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文学艺术论文

严羽“妙悟说”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严羽论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禅宗的思维方法引入诗学。它要靠“妙悟”来领会和掌握。妙悟,严羽“妙悟说”。
关键词:严羽,妙悟
 

严羽论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禅宗的思维方法引入诗学,并借用禅宗话语进行言说,即“以禅喻诗”。诗歌是以“兴趣”为其特点的,而“兴趣”是不能靠知识学问来获得的,它要靠“妙悟”来领会和掌握。“妙悟”本是佛学术语,尤为禅宗所重,指对佛法的心解和觉悟,而严羽则“借禅以为喻,他说:“论诗如论禅”,“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第一节 诗与禅

以禅喻诗,讲究悟入,并非始于严羽,而有相当久远的历史。诗与禅的联系开始于唐代,随着禅宗的发展,许多诗人都学禅,特别是王维在他的许多山水田园诗中善于将禅意融入诗心,使诗境与禅境合一,故其诗歌更加含蓄深远、馀味无穷。殷璠首先从理论批评上提出了这个问题,说明“意在言外”的诗境常常是和“善写方外之情”有密切联系的。中唐时期,皎然、灵澈、权德舆、刘禹锡等人论诗歌意境,均与禅境紧密相联。宋代禅宗有了更大发展,文人学禅更为普遍,例如苏轼、黄庭坚均为禅宗居士,并被列入禅宗法嗣。诗与禅的的结合在理论和创作中,都有了极大打发展,以禅悟论诗也相当普遍了。

然而,宋代的诗禅说,诚如郁源《严羽诗禅说析辩》所已指出,从一开始就有两种不完全相同的倾向。这可以以苏轼和黄庭坚在禅悟与诗歌创作关系理解上的差别为代表来说明。苏轼以禅悟说诗重在对自然天成、超脱空灵的诗歌意境之妙悟,对具有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歌意境美学特征之领会;而黄庭坚的禅悟说则侧重在对诗法,包括章法、句法、字法、律法等的妙悟,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领会。

第二节 “妙悟”的内涵

严羽认为对于诗家来说,妙悟是高于一切的,因为艺术家必须懂得艺术的特殊规律,诗人必须深谙诗家之三昧,所以他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诗人当然要以把握诗歌的美学特征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目的,善于熟练驾驭各种艺术表现方法,故自然要以妙悟为“当行”、为“本色”。把领会诗歌艺术的特殊性作为诗人创作最重要的条件,在理论上提得如此明确,强调得如此突出,这在严羽以前还没有过。

严羽并非一般的言“悟”,而是从探讨“诗道”的高度入手,强调“妙悟”。论文检测,妙悟。《沧浪诗话·诗辨》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浩然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妙悟”本是佛教用语,最早见于东晋《肇论·涅槃无名论·妙存》:“然则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所谓“妙悟”即对佛教玄奥之道的妙解悟。至唐代禅宗分为南宗、北宗,于是便有了“顿悟”、“渐悟”之说。

严羽所提倡的“妙悟”虽未明言“顿悟”,但从他论述“悟入”的途径时强调“谓之直截根源,谓之顿门,谓之单刀直入”之语来看,自然应属于“顿悟”的范畴。他说的“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大致可理解为两层含义:一是指学诗与学禅途径是共同的,都在于“妙悟”;二是指诗与禅的道理是相同的,都必须通过“妙悟”来把握。前者是方法意义上的,即是说“妙悟”是学诗、学禅的基本方法。后者是对象意义上的,即是说只有通过“妙悟”才能把握诗、禅的道理。他进而提出“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本色”之语最早见于陈师道《后山诗话》:“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本色是指诗词的正宗,犹如本来面目。严羽这里强调“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是为了充分肯定以“悟”论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这就把从禅宗那里借来的“妙悟”术语提高到了诗学核心概念和正宗范畴的地位。

在严羽看来,“悟”有着程度上的差别。他说:“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这就是说,不能笼统地讲“悟”,“一知半解之悟”谈不上真正的“悟”只有像谢灵运和盛唐诗人才谈得上真正的“悟”,即“透彻之悟”,此外均非“第一义”之“悟”。

“识”、“辨”是“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提高“识”、“辨”力即艺术辨析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才能实现“悟”。达到“悟”的根本途径,就是“参”。论文检测,妙悟。论文检测,妙悟。他认为若是不能悟入,“则是见诗之不广,参诗之不熟”。论文检测,妙悟。论文检测,妙悟。因此严羽又提倡“熟参”。论文检测,妙悟。“参”与“悟”一样本是禅宗术语,所谓参禅原义是指习禅者为了达到开悟而求教于禅师,或研读佛教经籍,揣摩体味。


参考文献:
【1】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一)[G].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压抑与反抗───论汤婷婷《女勇士》
下一篇论文:研读·实践·表达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文学艺术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学艺术论文
读者推荐的文学艺术论文