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g/L的蔗糖浓度下,金桃胚乳愈伤组织均有较好的分化效果。而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胚乳愈伤组织的分化作用受到抑制,说明较高浓度(30,40和50g/L)的蔗糖,不利于其器官形成,可能是培养基中渗透压不适从而影响了器官的分化。
表2.4蔗糖浓度对“金桃”胚乳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Table2.4Effectsofsucroseonorganformationfromthecallusderivedfromendospermof‘Jintao’
蔗糖浓度
Sucrose Concentration
(g/L)
|
外植体数Number of explants
|
不定芽分化率
Rate of shoot formation
(%)
|
平均不定芽数
Number of shoot per explant
|
不定根分化率
Rate of root formation
(%)
|
平均不定根数
Number of root per explant
|
10
|
12
|
16.67
|
2.00±0.00 a
|
33.33
|
3.75±0.50 a
|
20
|
18
|
33.33 a
|
2.83±0.75 a
|
33.33
|
2.83±1.33 ab
|
30
|
18
|
5.56
|
1.00±0.00 a
|
22.22
|
1.75±0.50 b
|
40
|
18
|
5.56
|
1.00±0.00 a
|
61.11 a
|
2.27±1.01 b
|
50
|
17
|
0.00
|
0.00
|
41.18 a
|
3.00±0.82 ab
|
注:数据为接种45d后统计;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处理间在5%水平上显著性差异(邓肯式多重分析)。
Note:Dataweretakenafter45daftercultured;Mean±SE(standarderror);Valuesfollowedbysameletterswithinacolumna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atthe5%level(Duncan’smultiplerangetest).
2.5暗处理对猕猴桃愈伤组织器官形成的影响
试验发现,适当的暗培养处理能促进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在暗培养条件下,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都没有器官形成。当暗处理结束转入光下5d左右,胚乳愈伤组织的颜色由白色或淡黄色逐渐加深,然后转绿。一般地,经过暗处理后,胚乳愈伤组织在转入光下10d左右开始出现器官分化。
表2.5暗培养时间对“金桃”胚乳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Table2.5Effectsofdarktreatmentonorganformationfromthecallusderivedfromendospermof‘Jintao’
暗培养时间
Time (days)
|
外植体数Number of explants
|
不定芽分化率
Rate of shoot formation(%)
|
平均不定芽数
Number of shoot per explant
|
不定根分化率
Rate of root formation(%)
|
平均不定根数
Number of root per explant
|
0
|
18
|
33.33 b
|
2.83±0.75 a
|
33.33 b
|
2.33±1.03 ab
|
7
|
18
|
61.11 a
|
3.82±1.40 a
|
55.55 a
|
3.60±1.17 a
|
14
|
20
|
25.00 b
|
2.00±1.22 a
|
25.00 b
|
2.00±0.71 b
|
21
|
18
|
11.11 c
|
2.00±1.41 a
|
16.67 c
|
1.33±0.58 b
|
注:数据为接种45d后统计;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处理间在5%水平上显著性差异(邓肯式多重分析)。
Note:Dataweretakenafter45dafterculture;Mean±SE(standarderror);Valuesfollowedbysameletterswithinacolumnarenotsignificantlydifferentatthe5%level(Duncan’smultiplerangetest).
如表2.5所示暗培养7d的效果最好,此时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和平均不定芽数都有较大的提高,分化率为61.11%,平均不定芽数为3.82个。但随着暗处理时间的增加,胚乳愈伤组织活性下降,组织块生长停止,其不定芽的分化率也开始下降。
2.6胚乳愈伤组织诱导苗的倍性鉴定
应用流式细胞仪,以来源于种子实生植株叶片为对照,鉴定胚乳愈伤诱导再生植株的倍性。如图4所示,再生植株与对照植株存在三倍性关系。图5A为金桃胚乳培养再生植株(3N),其峰值为66.04,B图为实生苗对照(2N),峰值为44.69,恰为三倍性和二倍性关系。
 
图1胚乳培养再生植株及种子实生苗细胞核DNA含量比较
Fig.1ComparisonofcellnuclearDNAcontentbetweenregeneratedplantletsofendospermcultureandseedling-plant
3讨论
本试验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效果。在使用的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2,4-D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但诱导得到的愈伤组织的增殖能力旺盛,而分化能力较弱,这同以前的报道相似,可能是2,4-D在细胞团内残留,抑制了愈伤组织向胚状体或不定芽分化的结果。因此,经2,4-D诱导得到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后,要提高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再生能力,需要经过一个无2,4-D参与的分化诱导过程。在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的分化过程中,没有加入水解酪蛋白(CH)或水解乳蛋白(LH)之类的有机物,也能诱导出苗,可见该类有机物对猕猴桃的胚乳培养并不是绝对必需的。
糖类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糖的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是影响植物胚乳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糖类不仅是培养基中主要的碳源,也是控制培养基中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对胚乳植株的诱导有重要的作用。蔗糖是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糖类,有研究发现高浓度的蔗糖能使得生长下降。在本试验中发现,在20g/L的蔗糖浓度条件下,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的器官分化效果最好,而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猕猴桃胚乳愈伤组织的分化受到明显的抑制,不利于其器官分化。推测原因是胚乳是一种均质的薄壁细胞组织,完全没有维管成分的分化,在较低的渗透压环境下其生理功能能正常进行;但当培养基中的渗透压过大时,将影响其细胞内电解质平衡可能导致其生理功能受阻,影响到其分化作用。毕静华等在野生阔叶猕猴桃离体再生过程中,也发现20g/L的蔗糖浓度对其器官形成有显著促进效果,当蔗糖浓度大于30g/L后,其分化效果明显下降。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