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和Shapley值分解方法

时间:2012-11-30  作者:杨建飞,教授
表2:省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生机制模型(带趋势项和截距项的变截距模型)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K1?

K2?

K3?

K4?

K5?

LNCITY?

7.525788

0.128221

0.028820

0.013878

0.005755

0.006099

0.022019

0.124321

5.279622

0.032796

0.023004

0.028737

0.095546

0.050515

60.53498

-2.136936

0.878770

0.603318

0.200257

-4.250311

0.435888

0.0000

0.0340

0.0807

0.0471

0.0415

0.0000

0.0635

Fixed Effects (Period)

       

2001--C

2002--C

2003--C

2004--C

-0.458798

-0.348865

-0.192713

-0.009656

 

2005--C

2006--C

2007--C

0.166282

0.338083

0.505666

   

Weighted Statistics

   

R-squared

F-statistic

0.999061

4409.522

 

Adjusted R-squared

Durbin-Watson stat

0.998835

1.694392

表9:残差单位根检验

变量

Levin,Lin&Chu

Im,Pesaran and Shin W-stat

ADF-Fisher Chi-square

PP-Fisher Chi-square

RESID

-13.4197***

-1.37357**

95.0501***

240.1100***

模型的各项系数的临界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10%时的统计量,表明了各项系数的可信性,F-statistic 为4409.522,表明了整体模型的可信性,判定系数为0.999061,调整的判定系数为0.998835,说明了回归模型良好的解释力度。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表明了制造业、交通、信息、金融、教育交易效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金融业发展水平正向的促进作用,系数分别达到了0.128221、0.028820、0.013878、0.005755和0.006099,与理论分析的一致,这说明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市场交易效率的提升对于制造业产业的发展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从截面效应上来看,东部和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1.785169,西藏最低,为-3.754684,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距。反映专业化程度的时间虚拟变量在01-04年为负值,在05-07年为负值毕业论文的格式,体现了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其系数达到了0.022019。最后,省际模型的残差也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表明了商品、信用、金融交易效率、教育水平、专业化程度与金融发展水平良好的协整关系。

(三)基于夏普里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差异分解

1.回归方程的确定

基于Shorrocks提出的的夏普里值来分解各解释变量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首先需要确定回归方程。通过协整方程估计可以发现,共同截距项和时间虚拟变量不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发展差异产生影响。对于固定效应的截面虚拟变量,可以将其看成是省际固定地域固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各年都相同,所以在分解中我们用回归得到的31个省市区的截面虚拟变量值构造了一个新的变量d来代表这种省际区域固定因素的影响,其影响系数为1。根据表6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金融发展差异分解的回归方程:

(19)

2.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解

在分解前,需要选取良好的反映区域发展差异的指标。参考收入分配差异的相关度量方法,本文最终选取了基尼系数(gini0)、对数离差均值(gini1)和泰尔系数(theil)三个指标。其中,基尼系数(gini0)一般对中等收入水平的变化特别敏感,而泰尔系数(theil) 对上层收入水平的变化敏感, 对数离差均值(gini1)对底层收入水平的变化敏感,三个指标可以综合反映总体变化的敏感程度。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 2001-2007年gini0、gini1和theil计算结果

由图1可知,不管是gini0、gini1还是theil系数均表明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差距有所加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发散状态。2001年的差距最小,2003年达到峰值。另外,本文还对泰尔系数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差距在01-03年明显增加,但在04年之后区域内的差距保持的表较稳定,保持在0.07-0.08左右,区域间的差距的还有所起伏,表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差距特征。

在计算出了三种差异系数后可以利用夏普里值进行分解并对其贡献程度进行排序,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省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区域分解结果

时间

地理固有因素(%)

制造业交易效率(%)

交通交易效率(%)

信息交易效率(%)

金融交易效率(%)

教育交易效率(%)

城市化水平(%)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1,1)

(30.28)

(1,1,1)

(30.83)

(1,1,1)

(31.25)

(2,2,2)

(28.27)

(2,2,2)

(29.25)

(1,1,1)

(30.27)

(1,1,1)

(32.35)

(1,2,2)

(27.23)

(2,2,2)

(24.32)

(2,2,2)

(25.37)

(1,1,1)

(29.25)

(1,1,1)

(30.24)

(2毕业论文的格式,2,2)

(25.45)

(2,2,2)

(26.24)

(4,4,4)

(18.24)

(4,3,4)

(17.28)

(4,4,4)

(19.78)

(4,4,3)

(20.39)

(4,4,4)

(19.85)

(4,4,3)

(20.93)

(4,4,4)

(17.21)

(6,7,6)

(10.25)

(6,5,6)

(11.27)

(6,6,7)

(10.28)

(6,7,6)

(10.72)

(5,5,7)

(11.79)

(6,6,6)

(10.98)

(6,7,6)

(10.52)

(5,6,5)

(15.25)

(5,6,7)

(14.23)

(5,7,5)

(15.10)

(5,5,5)

(16.27)

(6,6,5)

(14.73)

(5,5毕业论文的格式,5)

(15.85)

(5,5,5)

(15.21)

(7,5,7)

(9.54)

(7,7,5)

(7.23)

(7,5,6)

