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实践论文

南京市内涝灾害成因分析_中图分类号-论文网

时间:2014-07-11  作者:胡茂川,张兴奇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灾害日趋严重。文中利用水文学、地理学、规划学等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南京市内涝灾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导致南京内涝灾害频繁的原因主要有:①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②城市化导致南京市的年降雨量、汛期雨量、大雨和暴雨的发生频率增加;③城市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汇流时间缩短;④城市规划的不足(对涝灾不够重视;对城市化的水文效应认识不足;城市排涝规划与其它专项规划协调性差;城市排涝标准过低。)降低了城市对内涝灾害的承灾能力,城市化加重了城市涝灾的危害程度。
论文关键词:南京,内涝灾害,城市规划,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

引言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长江流域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近几十年来,南京城市化进程很快,2007年南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6.8%。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南京市内涝灾害日益严重。近年来,每年都出现内涝灾害,造成南京城区多处小区被淹,铁路路基下沉,公路崩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转失灵或部分瘫痪,车辆受损。涝灾已成为影响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其成灾原因显得十分必要。

2内涝灾害成因分析

2.1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

南京以低山、丘陵为骨架,以环状山、条带山、箕状盆地为主要特色,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南京城区,地势不平,城内很多道路坡降大。这种地形导致暴雨来时,地表径流迅速向城区低洼地汇集,加剧低洼地的灾害。而且南京城内秦淮河流域、内金川河流域海拔都低于长江下关汛期水位,这使得汛期雨水不能自流排江,必须靠关闸开泵机排。当降雨强度大,超过机排能力时必然引起城区内涝灾害。

2.2降雨分布不均,暴雨频发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081.4mm。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为不均,汛期(5~9月)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总量的50~60%,特殊年份更多(见表1)。夏季降水大多集中于几场暴雨中,暴雨的历时短,强度大,短时间内就可以在市区的低洼地形成积水,形成涝灾。如:2009年7月6日的特大暴雨,从6日20时到7日12时,南京城区降水量达到136.6mm,部分自动观测站的降雨量在200mm以上,最大雨量达到222mm,最大一小时雨量达到了59.8mm。

另外,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市区降水有增加作用,在汛期更为显著。从图1可以看出南京市的年降雨量从上世纪50年代到2008年总体成递增趋势。据周建康等人的研究,与20世纪20~30年代相比,70年代以后南京城区城市化使汛期和全年降雨量分别增加了7mm和67mm,汛期大雨、暴雨的发生频率由每年5.2次增加到每年7.8次。

图1南京年降雨量变化趋势(1951~2008年)

表1南京站汛期及年降雨量统计表

统计年份 年数 年雨量/mm 汛期雨量/mm 汛期雨量占年雨量比/%

19511959 9 1053.2 553.6 52.6

19601969 10 988.7 529.3 53.5

19701979 11 1054.9 582.3 55.2

19801989 12 1066.5 584.6 54.8

19901999 13 1088.7 633.8 58.2

20002008 14 1097.3 596.2 54.3

2.3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引起水文过程变化

城市化加快后,地表等下垫面硬质化的不透水面积、滞水空间、排水管网和河道特征等方面发生人为改变,使地表径流量、汇流时间、调节容量及河道水位等产汇流参数也随之发生改变。相对于天然下垫面,城市化后的下垫面有两个特点:

第一、地表径流量增加。城市化使得天然下垫面硬质化,地表不透水面积增加,降雨后原本可以被自然地面渗透的“损失水量”将大大减少,大部分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在相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地表的雨后“损失水量”是不同的,在1小时内新、旧沥青路面的降雨损失分别仅为天然草地的6%和12%,为裸露土地面的14%和26%。据王紫雯等的研究,当流域内城市不透水面积达到城市总面积20%,当遇到3年一遇的降雨时,其产流量就可能相当于该地区原有产流量的1.5~2倍,即径流系数扩大1倍。根据1991年和2008年南京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见表2),2008年南京城镇面积比1991年增加了3倍多,且占总面积的比例已超过20%。可知在同等降雨强度下,2008年南京地表径流量可能是1991年的4~6倍。

表21991年和2008年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k)

城镇 水田 旱地 林地 水域 滩涂 总面积

1991 397.76 4616.78 487.58 403.12 517.51 28.51 6451

2008 1353.48 3179.38 952.65 517.31 563.55 0.00 6566

第二、洪峰流量增高,峰现时间提前。与天然的下垫面相比,硬质化后的下垫面粗

糙程度要小得多,这使得降雨后的汇流时间缩短,洪峰流量增加,峰现时间提前。此外,城市雨水管道的日益完善,如设置道路边沟、密布雨水管网和排洪沟等,加速了雨水向各条内河的汇集,促使了短时间内形成高峰流量,对低洼区域造成更大的压力。

此外,近年来南京为了治理秦淮河等水域的环境积极整治河道,采取了截弯取直,缩小河道断面,变自然坡面为渠道式垂直砌石护坡等方式;与天然生态河道相比,河岸边界糙率减小,河槽蓄水量减少,且汇流速度明显加快,导致主干河道的洪峰流量增大。

2.4城市规划的不足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建设的龙头。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减少城市化对城市涝灾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预防和减免城市涝灾产生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城市对内涝的应急能力和灾后重建能力。规划上的不足会引起和加重城市涝灾。南京城市规划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城市总体规划对涝灾重视程度不够。

市区向地势低洼处发展,使得排涝规划被动的去适应总体规划所产生的城市空间形态,不能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反馈。如:河西地区原先为长江河岸的缓冲地带,每逢大水之年都与长江浑为一体,起到汛期蓄水的作用,其地势低于汛期的秦淮河和长江水位。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湖北麻城木子店老米酒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_建议-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浅析森工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_生态文明-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社会实践论文
最新社会实践论文
读者推荐的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