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作为体育教师。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运用好教学语言。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语言,构成,运用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靠语言(指口头语言)来教育学生、组织教学和传授知识的,而学生也是要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接受教师教学信息的传递。教师的教学技巧之一,就是把教材的文学语言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口头语言。通过教师准确的语言描述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形象,将道理深入浅出地讲清楚,同时还借助于神态手势、语调重音来增强语言的表现能力,以刺激学生的优势兴奋中心,使学生头脑中已有的事物表象得以重现,从而形成新事物的表现即产生想象过程。
所以,作为体育教师,不仅要能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但是,以体育教师来说,讲解虽说是体育教学语言的主要内容,但并非是全部构成。我觉得体育教学语言的构成和运用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教育性语言
思想教育性语言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明确锻炼目的;培养学生讲究文明礼貌;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这除去教师的表率作用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抓住课堂出现的各种事例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譬如:在队列练习时,个别学生不太认真,步伐总不一致。教师就应向学生讲清队列练习的目的、意义,并教育学生把自己置身于集体之中,要爱护、关心集体的荣誉,从而进行认真的练习。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集体争光。同时要动员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为参加者服务。以提倡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共产主义思想风格。
对于学生中不礼貌的语言和行动,教师要随时注意纠正,反复向学生强调文明修身的目的及意义。
2.鼓动性语言
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各种因素干扰课的进行,比如,天气、环境、疲劳、畏惧等。在这些情况下如能及时地做一些鼓动工作,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练习热情,集中学生注意,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在低年级课上,往往由于疲劳学生开始精神不集中,练习热情不高。教师把学生集合起来做了一些放松练习后,问学生:“同学们累不累?”学生虽然回答:“不累”,但声音很低。教师:“不累?为什么声音这么小?请再回答一次,要用最大声音。累不累?!”学生就会用大一点的声音回答,情绪会稍显活跃。论文发表。于是教师又说:“好,那就让我们再坚持一下做好最后一个练习吧”!这堂课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年级学生可能回答说“累”教师说:“生理学有这样一个观点: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也就是说,感觉不到累,就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就难以增强体质。同学们感到累了,正说明我们的练习要起作用了。要是能再坚持一下阶话,锻炼的效果就会更好。”
当然,这一类语言并非什么模式,也不要多次重复。重要的是要靠教师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因此这对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3.表扬、批评性语言
表扬是一种积极强化,可以加强、巩固学生合符需要的行为和意识;批评是一种消极强化,可以避免学生不符合需要的行为和意识。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运用这类语言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态度诚恳,切忌小题大做或讽刺挖苦。
为了避免影响教学的进行,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有时只叫一下名字,有时可以沉默一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可以用手指一下或走到他的身边示意等等。这种形式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讲解性语言
讲解技术,语言要简练并要抓住重点,最好能适当地运用比喻。论文发表。例如:跨栏中蹬地腿过栏动作,尤如骑自行车时迈腿上车动作;投手榴弹的出手动作像是抽鞭子;跳箱练习的上板起跳可简称“单起双落”;武术的弓步可强调“前弓后绷”等等。讲解中术语的运用要准确,但事先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术语的含义,使学生逐渐达到理解和掌握。讲解过程中,如能配合示范动作或图片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
讲解练习方法时,要简单交待练习目的、练习队形、练习顺序和保护方法,必要时应亲自带着做一遍。练习前讲清楚,练习时少出问题。这类语言的条理要清楚,要注意察学生的理解情况。
5.组织性语言
教师的队列口令、体操口令以及指挥命令等均属组织性语言。
教师口令要声音洪亮浑厚,准确清晰并能恰当地掌握韵律和节奏。
指挥命令性语言是指分配任务,禁止、督促、调整等方面语言。如“停止练习”、“动作快些”等。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各练习组的情况要随时注意,随时提醒、督促、鼓励。这类语言特点是短促、果断、准确、清楚而且声音洪亮。
6.体态性语言
这是教学中无声的语言,但有时却起到语言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男孩,一个胆怯的女孩,教师责备地看一眼,比点名批评几句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一个微笑或赞许的点头会比表扬几句更能起到鼓励的作用。
这方面包括教师的表情神态(同情、鼓励、赞许、禁止、遗憾以及喜、怒等),手势,眼神和动作。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如果举止轻浮或是出现不礼貌的动用神态,相反则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运用教学语言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要注意纠正讲话中的“口头语”如“反正”、“这个”、“是不是”等,还要避免过多地使用“大概”、“可能”等不肯定的词,防止语言的罗唆和逻辑的不严密。
(2)要注意说话的节奏和韵律。
(3)说话的形态、语调要自然、不造做,中心意思要突出、层次要清楚,运用词汇要确切,不甚理解的词不要乱用,要防止词藻的堆砌。
(4)要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语言文明。要极力纠正说话时唾沫飞溅、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论文发表。
体育教师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好教学语言,必须在重视教学语言的前提下,长期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去选择使用语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人的谈吐和风度。此外,提高政治修养和文化水平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极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