(8.48)

(7,6,7)

(7.12)

(7,7,6)

(6.98)

(7,7,7)

(6.30)

(7,6,7)

(7.10)

(3,3,3)

(22.28)

(3,4,3)

(21.24)

(3,3,3

(21.25)

(3,4,4)

(20.12)

(3,3,3)

(24.52)

(3,3,4)

(23.14)

(3,3,3)

(23.98)

平均结果

1

(30.36)

2

(26.87)

4

(19.10)

6

(10.83)

5

(15.23)

7

(7.54)

3

(22.36)

表3的分解结果表明,不同的差异指标均显示出了相似的变动趋势,但不同的指标下变量贡献的排序差异较为明显。各指标的排序在01、03、05、06和07年各指标的排序大致相同,基本上在4个贡献因素以上达到了一致,在02和04年的差异结果较大,只有2-3个因素的排序结果一致。总体来看,大多数结果的贡献排序结果相同。

不管是从七个因素的贡献排序还是从总的平均贡献率来看,省际地理固有因素是造成省际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力量,01-07年,五年的排序值为1,2年的排序值为2,平均贡献率为30.36%。峰值出现在07年的32.35%,谷值出现在04年的28.27%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省际地域固有因素蕴含着各省市区之间生产性服务业生态环境的差异,这些环境包括模型中没能反映出的各省市区特殊的经济地理条件、国家长期的政策倾斜等。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异排在第二位的是制造业的交易效率毕业论文的格式,01-07年,2年排序值为1,其余5年的排序值为2,平均贡献率达到了26.87%。峰值出现在05年的30.24%,谷值出现在02年的24.32%,与经验观察到的是事实相一致。

排在第3到第7位的分别为城市化水平、交通、信息、金融和教育市场的交易效率,01-07年其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2.36%、19.10%、15.23%、10.83%和7.54%。

与需求视角和供给视角的结论相比较:需求论只是强调了城市化水平、地理固有因素、人均收入水平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江小涓、李辉(2004)),供给论强调了技术效率、市场化程度和劳动力素质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顾乃华、李江帆(2006))。但本文的分析结果不仅重申了这些方面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重要影响,而且强调了制造业、交通等行业的交易效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区域差异的重要影响,综合了需求论和供给论的观点,解释力度更强。

五 结论

本文从劳动分工理论出发,构建了一个包括创新和教育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型。并运用01-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得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面板协整方程。最后,在计算出了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差异的基尼系数(gini0)、对数离差均值(gini1)和泰尔系数(theil)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和回归方程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解排序。结论如下所示:

(1)劳动分工模型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的内生机制包括交易效率、中间产品种类数、迂回生产程度、专业化程度、创新动力水平;

(2)省际面板模型表明,各变量均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协整关系,最终产品和中间市场的交易效率、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省际模型将分别增长0.128221、0.028820、0.013878、0.005755和0.006099;

(3)利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表明,省际地理固有因素、制造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差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贡献程度分别达到了30.36%和26.87%,排在第3到第7位的分别为城市化水平、交通、信息、金融和教育市场的交易效率,01-07年其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2.36%、19.10%、15.23%、10.83%和7.54%。

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得出要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改善各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缩小各区域在经济地理条件上的差异,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时,应当充分考虑各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差异性。同时要给予各地区平等的服务业发展条件,构建公平、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环境,努力实施区域服务业协调发展战略;

(2)着力改善金融、信息和教育市场的交易效率,因为通过区域面板模型发现三者在东部和中西部模型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系数由正转负。因此,加强三个市场交易效率的改进,实现其与制造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加大这三个方面的改革和投入,对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产业升级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3)继续加强制造业的发展和制造业交易市场交易效率的改善。


参考文献
[1]Ciccone. A.and Hall. E(1996), “ Productivity and the Density of Economic Activity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 54-70.
[2]Dixit. Aand Stigliz. J (1977), “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 297-308.
[3]Ethier.W,(1982),“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Modern Theory ofInternational Trad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 389-405.
[4]J. F.Francois(1990), “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under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J],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23, 109-124
[5]MarrewijkC. et. Al (1997) , “ Producer Service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International Trade and Pattern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2 ,195-220.
[6]Markusen J.R. (1989), “ 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Inputs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3, 85-95.
[7]Young. A. (1928), “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 ”[J],The Economic Journal , 38, P527-542.
[8]格鲁伯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和影响》,[M],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7月。
[9]高帆,《交易效率、分工演进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M],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3月。
[10]李敬,《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视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
[11]万广华,《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均等》,[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社,2003年12月。
[13]程大中、陈福炯,《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其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年第3期。
[14]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第9期。
[15]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对工业发展外溢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5年第12期,P9-13。
[16]顾乃华、李江帆,《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7]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年第8期,P52-62。
[18]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年第1期。
[19]李敬、冉光和、万广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年第5期。
[20]李江帆,《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评估依据和衡量指标》,[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21]倪鹏飞,《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假设与验证》,[J],《财贸经济》2004年第7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丽水市莲都区农家乐营销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论文:丽水市莲都区农家乐营销分析及对策_现状分析
毕业论文分类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护理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计算机毕业论文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 法学毕业论文
相关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最新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市场营销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