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知识的内在规律,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生动地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先出示火柴盒、牙膏盒、文具盒、木箱等长方体实物,然后隐去它们的材质、图案、色彩剩下要研究的几何图形。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电教手段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运用电教手段,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音信号,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而电教手段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我们可以借助投影片反映作业情况,及时点评;通过录音、录像使学生及时审视自己的操作情况,满足求知欲。
七、运用电教媒体,开阔视野,增强互动
学校建成校园网和联入国际互联网,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源,学生通过访问网络上相关的网站获取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到丰富和扩展了的书本知识,可以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另一方面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由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其次,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由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的“主角”,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最后,增强师生交互性。网上交流,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了启迪,获得了灵感。
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形成了电教“满堂灌”。只要我们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