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06年体育损伤发生的时间分布
调查时间 受伤人次 构成比%

1月 5 3.19
3月 17 10.83
4月 20 12.74
5月 12 7.64
6月 22 14.01
7月 6 3.82
9月 15 9.55
10月 13 8.28
11月 26 16.56
12月 21 13.38
合计 157 100.00
4 讨论
4.1 体育活动中损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他们错误地认为“运动损伤不过是些小伤小病,关系不大”,“要锻炼,要提高成绩,伤病是难免的”。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训练、锻炼和比赛过程中,没有采取安全措施,不注意预防运动性伤痛有关问题,动作粗暴或违犯规则,局部负荷过量。如体育活动时思想不集中,学生组织纪律差,不按要求去锻炼,运动时相互逗闹嬉戏极易引起损伤;未做准备活动或者做准备活动不够,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没有充分动员起来,身体缺乏必要的协调性,肌肉温度没有提高,伸展性不够,或者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身体已经疲劳等这些情况都会引起损伤;技术动作上有缺点和错误,违反了身体结构机能上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特别是身体素质差,肌肉力量不足。柔韧性差,动作不协调,运动中灵敏素质差反应迟钝,不能及时进行自我保护,也容易受伤;教学组织安排不当,教师缺乏严密的组织和体育教学安排的不科学,没有遵守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原则,没有充分认识不同年龄、性别的差异,体育教学时又未及时参加保护及场地器材欠缺或保管不妥,使用不善,气候条件不好等等,如热天激烈运动可引起肌肉痉挛;运动量过大,比赛过多,休息不够的连续疲劳,可引起运动过度的一系列症状等。这些损伤很令人担忧,应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关注和重视。
4.2 要预防体育运动中的损伤,必须加强安全卫生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在运动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耐心帮助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做好运动或比赛前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和相对较薄弱部位的训练;要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养成互相保护和自我保护习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解有关体育运动的卫生常识,建立和健全监督制度,课余时间体育老师要经常到运动场地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爱好者应与体育教师密切配合,随时注意自己运动后的身体反应,特别应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对有不良反应者,应注意运动量或停止体育运动;建立检查和维修体育器材制度,对已损坏的场地器械应及时维修,维修前一律禁止使用,上课前体育老师应认真检查好器材,确保安全以及科学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都是极其重要的。
5 小结
5.1 从调查结果来看,各个年级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一年当中就有157人次在体育运动中受伤过,占在校生的6.28%,很令人担忧,这一现象应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2 运动损伤基本集中在四肢,有126人次,占受伤人数的80.38%,尤其主要集中在下肢有86人次,占受伤人数的54.77%,特别是关节的损伤尤为突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时,应增强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和柔韧性的练习,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5.3 造成运动损伤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缺乏医务监督,制度不健全,体育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6 建议
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有效地充分地利用体育锻炼的活动时间,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安排各年级各班的活动时间,活动场地以及体育锻炼内容,专人负责,同时健全体育制度,体育教师要经常钻研运动医学的有关知识,并经常向学生宣传运动医学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注意预防运动创伤。在体育运动中,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使他们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晓光等:大学生运动创伤成因[J],田径 1999.12
[2] 于葆等:运动医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9.6
[3] 张朋炬:运动损伤的预防[J] 田径 1999.8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