排。在健美锻炼中,决定锻炼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适宜的运动负荷。负荷量过大,会产生过度疲劳;而负荷量少,锻炼效果则不明显。运动负荷包括两个方面: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运动量的安排:运动量是指练习的组数,包括每个肌群的练习组数和一次锻炼的总组数。大肌群一般安排2―4组,小肌群一般安排1―2组,一次锻炼一般安排20―25组。
运动强度的安排:运动强度包括练习次数和组间间歇。练习次数通常是指极限次数,即每组竭尽全力完成的次数。以增长肌肉为目的的一组的练习次数一般为6―12次,小肌肉群为8―15次;以减缩皮下脂肪为目的的练习次数一般为12―15次;腰腹部减脂练习次数一般为25―35次。组间间歇一般为90―120秒。间歇时不能采用静止不动的消极方式,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如做深呼吸,放松抖动肌肉等。以减缩皮下脂肪为目的的可以在间歇时间做跳绳练习或跑跳练习等。
第四步,运动处方实施的反馈评价与调整。在运动处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反馈渠道,及时掌握学生练习的情况和运动处方的锻炼效果,以便对处方进行评价和调整。在评价和调整运动处方时,教师主要是介绍评价和调整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运动处方,以逐步提高学生自评和自调的能力。
3.3健美教学处方的效果
3.3.1健美运动处方教学提高了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更能激发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对比实验中,采用运动处方教学的实验组,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很高;而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还比较高,但到后来,随着新鲜感的消失,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逐渐消退。健美教学运动处方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制定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运动处方教学重视对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教育,而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和自控能力,一旦他们懂得了科学锻炼身体的价值和内涵,并掌握了合适的健身方法,他们就会焕发出更高的热情,并且用理性克服自己的惰性使自己长期坚持下去。
3.3..2健美运动处方教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对课外锻炼的调查统计显示,实验班有38.3%的学生课外活动在健身房参加健美处方锻炼,另有54.1%的学生经常在室外按照健美处方进行锻炼;而对照班只有16.1%的学生课外活动在健身房锻炼,21%的学生偶尔在室外进行一些健美练习。这说明健美运动处方教学能更好指导和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健美教学运动处方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既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又能用于学生的课外锻炼,因此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课外的体育锻炼。
3.3.3健美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通过对学生宽掌俯卧撑(40个100分)、单杠宽握颈后引体向上(12个100分)、一分钟仰卧起坐(50个100分)三项素质的测试显示,实验班达到100分的学生比率分别为宽掌俯卧撑62.3%、单杠宽握颈后引体向上36.1%、一分钟仰卧起坐52.5%。对照班达到100分的学生比率分别只有21%、161%、21%,两个班的差距非常大,说明健美运动处方教学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效果更好。
4. 结论与建议
4.1健美教学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知识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2健美运动处方教学强调对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重视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把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促进和指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田继宗,石雷.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 体育学刊,2001 ,(1).
[2]健美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