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严羽“入神说”探究

时间:2016-01-16  作者:魏俊玲

摘要:在我们为唐诗宋词的风采所折服的同时,我们的眼界也渐渐转向历代的诗话研究,那么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一部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的力作。在书中严羽提出了很多关键性的词语,例如他的“入神说”。虽然这一概念是严羽所提出的,但是“入神说”也有自己的渊源。严羽继承并发展了自己的“入神说”,并用这一深刻的理论影响了后世。
论文关键词:沧浪诗话,严羽,入神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品评历代的诗歌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审美范畴,如:“妙悟”“兴趣”“别材”“别趣”“气象”。与此同时严羽论诗,也有自己的审美标准,他在《诗辨》中指出:“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渾,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1] (P66)很明显,他在评论诗歌时以“入神”为审美标准。他认为诗歌尽善尽美、达到无以复加的艺术造诣,就是“入神”。历来学者对严羽的“妙悟”“兴趣”“别材”等范畴研究颇多。 但是却对严羽“入神”说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试图从三个阶段来探究严羽的“入神”说。

一.“入神说”的渊源。

“神”这一概念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但是究竟何谓“神”呢?《说文解字》解释说:“天神引申出万物者也,从示,从申”示,“天垂象见吉凶以示人”;申,“电也”,又说,“申,神也”。从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到,“神”最早是一种客观世界的异常现象。它反映了初民对大自然神的崇拜,是原始思维性质的,很是带有泛神论的色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神”这个范畴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随处可见。

孟子论“大人”、“圣人”、“神”。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充实而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

今人当知,古人三畏——“畏天,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孟子是“性善论”的主要代言人,在孟子看来要想成就完美的道德并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就需对人的精神境界进行界定,在孟子看来,“大”就是“充实而有光辉”,指的是人的道德人格光照四方,“圣”就是用道德人格化育天下。而“神”却是“圣而不可知之”,乃是对“圣”的进一步说明。因此孟子说的“神”就是指圣人的道德修养达到的化育天下的神秘境界。

2.庄子论“神”。

在庄子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论述。在《庄子·徳充符》[2] (P150))篇中集中讲了很多形残而神全的故事。例如:

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子产曰:“子即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吾与夫子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申徒嘉的一番话,说得子产惭愧满面,这正是表达了庄子形残而神全的思想。庄子的文章中出现了一大批残缺、畸形的人,庄子为什么这样写呢?因为在庄子看来,“畸人”并不丑,是因为他重视内在美,不重视外形,即重视“神”。在庄子看来,“神”就是事物内在的生命力,它统摄着“形”。在这一基础上,庄子认为“天地并,神明往”,“操舟若神”。这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形体的局限而在精神上达到一种高度自由的状态。这样一种忘记物质自我,而达到精神高度超越的境界,我们可以称之为达到了“神”的境界。这正应了该篇开篇所说:“徳充符篇,主旨在于破除外形残全的观念,而重视人的内在性,藉许多残畸之人为德行充足的验证。……,有‘德’的人,生命自然流露出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人。”庄子重视“神”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西汉的《淮南子》也曾经指出“神贵于形也。顾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这种思想明显是继承了庄子“神”贵于“形”的思想。这可以说是《淮南子》的主导思想。

3.《周易》论“神”

《易经》——一部古老的筮占之书。其中多次出现了“神”这一概念。朱伯崑先生曾经概括《周易》中“神”的意义为四种:“一是指天神、鬼神,如观卦《彖》所说‘圣人以神道设教’,《系辞》所说:‘天生神物,圣人则之’;《说卦》所说:‘幽赞神明而生蓍’。二是指变化的神速,如《系辞》所说:‘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三是指在思想上有深刻的领悟,如《系辞》所说:‘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四是指事物的变化神妙莫测。”[3] (P3-4)从全书来看,“神”的这四种意义在《系辞》中均有体现。但总的来说,第一种意义很少,而大部分“神”字都含有“变化联系”的意思,当然了,也有一些是指灵妙的智慧。因此在《易经》中所论及的“神”大致有三种含义:①超自然的人格之神②阴阳不测的变化之神③思虑和微妙的精神之神。而且在易学的发展史上,神的基本含义是微妙的变化,因此,以“神”表示微妙的变化,也始于《易传》。在此一种意义上的“神”往往与“化”相接并提,合称为“神化”。而且《易传》中出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概念“穷神知化”,张载就特别重视之一命题,并将其解释为“入神”和“存神”。在他看来“穷神知化”就是认识和把握气化的法则与过程,和神化合一,此乃圣人的主要事业和最高境界。至于怎样达到这一境界,张载提出了两个渐进的阶段“入神”和“存神”。“入神”是指进入神化的境地,即对神化的理性认识,其前提为精细研究事物之义理,并对其融会贯通;“存神”是指精神与神化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是平时从事道德修养的结过,德盛仁熟,自然而然,不是运用苦苦思虑勉强求得的。达到了这种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就能存神顺化。从本质上说“穷神知化”实质上是一种直觉体验活动,神不仅仅可以理解为阴阳不测,而且还可以理解为人的心灵智慧。

4.魏晋时期“神”的概念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由于玄学思想的蓬勃发展,并与此前传入的佛教合流,。围绕佛教的“‘形、神’分离”之说,在当时展开了形神关系的大讨论。于是神和形之间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并对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在魏晋人士的言行中有着集中的体现。突出自我,张扬个性,一切惟个人的性情、需要、意念、心境、兴味、趣好为准则,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在我们熟悉的魏晋名士中,嵇康、阮籍可以说是这样方面的优秀代表。他们在突出本我的同时,特别强调一个“真”字,那么这个“真”字,并非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外在的物理之真、形象之真,而是指人的一种内在的真本质、真性情,也就是被当时的人视为生命之本的“自然”。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日语道歉用语及其在应用中的特点
下一篇论文: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